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五蓮山旅遊風景區,由隔壑並峙的五蓮山、九仙山組成,總面積68平方公里,是魯東南著名的旅遊勝地。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野生杜鵑花基地,全國山地腳踏車賽地,山東省三大生態旅遊區之一。風景區位於魯東南沿海開放城市日照市五蓮縣東南部,東鄰避暑勝地青島110公里,南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25公里,北距中國風箏城濰坊110公里,西與亞洲銀杏王浮來山風景區相毗臨,五蓮境內有204、206國道縱貫南北,日東、同三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膠新鐵路貫穿全境,交通便捷。
五蓮山旅遊風景區屬溫帶半濕潤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2.6攝氏度,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內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山青水秀,河川縱橫,素有“台灣花蓮,山東五蓮”之美譽。
景區資源
風景區內共有49峰、421景,主峰五蓮峰海拔515.7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風景區以奇為主,奇、險、秀、怪、幽、奧六大特色共有的景觀,使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奇,層迭錯落、千姿百態的奇峰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獨具神韻的奇景數不勝數。如蓮花初放的五蓮峰,似玉兔奔跑的的兔耳峰,似擎天之柱的天竺峰,無不形奇勢偉,各有千秋。五老峰、婆婆峰、媳婦峰、大悲峰、觀音峰等無不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景奇,既有拔地參天的天竺、萬壽等峰,又有穴地中的鐵壁、束練等峰;既有萬卷書、石林等肖形的山峰,又有鳳凰石、靴石等獨特的景觀。險,景區內山峰峭拔,懸崖壁立,深溝峽谷,洞壑幽深,異常險要。秀,九仙山景區內有被譽為“江北雙絕”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和龍潭大峽谷。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千姿百態,似雲錦,像流霞。漫步其中,令人陶醉。峽谷內蜿蜒谷中的潺潺流水,山泉中甘洌的泉水,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仿佛進入了一幅山水畫的長卷中。怪,景區內怪石異洞,舉目可見。龜石、蛙石、鳳凰石、靴石、元寶石等各具神韻,形肖畢現;織女洞、太乙洞、盤龍洞、金牛洞等,曲折幽深,神秘莫測。觀音洞、老母閣等天然形成的蛋殼洞,中外罕見,為地質學上一大奇觀。幽,景區內群峰連綿,峽谷縱橫,登高峰“一覽眾山小”。蒞峽谷,峰迴路轉,聽泉水叮咚,撫萋萋芳草,觀奇峰怪石,使人心曠神怡,超然脫俗。奧,流雲峽、煙雨澗和老母閣一帶是景區內最典型的奧區,這一帶山勢險峻,頗有深奧莫測之感。五蓮山、九仙山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在此游山賞景揮毫留句。宋代文學家蘇軾在任密州時曾盛讚它“奇秀不減雁盪”“九仙今已壓京東”。清代知名文人張侗評贊曰:“岱以崇隆顯,嶗以幽窅顯,五蓮以峭削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五蓮風景區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而為名山增加了文化底蘊。早在宋代就有僧人在此建起了雲堂寺和侔雲寺,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西蜀僧明開卓錫五蓮後,敕建護國萬壽光明寺,香火日盛,至清代,五蓮之光明,九仙之侔雲已成為與長清之靈岩,青州之法慶齊名的山東四大禪院,孫臏書院遺址和眾多的關於孫臏的傳說,又會給我們留下許多歷史的懸念和沉思。
風景區內旖旎的風光,吸引著歷代的文人墨客,或遊覽,或隱居,不僅在山中留下了他們的蹤跡,而且也使名山因詩人而遠播。宋熙寧九年文學家蘇軾曾登臨九仙山,留下了“白鶴樓”題刻,在詩中讚譽“九仙今已壓京東”。明萬曆進士、戶部督餉主事呂一奏,歸隱九仙山,在洗耳泉上方留下了“洗耳”二字。明末清初山東省名文學家丁耀亢在九仙山東南麓丁公石祠中,完成了他的著名長篇世情小說《續金瓶梅》,並對景區內的奇異秀麗寫下了許多詩文佳作。
