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享受生命:生命的教育》收錄了《欣賞生命愛惜自己》、《做我真好》、《生於憂患》、《應變與生存》、《業樂業》、《信仰與人生》、《良心的培養》、《活出全方位的生命》、《化解意識中的盲點》等十二篇關於生命教育的文章。
圖書目錄
曾志朗 序 生命教育
李錫津 欣賞生命愛惜自己
葉樹姍 做我真好
黃晴雯 生於憂患
曾昭旭 應變與生存
吳京敬 業樂業
王邦雄 信仰與人生
王邦雄 良心的培養
傅佩榮 活出全方位的生命
傅佩榮 化解意識中的盲點
孫效智 生死尊嚴與生命智慧
王建煊 社會關懷與正義
曾昭旭 感情謎題
序言
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
曾志朗
台灣在政治解嚴之後,人們對長期被禁錮的思想也開始強烈地要求解放。有識之士當然理解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教育。不但學者對一向擇“保守”而固執的教育體系感到不滿,企業界(如施振榮、張忠謀等)更對這個體系所製造的成品感到憂心。社會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也是有絕對的共識。
的確,以往過分著重智育,就很容易被專一的知識體系所掌控。學校的教材、教法及課程安排都是一個樣子,培養出來的學生也被模製成“只此一類”的意識形態,他們似乎失去了自我創造的意願,一切都要速成。
快餐文化一代無力接受挫折
這所謂“快餐文化”的一代,已經沒有能力接受苦難與挫折了,因為他們的原發能力,早在求學的過程中,被折損殆盡了,他們一直被要求削足適履,做與他們的個性所不符的事。長期把自我的個性壓抑已經使他們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更遑論對社會的期待。我們的學校教育好像什麼都管,就是不管如何培養對“人”的尊重。
現今的教改,要求行政鬆綁,重視培養基本能力,並朝終身教育的理想去推動學制的重建。這些都是正確的,也是教育跨向二十一世紀的必行之路。但唯智、唯物與唯形的改造可能是不夠的,因為價值系統的崩潰,對毫無防衛能力的孩子,絕對是一項災難,多元社會的複雜,只有造成更多的混亂。
這一代的兒童吸取太多似真似假的影像,對真實已沒有太強的反省能力,這才是危機的所在。有一次我問一些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死亡的看法,竟然有位學生對我說就像睡一覺,第二天就會活過來了。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就像電視上的人物一樣,被打死了還會活過來。這些學生們對死亡的看法如此淺薄,我們怎能期望他們去尊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呢?
不久以前,我們的社會被EQ的熱潮淹沒,而政府也全面發起“心靈改革”的運動。這些努力值得肯定,但怎樣把這些關係著教導如何掌控“情意”的教育,落實到學校里卻很少有人提及。
缺乏情意教育教改令人遺憾
教育部門日前公布的教改十大成效,也沒有一項談到有關“情意”教育的推動方案,這真是一項令人不得不惶恐的遺憾。當我們看到學童自殺、殺人、施暴的年齡層越來越低,而其手段越來越殘忍,其心態卻越來越不在乎時,我們真的要為我們社會的將來捏一把汗。如果這時候,大家繼續忽視學童的心靈建設的問題,那我們在每次學童出事時再來大書道德文章是沒有用的!
所以,教改的列車除了唯智、唯形、唯物的改革之外,還要重視情意調和的教育措施。這可能要從培養學童對生命的尊重開始做起。
這幾十年來,我們清楚地看到教條式的作法收不到任何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於說教已厭惡到了頂點,我們必須換個方式讓學生可以接受我們的教誨。啟發式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從學習過程中獲得心得與感受,大概是唯一的方法。
我們常說被尊重的孩子才會自重自愛,但是有多少父母肯放下手邊的工作,關掉電視,蹲下來,平視兒童的眼睛耐心地聽他們說話,有多少次我們是以“你不懂”來打發兒童的好奇心呢?
很多人了解教育是立國的根本,但是卻誤解了它的真諦,以為只要蓋美輪美奐的新教室,裝設新電腦,擴充更多的硬體就是辦教育,其實真正影響教育成敗的是軟體——使用硬體的人,也就是老師、家長、你和我。
我們所要教給孩子的,就是要讓他們體會文明的內涵,就是會為對方的處境作一番思考,能體諒別人、約束自己的人才是_個文明的人。
學習人際相處可從遊戲開始
這種人和人相處的學問,最好的訓練場所就是遊戲,我們要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將他們在課堂上學的知識生活化,將他們與其他學生相處的技巧精緻化,遊戲提供孩子創造力發展的必要空間,老師、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遊戲,千萬不要以為他在浪費時間。兩個人一起玩時,他其實在學做人的道理,而一個人自己玩時,他是在發揮他的想像力、培養他的創造力。
培養出有思想會思考的孩子,我們才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談人格的培養與正義的精神。
所以,我們要再三提醒的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尊重自己、同情他人,培養同情心的感受在目前的教育中非常缺乏,我們的學生試考得太多,書讀得太少,所以對社會上的人情冷暖、生活百態完全不能理解,更不要說體會。
不理解、不體會別人的疾苦,所表現出來的自然就是冷血。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去挑選適合他們自己興趣的課外讀物,作為生命科學的補充教材,而不必擔心考試,或許現在瀰漫在我們周圍的挫折感和無助感就不會這么深,自殺率就不會這么高。
了解生命意義 才會尊重別人
學生可以從書本中前人的經驗去尋找困難的解決之道,當學生了解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為別人造成影響,他才會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假如他體會到雙排停車時,別人必須要煞車才能繞過你的車,這是侵犯到別人的權益,因為他的煞車原本不需要踩,煞車皮不需要那么快換,他也不需要冒多餘的險去變換車道以避開你的車子,假如我們的孩子體會到這一點,他就不會讓車子在路中間停留,因為他了解了這是侵犯到別人權益不應該的事,而不僅僅只是怕警察要來開罰單。
要教導學生由對自己的尊重到尊重別人,是我們目前教育最急迫要做到的事。
展望新的一年,社會將更多元,人與人的關係也更複雜,世界的距離越來越短,而新的價值系統也會一再的變化。如何才能使我們的下一代走出迷惑?生命教育的推動絕對是教育改革最核心的一環。
(曾志朗,台灣陽明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