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亞洲銅》
【年代】現代
【作者】海子
【體裁】詩歌
【出處】《海子詩全編》
作品原文
亞洲銅
亞洲銅 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裡 父親死在這裡 我也會死在這裡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 亞洲銅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 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卻是青草 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亞洲銅 亞洲銅
看見了嗎? 那兩隻白鴿子 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
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亞洲銅 亞洲銅
擊鼓之後 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
作品賞析
核心意象
作為一個統領全篇的核心意象,“亞洲銅”在此具有深刻的雙重象徵含義,它既是貧窮祖國形象的精妙比喻(“亞洲銅”在視覺形象上容易讓人聯想起北方貧瘠廣袤的黃土地,而海子本人又常常把北方當成心目中的祖國),同時又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象命名與概括(“亞洲銅”這個名稱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表達了詩人對於民族苦難生存景況的深沉廣闊的文化反思。 這首沉摯堅實而意象詭異的詩在1984年的詩壇是很罕見的,而它的作者居然是一位年僅20歲的青年。自1989年自殺之後,海子已成為一個傳奇,一個為寂寞、忽視、成見和痛苦所傷害的天才詩人的原型形象。而傳奇背後的真實是,海子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是中國詩人中難得的有自覺意識的一個。他的語言敏感、幻象能力、詩歌理想以及理論建構在當時是獨特的、激進的,也是不可重複的。
詩歌理想
總體說來,海子的詩歌理想是“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與真理合一的大詩”。在具體寫作中,他追求的是詩歌能夠直接接觸並意識和感覺到實體。《亞洲銅》儘管是一首早期作品,這兩種理想卻在其中已經完美地融合為一。“亞洲銅”指的也許就是中國廣闊的黃土地,但“亞洲”的背後回想著東方文明的悠久歷程;“銅”更是鳴響著歷史與傳說的神聖延續,它是兵器、祭器和樂器,是氣勢恢宏、悲壯崇高的代名詞(所謂黃鐘大呂是也)。“銅”奠定了這首詩抒情與述說的基調。作者關懷的是生命、 土地和歷史,是自然、藝術和詩歌,它們交織成大地上壯美的舞蹈,也使詩篇成為鐘鼎轟鳴的頌歌。
詩句剖析
全詩分四節,在第一節中,詩人點出“亞洲銅”(黃土地)是接納著“祖父”、“父親”和“我”的“惟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暗示出貧瘠的黃土地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無法逃避的生存背景,它飽含了民族命運中的全部苦難、屈辱與辛酸;第二節則用“青草”在海水“淹沒一切”的荒涼背景中“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這一自然意象,傳達了詩人對於民族苦難命運內在的深沉思索以及隱秘的反抗意向;第三節順承第二節的思想脈絡,通過將“白鴿子”轉化成“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的大膽聯想,以及“穿上它們”的熱烈懇求,流露了詩人對於以屈原為代表的、為著祖國的幸福前途而不憚勇敢殉身的崇高人格的由衷敬慕與禮讚;第四節對前三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給予進一步的深化,它通過一場想像中的“擊鼓”舞蹈(儀式舞)所呈現出來的表面狂歡圖景,於內在深層的痛苦中傳達出人們對於生命和生存的虔誠祈禱與美好憧憬,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深刻主題。
綜觀全詩,此詩在藝術性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堪可稱道,詩作意象鮮明生動(畫面感強)、聯想豐富而大膽(比如“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視域廣闊(從地下到地面到天空)、節奏張弛有效,極具情緒感染效果,與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堪稱互映生輝,構成了《亞洲銅》眾口交譽的閱讀魅力。
作者簡介
基本簡介
海子(1964-1989)中國新詩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個人成就
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數量驚人的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其中影響最大,在青年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他的短詩。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他曾於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於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海子與詩人郭路生(即食指)共同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個人作品
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扎撒》(未完成)、話劇《弒》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瓮》。出版的詩集有《土地》(1990)、《海子、駱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的詩》(1995)、《海子詩全編》(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