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梗概
至元二十八年,入仕元朝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奉命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波斯伊兒汗國阿魯渾汗,率領龐大船隊從泉州港出海。他在遊記中寫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50多年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來泉,他在遊記中云:“刺桐港為世界最大港之一。由余觀之,即謂世界最大之港,亦不虛也。余見港中有大船百餘,小船則不可勝數矣!”羅馬教皇使節瑪黎諾里(義大利人)來華,回國時由泉州放洋。他在《奉使東方錄》中說:“刺桐港為大商港,面積廣大,人口眾庶。”至正九年(1349年),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記載泉州與海外通商貿易的國家與地區近百個,比南宋增加40個。泉州成為“梯航萬國”、舶商雲集的東南巨鎮。“纏頭赤腳半番商,大舶高檣多海寶”。海外貿易超過廣州,一躍成為世界大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並駕齊驅。
事件詳情
元·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57-1366年),元朝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如嚴禁福建軍民諸色目人等習學武術或弄槍棒,違者教師及習學人並決(杖)77下。此後,又禁止漢人藏兵器,畜馬匹。又屢次詔令泉州大造戰船對外用兵,“民眾實為艱苦”。自元初以來,泉州不斷爆發抗元的農民起義,元廷詔令泉州行省“對所轄州郡山寨未歸附者派兵攻拔,對已歸附復叛者屠之”,農民起義一次次被鎮壓下去。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 三月,福建“義兵”萬戶賽甫丁和阿迷里丁(均為波斯亦思巴奚又稱亦思法杭城人)不堪歧視,率眾“叛據泉州”,伺機北略興化、福州。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 二月,三旦八(前江浙行省平章,貶居興化,自設“興化分省”,自命“平章”)率興化官兵和泉州賽甫丁之兵數千人,應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木兒之召進駐福州,參加內戰。 三月,泉州阿迷里丁率兵突襲興化城。三旦八從福州趕回興化,勸阿迷里丁退兵,被阿拘留。阿迷里丁“縱兵殺掠”近一個月,於四月押三旦八和所擄男丁退回泉州。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 二月,泉州市舶提舉那兀納參加起義隊伍。 五月,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擊敗賽甫丁。盤踞省城3年之久的賽甫丁帶領“餘眾航海還據泉州” 。
元·至正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363—1365年) 那兀納多次發兵攻惠安、仙遊、興化等地。兵禍連年。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福建行省左丞陳友定奉命討伐那兀納。陳友定令興化守將柳伯順、林珙率水軍,自率步騎兵,從水陸兩路南下泉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省軍兵臨泉州。千戶金吉、龔名安等人夜開西城門引入,泉州一帶長達十年之久的戰亂方得平息。由於十年的戰亂,致使番舶不敢進港,商賈不敢抵泉,陳友定乘機大肆殺戮色目人,也致使大批穆斯林逃離泉州,遷徙鄉間或他方,多隱姓埋名,以求生存,至此盛極一時的泉州港開始冷落。 史稱“亦思巴奚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