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背景
《亞眠條約》,於拿破崙戰爭發生期間的1802年3月,由當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的兄長優塞福·波拿巴及英國的康沃爾侯爵代表法英雙方所締結的休戰條約。1801年,支持對法國強硬的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由於國內的宗教問題而退陣,並由支持對法融和的亨利•阿丁頓組成新內閣。當時,在法國具有最大影響力的拿破崙不斷透過對外戰爭來保持國內安定。由於雙方都希望暫時休戰,以應付國內的種種問題,雙方決定於1802年3月在法國北部的阿眠締結休戰條約。條約規定,英國會從馬爾他、直布羅陀、埃及等占領地撤軍,把管治權交回馬爾他的聖約翰騎士團、直布羅陀殖民地的荷蘭(當時是巴達維亞共和國)。與此同時,法國會從拿玻里王國、羅馬教宗領地等地撤軍。
可是《亞眠條約》,在訂立以後,並未有得到雙方全面的遵守。1803年5月,英國與荷蘭捕獲法國船舶的事件,成為了條約雙方關係惡化的導火線。1804年荷蘭皇帝即位,翌年1805年再次組成反法聯盟,是為第三次反法聯盟,把新成立的法蘭西帝國推入戰火內。
主要內容
亞眠條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有:英國近年來占領的殖民地除保留荷蘭屬地外,歸還法國及其盟國;英國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的所有港口和島嶼,並專門規定,英國應從馬爾他撤軍由法、英、俄、奧、普、西6國保證馬爾他的獨立和中立;法國則同意從那不勒斯、羅馬和厄爾巴島撤軍,埃及歸還奧斯曼帝國。雙方都承認愛奧尼亞七島共和國。該和約是拿破崙統治時期英、法長期戰爭中的一次暫時休戰,也是英、法兩國在1793~1814年的戰爭中所締結的唯一和約。雙方雖然都作了讓步,但都沒有認真履行自己承擔的條約義務。1803年5月,英、法之間又恢復了戰爭狀態。
目的

1808年拿破崙愚蠢地使法國捲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崙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征俄之戰。1807年拿破崙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定》 ,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崙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為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崙進行對陣戰。於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占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為灰燼。拿破崙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於是終於決定撤軍,然而為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崙。1813年拿破崙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後果

亞眠(Amiens)概述
亞眠(Amiens)是法國北部的一個城市,是皮卡第大區首府和索姆省省會,距離首都巴黎116公里。人口約15萬,這裡是重要的戰略中心,可通達法國北方各地。它擁有法國最宏偉的哥德式大教堂,比巴黎聖母院要大兩倍。13世紀的聖母院是哥德式建築,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名單。皮卡第博物館,是儒勒·凡爾納建立的。他住在漂亮的龐大宅邸中,飾有普維德夏瓦納的繪畫,收藏考古文物和畫作(格雷科、弗朗茲哈爾斯、夏爾丹、庫爾貝、科羅),還有彩陶和陶器。特別是始於15世紀的聖母山協會的油畫,是皮卡第原始藝術的唯一例證,有中世紀的家具和雕刻。皮卡第地區(Picardie)的低洼地蔬菜地,位於亞眠市中心的異色方格花園,是亞眠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得天獨厚的地方,自中世紀起,肥沃的土地產出優質的蔬菜。被溝渠分成小塊的耕地形成大片的方格,人們坐木船或平底大船在其間觀景,自己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從高速公路A1過來,迎接您的是一個鐘樓,這個鐘樓是由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Perret,1874~1954)所設計的,高10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