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覺醒

亞洲覺醒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與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同時發生在19世紀中期,是這一時期亞洲革命風暴中最重要的兩次運動。因此,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由於當時印度與中國的國情又有很大差異,所以又表現出很多的不同之處。比較時主要從這兩大方面去考慮。亞洲革命風暴和亞洲覺醒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兩場民族、民主運動,比較時主要從發生的背景,革命的性質、任務、領導力量和主力軍等方面入手即可。可以和19世紀中期的亞洲革命風暴相比較,亞洲革命風暴是舊式農民階級或者地主階級領導的,而亞洲的覺醒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更是指亞洲資產階級從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有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覺醒”的含義

不僅僅指亞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鬥爭,資產階級民族民主意識覺醒,更是指亞洲資產階級從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有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背景(原因)

(1)侵略新危機: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如瓜分狂潮),亞洲人民必然掀起反帝反封的新高潮。
(2)亞洲新變化:亞洲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興起;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資產階級民族和民主意識產生。

範疇:

以資產階級改革和革命為主體,也包括舊式農民起義
 資產階級改革如中國戊戌變法和印度1905—1908年反英鬥爭;資產階級革命如中國辛亥革命、伊朗革命和土耳其革命;舊式農民起義如中國義和團運動、朝鮮義兵運動

典型20世紀初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1)印度國大黨(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政黨,類似中國同盟會)形成: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激進派主張:推翻殖民統治,實現印度獨立(領袖提拉克被逮捕)
(3)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鬥爭高潮

重要意義

(1)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殖民體系和本地區的封建勢力,對各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2)它標誌著亞洲各地人民已作為一支反對帝國主義的強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鬥爭的舞台,在客觀上成為西方工人階級的同盟軍,亞洲成為反帝的重要陣地。
(3)它傳播了民主思潮,給亞洲各國走上獨立道路奠定了基礎。
(4)一批民族資產階級政黨形成,古老的亞洲開始走上近代政黨政治的道路。
(5)標誌著亞洲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亞洲革命風暴”和“亞洲覺醒”的區別

1、背景:前者發生於19世紀中期(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後者發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2、性質:前者是反殖反封的農民戰爭,後者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鬥爭為主
3、領導階級:前者是封建王公和農民階級,後者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

“亞洲革命風暴”與“亞洲覺醒”的比較

19世紀中期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人民分別掀起了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分別被稱為“亞洲革命風暴”和“亞洲的覺醒”。這兩次運動在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史上都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在世界民族解放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現就這兩次運動做一簡要比較,看一下這兩次民族解放運動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差別。

一、相同之處

1.背景和任務方面:(1)兩次民族解放運動都是在面臨西方殖民侵略,許多國家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加劇的情況下興起的。(2)都具有新的時代特點:亞洲革命風暴時,許多國家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這種任務上的雙重性,是亞洲各國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之前所不具備的;亞洲覺醒時,各國的鬥爭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反映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中外反動勢力日益走上勾結的時代特點。
2.性質方面:兩次民族解放運動大都擔負著反對外國資本主義殖民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因此,往往都具有反對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性質。
3.影響方面:(1)都沉重打擊了殖民者;(2)為後來各國的革命運動提供了經驗教訓;(3)客觀上具有相互支援的作用,一方面亞洲各國的鬥爭之間具有這個特點,另一方面,亞洲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對歐洲各國工人運動也起到了客觀上的聲援作用,正如馬克思在談到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對英國的影響時所說的:“如果有一個大市場突然縮小,那么危機的來臨必然加速,而目前的中國的起義對英國正是會引起這種影響的。”“可以大膽地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代工業體系的即將爆炸的地雷上,使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爆發,這個普遍危機一旦擴展到國外,直接隨即而來的將是整個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

二、不同之處

1.背景方面:(1)所處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不同,亞洲革命風暴時,處於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亞洲覺醒時處於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帝國主義時期)。(2)外國資本主義殖民侵略的手段有別:前者時主要是進行商品輸出,後者時主要是進行資本輸出。(3)19世紀中期時,亞洲國家基本上沒有產生新的領導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基本都是舊式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出現了新的領導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提出了新的革命綱領,即在反侵略和反封建統治的基礎上增加了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實現近代化的內容。
2.性質方面:亞洲革命風暴屬於舊式的民族解放運動,沒有超出傳統的農民戰爭的範疇;而亞洲覺醒則是指亞洲的鬥爭由舊式的農民起義的鬥爭開始,逐漸為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所代替的亞洲歷史的新發展,尤其是按照列寧的解釋,則“亞洲的覺醒”的根本含義是指當時亞洲的資產階級革命。
3.領導力量方面:亞洲革命風暴由農民領袖或封建王公領導;亞洲覺醒則除了由農民領袖領導以外,更多的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
4.主要參加者不同:亞洲革命風暴時,主要參加者為封建王公、農民;亞洲覺醒時主要參加者是民族資產階級、工人和社會其他階層。
5.鬥爭方式不同:亞洲革命風暴以武裝起義為主要鬥爭方式;而亞洲覺醒時則是武裝鬥爭和政治鬥爭相結合,呈現出由改良到革命的轉變過程。
6.結果方面:亞洲革命風暴基本上都被鎮壓下去;亞洲覺醒時各國革命雖然也基本上最終歸於失敗,但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中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使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7.地位方面:亞洲革命風暴是亞洲各國人民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次高潮;亞洲覺醒則開創了亞洲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時期,標誌著亞洲各國人民作為一支反帝鬥爭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台,為後來各國革命運動指明了方向,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