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

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是一個政府主導的,區域經濟發展論壇。論壇致力於推進區域經濟合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的比較優勢,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開放公平、互利共贏的原則,遵循區域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格局。2008年11月4日下午,首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香河中信國安第一城圓滿閉幕。

首屆論壇

2008年11月4日下午,首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香河中信國安第一城圓滿閉幕。
省政協副主席高喜同致閉幕詞。省政協副主席趙文鶴主持會議。
北京市政協主席陽安江、副主席熊大新;天津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邢元敏,副主席何榮林;山西省政協常務副主席郭良孝;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王長聚;市政協主席寇德松出席會議。
出席會議的還有京津冀晉蒙五省(區、市)政協秘書長、經濟委員會主任、專職副主任、部分委員;五省(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民航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和部分企業代表。市政協副主席沈樹田、秘書長徐長茂,河北省部分設區市政協有關領導和經委主任列席會議。
閉幕式上,京津冀晉蒙五省(區、市)政協共同簽署了《京津冀晉蒙政協關於舉辦區域經濟發展論壇的合作框架協定》;通過了首屆論壇《紀要》。
《紀要》認為,推進區域經濟合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的比較優勢,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開放公平、互利共贏的原則,遵循區域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格局。《紀要》認為,論壇的舉辦,達到了互通信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共謀發展的目的,進一步加強了五省(區、市)政協之間的聯繫,取得了圓滿成功。論壇商定,2009年第二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由北京市政協承辦。
高喜同代表省政協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和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四省(區、市)政協給予這次論壇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說,舉辦區域經濟發展論壇,是五省(區、市)政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履行職能、不斷豐富和創新人民政協工作的有益嘗試,取得了多方面收穫。論壇進一步深化了五省(區、市)對推進區域經濟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對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認識,有利於不斷加大區域經濟合作的力度,拓寬合作的廣度,加快合作的進度。
加強合作、實現共贏正在成為五省(區、市)的迫切願望和自覺行動。論壇在促進五省(區、市)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方面達成了多項共識。五省(區、市)在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基礎產業等方面的聯繫將更趨緊密,區域合作將取得更多的實質性進展。論壇為五省(區、市)進一步創新政協工作、更好履行職責、加強溝通協作搭建了一個新的平台。相信隨著論壇的繼續舉辦和協作的日益緊密,五省(區、市)政協間的往來將會不斷增多,友誼將會與日俱增。
閉幕式上,熊大新代表下屆論壇承辦方北京市政協講話,表示一定會承辦好第二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為推動五省(區、市)經濟發展作出積極努力。
3日下午和4日上午,論壇分別舉行了專家論壇和主題論壇。京津冀晉蒙五省(區、市)分管經濟委員會工作的政協副主席做了主題發言;五省(區、市)發改委、交通、銀行等部門負責同志圍繞論壇主題簡要介紹了區域合作中的情況;五省(區、市)政協委員代表突出圍繞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戰略布局調整等,就如何做到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討論。

第二屆論壇

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第二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2009年5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與會者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區域經濟合作”主題,積極交流探討新形勢下深化區域合作、推動科學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接見了出席論壇的全體代表,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取得的成果,就充分發揮政協組織的優勢和作用,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出要求。賈慶林強調,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紮實工作。一是積極建言獻策,更好地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二是高度關注民生,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努力推動創新,不斷豐富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內容和形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錢運錄參加會見。
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看望了與會代表。省政協主席劉德旺與北京市政協主席陽安江、天津市政協主席邢元敏、山西省政協主席薛延忠、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陳光林一同出席論壇並在開幕式上致辭。省政協副主席趙文鶴做了主題發言。省政協秘書長安雲昉、副秘書長丁榮進、省政協財經委員會主任王金洲、全國政協駐冀委員王永忠,省政協常委武義青、省政協委員鄭曉東、寇德松、楊景祥、李玉國、張亞東、馬勝祥和財經委辦公室主任靳迎春等出席論壇。
省政協主席劉德旺在致辭中說,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積極推進區域合作,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各省區市最佳化經濟結構的必由之路,更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現實選擇。同時,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加強區域合作為河北省最佳化產業結構提供了新的機遇。今後,河北將以更加主動、務實的姿態,進一步推進與京津晉蒙的合作,多領域、多層次開展對接,更好地融合互聯,形成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
省政協副主席趙文鶴在發言中指出,要不斷深化區域產業合作,推動京津冀晉蒙區域經濟實現共同發展。積極探索,推動建立區域合作的協調機制;創新體制,營造有利於要素流動的政策環境;加強規劃,不斷最佳化區域產業布局;統籌兼顧,共同努力建設生態型區域經濟結構。此外,省政協委員、承德市政協主席鄭曉東作了“加強區域多邊合作,共同構築‘中國釩谷’”的發言。省政協委員、廊坊市政協主席寇德松作了“把握北京新機場建設重大機遇,謀劃推動廊坊臨空經濟大發展”的書面發言。
論壇期間,五省區市政協簽署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共識》,通過了《第二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紀要》,就新形勢下進一步拓展區域經濟合作問題達成六方面共識。論壇認為,形成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三增長極,是從根本上提高華北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新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中,華北區域經濟發展處於至關全局的重要地位。資源互補性、環境關聯性和經濟差異性,是華北區域經濟合作廣泛而牢固的基礎,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華北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必然趨勢。華北區域經濟合作是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論證、廣泛宣傳、政府推動、企業和社會的廣泛參與。論壇期間,會議代表分組考察了北京現代農業、北京裝備製造和北京高科技園區。劉德旺主席率我省政協代表團考察了亦莊開發區的北京現代汽車、中芯國際等裝備製造業企業。

