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深層次情感紐帶,實現父母與孩子的互助成長。
《父母的覺醒》是一本從心理與情感層面講述教養之道的書。“覺醒”意味著對我們經歷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現實的本來面目去接受和應對它,而不去妄圖控制或改變它。也就是說,我們在教養孩子的時候,要依從他們的本性,接納他們的本真。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父母只有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作者薩巴瑞博士提出,父母與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夥伴,平等互助是親子關係的核心內容。如果父母能夠放棄虛榮心、自負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和諧的關係。如果父母願意敞開胸懷,在實踐中學習,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找尋答案,就能與孩子一起獲得進步與拓展。
薩巴瑞博士運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鼓勵廣大父母用愛意與真誠穿越親職教育的困境,破解親子關係的難題,實現精神的覺醒;其深刻的教養之道不僅將孩子身體、思維、心靈的培養融為一體,也讓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長。
名人推薦
《父母的覺醒》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既向父母展示了教養孩子過程中將會遭遇的種種挑戰,也指導他們如何將挑戰轉化為巨大的機會,從而獲得精神的覺醒。成為徹底覺醒的父親或母親,對你的孩子來說是一份巨大的饋贈。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當下的力量》與《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作者
當父母帶著一種清醒的覺察眼光來看待自身以及最親愛的孩子時,就能發現生命本身具備的美好而獨特的力量,也就能用尊重、支持、欣賞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與孩子,進而創造出相互支持而又各自獨立的美景。薩巴瑞博士在《父母的覺醒》一書中,以對生命和愛的真實理解與溫暖信念,與我們分享了一條實在且美好的路徑,讓父母與孩子同時獲得滋養與成長,共同創造出愛與自由並存的關係。這正是任何一種愛的真義,也是陪伴孩子活出豐美明亮生命的最佳引領。
——胡慧嫚,《心理月刊》執行主編
我們自詡為新父母,因為我們自認為比上輩人更注重親子關係,更強調愛與尊重。但當我們真實地面對孩子時,卻會不由自主地受到習慣力量的驅使,以致在新舊之間苦苦掙扎。之所以有這份掙扎,是因為我們尚未讀懂自己的情感與精神,尚未參透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的覺醒》幫助我們讀懂自己、與自己積極對話,也幫助我們獲得覺醒,並與孩子一道綻放生命的光彩。
——朱正歐,《父母世界》執行主編
作者簡介
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 Tsabary),出生於印度,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
薩巴瑞博士早年受到東方正念思想的影響,後又將其同西方心理學理論加以融合,從而形成了自己有關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的理念。
她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幫助過各類人群,比如亞洲海嘯的倖存者、經濟欠已開發國家的女性、年老體弱者、企業領袖等。她曾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並在各大公司、學校與家長團體發表演講。東西合璧的特點讓她贏得了全球範圍內的客群。
薩巴瑞博士現同丈夫、女兒一起在紐約生活。
目錄
致謝
致父母
第1章 一個真實的自我
我們所養育的是一副個性獨立的精神
我們都是從不覺醒開始起步的
要想發現孩子的本真,首先尋找真實的自己
我們可以在家裡建立起一種親密感
覺醒對教養方法所產生的影響
第2章 生育兒女的精神起源
孩子如何使父母覺醒?
如何學會覺醒的教養之道?
做個覺醒的家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第3章 孩子無需事事徵得認同
接納是關鍵
接納絕對不是一件被動的事
請不要用僵化的模式教養孩子
接納孩子的程度同接納自己的程度成正比
第4章 對自負感發起衝擊
自負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形象的自負感
完美主義的自負感
身份的自負感
規範的自負感
渴望控制的自負感
我們可以走出自負感的羈絆
第5章 孩子“帶我們長大”了嗎?
直面自身的消極反應
發現自身情緒化的本質
如何善待自身的痛楚?
如何應對孩子的痛楚?
一步一個腳印地做
如何馴服自身的焦慮?
第6章 生活的智慧
生活本身給予我們的教誨
我們有可能信任生活嗎?
孩子無需贏取我們的信任
如何解讀自身面臨的種種處境?
我們可以從不覺醒中掙脫出來
一切都包含在我們的解讀之中
第7章 貫穿一生的挑戰
父母在孩子幼年期所要學習的功課
自我發現之旅
重現發現自身節律的機會
幼兒期:一個全然屬於自我的世界
幼兒期是播撒包容之心的好時機
第8章 從主角變為配角
國中:“達到某種目標”對孩子形成的挑戰
高中:無條件接納的必要性
為什麼抵抗控制欲是件重要的事?
第9章 為人父母的迷亂
母親的特殊角色
養育孩子意味著向一種新的步調妥協
第10章 擺脫舊日創傷,做健全的父母
如果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果我們一向通過取悅他人以獲得認同……
我們不能做自己嗎?
“不良”行為其實是在尋找自身固有的美好
缺陷不能反映真實的自我
第11章 真實基礎上的家庭
我們是否意識到焦慮是一種“有所作為”的形式?
我們恐懼當下的根源是什麼?
超越“有所作為”的生活
活在當下
第12章 平凡的奇蹟
我們能否欣賞孩子的平凡?
“產出過度”的生活謬誤
放棄馬不停蹄的“作為”
回歸根本
映照孩子真實自我的生活
第13章 放下那些偉大的期望
讚美孩子的本真
如何為孩子設定目標?
對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現實的?
專注過程,不問結果
使用正確的讚揚
孩子在模仿我們
第14章 在孩子的生活中創造覺醒的空間
給予孩子從容發展的空間
為孩子創造一個有意義的故事
為什麼向孩子表達感激是一種有力的教育手段?
第15章 讓孩子與當下緊密相連
我們是如何破壞同孩子之間的紐帶的?
我們是否認同孩子的行為或他們的本質?
只要“在一起”就夠了
第16章 如何應對孩子的錯誤?
我們是否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如何將錯誤轉化為精神財富?
為孩子的錯誤喝彩
第17章 雄鷹的兩扇翅膀
缺乏包容心的孩子無法翱翔
通向紀律的精神之途
重視衝突而不要迴避
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實現紀律約束?
關於規則本身的規則
為什麼教導比懲罰更有效?
乖張行為反映的是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
我們在孩子的行為當中有沒有發揮作用?
為什麼可愛的寶貝變成了叛逆的少年?
高壓戰術只會適得其反
如何執行“不”?
時機很關鍵
後記 理解我們共同的不覺醒
我們都身在其中
成為活在當下的父母
附錄
覺醒指南——父母對自己提出的問題
本書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