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場鎮

五角場鎮

五角場鎮,是目前上海市楊浦區下轄的唯一一個鎮編制行政單位,位於楊浦區東北部,東濱黃浦江,南與長白、延吉、控江街道相鄰,西與五角場街道相接,北與殷行、新江灣城街道相連,因地處江灣五角場地區東部,故名五角場鎮,全鎮土地面積9.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近8萬。

基本信息

鄉村簡介

五角場鎮水陸交通便利,西南鄰近內環高架路,中環路橫穿鎮域中部,翔殷路隧道連線著浦東新區,軌道交通8號線縱貫鎮域中部,此外黃興路、營口路、翔殷路、軍工路、國順東路等幹道構成了鎮域交通的主動脈,連線著楊浦區內其餘各處及虹口、浦東、寶山等臨近區域。周邊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

行政區劃

五角場鎮 駐政立路55號,郵編200433。轄:國和一、市光、市光路第三、黑山、洪東、梅林、虬江、翔殷路491弄、梅花村、長海、體院、長海一村、長海三村、浣紗三村、浣紗四村、浣紗六村、市京一村、市光路第二、民京路第一、國順東路26弄、中翔、蘭新、中原路99弄、長海二村、佳木斯路、佳木斯路315弄、中農新村、翔殷新村、教寓、佳泰、佳龍、黃興綠園、東方名城、世界、民慶家園、盛世豪園、萊茵、星雲、黃興花園、香閣麗苑、文化佳園、海上碩和42個居委會。

歷史沿革

上海開埠之後,江灣五角場地區由於地理位置處於上海、寶山兩縣結合部,歷來都為統治集團以及後來的各國列強所垂涎。清朝末年,海關、鐵路、工廠等在此先後開設,上海出現租界之後,英國西班牙日本丹麥等國也紛紛在五角場修建別墅、洋房以及創辦電報局。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五角場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由於上海市中心為列強租界,為與市區租界相抗衡,孫中山遺囑希望把江灣五角場規劃為上海新市區。後在孫中山的遺囑鼓舞下,1932年五角場開始按照“大上海計畫”藍圖實施。並最終建成了許多政府設施,如:上海市政府機關大樓、上海市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虬江碼頭、市立第一公園,以及60多條馬路等設施。日本占領上海後,在最初的幾年,也曾選中五角場籌劃建設“上海大都市計畫”,建造了大型機場——江灣機場(今已廢棄、位於今新江灣城街道),還挖掘地道、建造兵營、以及軍隊家屬宿舍等。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上海,7月4日,人民政府成立。
在計畫經濟時代,對商業的偏廢以及區域內大量老公房、動遷房囤積建設,直接降低了五角場的居住環境,消費力和商業氛圍。1991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把五角場列入城市副中心,2003年政府提出了江灣—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定位為集商業、商務、知識產業、生活休閒、辦公活動於一體的市級副中心。在這一利好的推動下,同處江灣五角場核心區域的五角場鎮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