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陰亡陽

亡陰亡陽,其治法截然,而轉機在頃刻。中醫專有名詞。

經云: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血屬陰,是汗多乃亡陰也。故止汗之法,必用涼心斂肺之藥何也?心主血,汗為心之液,故當清心火。汗必從皮毛出,肺主皮毛,故又當斂肺氣,此正治也。惟汗出太甚,則陰氣上竭,而腎中龍雷之火隨水而上。若以寒涼折之,其火愈熾。惟用大劑參附,佐以鹹降之品,如童便、牡蠣之類,冷飲一〔木宛〕,直達下焦,引其真陽下降,則龍雷之火反乎其位,而汗隨止。此與亡陰之汗,真大相懸絕。故亡陰亡陽,其治法截然,而轉機在頃刻。當陽氣之未動也,以陰藥止汗,及陽氣之既動也,以陽藥止汗。而龍骨牡蠣、黃耆、五味收澀之藥,則兩方皆可隨宜用之。醫者能於亡陰亡陽之交,分其界限,則用藥無誤矣。其亡陰亡陽之辨法何如?亡陰之汗,身畏熱,手足溫,肌熱汗亦熱而味鹹,口渴喜涼飲,氣粗,脈洪實,此其驗也。亡陽之汗,身反惡寒,手足冷,肌涼汗冷,而味淡微粘,口不渴而喜熱飲,氣微,脈浮數而空,此其驗也。至於尋常之正汗、熱汗、邪汗、自汗,又不在二者之列,此理知者絕少,即此汗之一端,而聚訟紛紛,毫無定見,誤治甚多也。

註:〔木宛〕,組合字,音“碗”,為“小盂”之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