第三屆論壇

2010年6月3日第三屆論壇圓滿閉幕。北京市政協主席陽安江、天津市政協主席邢元敏、河北省政協主席劉德旺、山西省政協主席薛延忠、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陳光林出席論壇。會議簽署了五省區市政協關於推進區域經濟統籌發展的聯合建議案,通過了第三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紀要。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熊大新在論壇上作題為《加快城鎮化進程,構建京津冀晉蒙區域城市群體系》的主題發言。
他在發言中提出,實施城市群戰略是城鎮化加速階段的戰略選擇。當前,京津冀晉蒙城鎮化和區域城市群發展存在區域城市化率偏低,產業空間布局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區域交通網路不發達,缺少推進區域城鎮化和城市群發展的共同政策等問題。建議儘快制定出台京津冀晉蒙區域發展規劃,構建區域城市群體系;以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促進區域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產業集群為支撐,最佳化區域產業分工布局;完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制定促進區域城鎮化和城市群發展的共同政策。
會議決定,第四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於2011年在山西省舉辦。
五省區市政協領導王文華、何榮林、趙文鶴、郭良孝、雲峰,秘書長閆仲秋、劉琨、安雲昉、閻沁生、陳毅民出席論壇。

華北地區打造四大城市群

北京政協副主席建議華北地區打造四大城市群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10:32 北京日報
日前,第三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在天津舉行。北京市政協有十餘位委員出席論壇或提交了書面發言。他們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華北地區未來發展存在的優勢與劣勢,並提出了推進華北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可行性建議。現將部分委員的發言摘錄如下。

核心觀點

建議從國家層面儘快制定出台京津冀晉蒙區域發展規劃,在華北地區打造以京津為核心的京津冀北城市群、以石家莊為核心的冀中南城市群、以太原為核心的晉中南城市群、以呼和浩特為核心的呼包鄂城市群
當今世界,城鎮化水平已被公認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我國2009年城市化率已達到46.6%,已具備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條件,並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但華北地區除北京和天津兩大直轄市城市化率達到較高水平外,其它三省區的城市化率偏低,城鎮化進程明顯落後於長三角、珠三角地區。
周邊地區不發達

誘發京津“大城市病”

華北多數地區級城市的經濟總量偏低,吸納就業人口的能力不足,導致外來人口和農村勞動力大量湧入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尋求謀生渠道和發展機遇,給北京、天津及各省會城市的承載能力帶來了嚴峻挑戰,致使資源短缺、交通擁堵、房價過高、環境惡化等大城市病日趨嚴重。
有專家預言,21世紀將是城市群的世紀,經濟的主要動力將越來越源於城市群特別是大城市群,城市群之間的分工、合作和競爭,決定著新的經濟格局。京津冀晉蒙應儘快行動起來,著力打造有影響力的城市群經濟。建議從國家層面儘快制定出台京津冀晉蒙區域發展規劃,重點打造四大城市群,構建華北區域城市群體系——
京津冀北城市群:以京津為核心,以天津、秦皇島、曹妃甸等港口為主要出海口,以北京-廊坊-天津-濱海新區為發展主軸,以北京-唐山-秦皇島和北京-保定為發展次軸,以渤海西海岸構建臨海城鎮密集帶,以張家口和承德為新增長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相結合的多層級、開放型城市群;
冀中南城市群:以石家莊為核心,包括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邯鄲、邢台等地區,黃驊港為該地區最便捷、最經濟的出海口;
晉中南城市群:以太原為核心,包括太原、晉中、忻州、陽泉、呂梁、長冶、臨汾、運城、晉城等地區;
呼包鄂城市群:以呼和浩特為核心,主要區域為內蒙古中部以首府呼和浩特、草原鋼城包頭和新型能源基地鄂爾多斯東半部為頂點構成的一個資源豐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優越的三角形區域,如果進一步發展,其範圍還可擴展到烏蘭察布與大同等地。
要加快發展京津冀晉蒙區域城市群經濟,改變城市群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足的現狀,關鍵是要明確區域城市群的主導產業和各城市的優勢產業,編制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制定產業集群發展政策,加快城市群產業聚集發展步伐,在更大範圍內進行生產力布局,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優勢產業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

取消高速路省區界收費站

高效、完善、統一的基礎設施體系是實現城市群內部各種生產要素及產品在空間流動的必要保障,也是降低整個區域交易成本,引導核心城市產業向周邊擴散發展,進一步促進區域分工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途徑。要提高核心城市與城市群區域的交通通達性,就要建立以核心城市為中心,包括高速公路、城際鐵路、空運、海運在內的一體化綜合交通網路。
建議重點解決華北地區區域內高速公路“一卡通”智慧型分賬收費問題,打破原有分段收費模式,取消設在高速公路省區市交界處的收費站,提高其通行能力;在完善城市群核心城市“放射狀”交通聯絡線的同時,更加重視核心城市周邊中小城市之間的交通連線,將其作為區域交通網一個結點,形成城市群的“格線狀”交通體系,以疏解核心城市的過境交通壓力;加快推進京石、京張、京唐、京瀋、津秦客運專線或城際鐵路建設,重點推進京津三通道、京石二通道、密雲至涿州、石家莊至張家口、張家口至承德的高速公路建設,建議將京張城際鐵路規劃延長至呼和浩特,加快建設太原至中衛(銀川)、臨河(巴彥淖爾)至哈密、桑根達來至張家口、準格爾至呼和浩特、集寧(烏蘭察布)至張家口的鐵路,形成貫通南北、連線東西的便捷交通網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