五蓮風景區不僅人文薈萃,而且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清鹹豐年間,就有農民起義軍捻軍在九仙山一帶活動。1931年,五蓮山區的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諸城特支,就在五蓮山光明寺住持緒讓和尚設在潮河村的“雲山別墅”秘密成立。1932年10月20日,日照暴動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魯南遊擊縱隊第一支隊”占領五蓮山光明寺,在五蓮山、九仙山一帶與敵周鏇。1943年7月18日發生在九仙山北麓的三關口戰鬥,使五蓮山區革命鬥爭形勢發生重大轉折。1947年5月,五蓮縣建縣,縣委、縣政府機關就駐在九仙山西北麓的村莊。
人文景觀
黃海之濱,五蓮山自古為齊魯名山。奇峰,怪石,飛瀑,幽潭,神工鬼斧,氣勢不凡。昔人將此地與岱嶽、嶗山並提,蘇軾盛讚為“奇秀不減雁盪”,真是天開圖畫,果然名不虛傳。
孫臏書院
五蓮山的人文景觀,可謂源遠流長。與太湖流域、錢塘江兩岸的吳越之地,更是血脈相連,關係非同尋常。眾所周知,錢塘江曾為吳越分界,吳山之名,由是而是。而很少人知道,其後越王伐吳北上稱霸,曾定都琅琊。當時齊越分界處,即在五蓮山。至今齊長城與古戰場百將口等遺址尚存。城南為越,城北為齊。
讀太史公書,有關孫臏生平記述只到馬陵道射殺龐涓為止,其後去向,不為人知。而五蓮山卻留存著孫臏的有關遺址與眾多傳說,是這位曠世奇才的終老之地。
皇帝當年巡狩四方,立碑頌德紀功,著名的琅琊台刻石就在附近。由青島輪渡過海,經膠南遊五蓮山必經此處。如今自濟南至日照的鐵路已經全線開通,交通更是方便。
景區活動
素有“中國北方野生杜鵑花基地”和“江北最大野生杜鵑花園”之稱的五蓮山、九仙山風景區,每年四月下旬,滿山遍野的杜鵑、蘭錦、連翹花。成蔟成堆、成山成海,在寒意未盡的春風裡,透露出勃勃生機,那是花的海洋,紅粉的山巒和溝壑中,子規脆鳴、蜂蝶紛飛、五彩繽紛、如詩如畫。去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兼之清苦清杜娟花節雜,經林業、花卉專家考察論證,今年花期將出現歷史最旺盛景象,杜鵑花更紅。去年五蓮山風管委投資1000萬元打通了兩山的連通路,氣勢恢宏的九仙山十八盤成為山東之最,如入瑤台仙境的老母閣、情侶峰景區和投資1200萬元新建的遊人服務中心,文化底蘊深厚的丁公石祠、仰止坊、洗耳泉連點成線,與區內新晉升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的靴石民俗旅遊村,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為您賞花提供了條件。屆時,五蓮山風管委還將舉辦大型“野生杜鵑花賞花節”。
光明寺沭佛節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光明寺廟會。此時正值杜鵑花漫山遍野,爭奇鬥豔。遠近遊人和善男信女,紛紛來光明寺拜佛。有些遊人專程到光明寺附近、望海峰以西彌勒佛百子殿(俗稱娃娃殿)禮拜求子。
“秋景攬勝”系列活動
“十一”黃金周前夕,五蓮山風景區推出以品山果、賞紅葉、觀山水勝景為主題的“秋景攬勝”系列活動,為即將到來的旅遊旺季造勢。
五蓮山(九仙山)旅遊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以其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吸引著省內外遊客的眼光,成為全省旅遊的一個新亮點,被評為“暢遊山東”自駕游首選目的地。特別是風景區擁有萬畝杜鵑花園、龍潭大峽谷、皇家佛院光明寺等景觀,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
相關記載
五蓮山原屬諸城,古稱密州,1947年始由諸城劃歸五蓮縣。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由杭州通判調任密州太守,在此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一帶應是東坡聊發少年狂之處,故譽此山“奇秀不減雁盪”。至今光明寺山中尚存蘇軾“白鶴樓”留題。
光明寺
有意思的是浙江紹興會稽山,自古即有從五蓮山中飛來的傳說。《搜神記》曾記述當時人稱之為“怪山”。至今兩山同名,其地風光一如蘭亭。由此聯想到王羲之祖籍琅琊,流寓江南,之所以對蘭亭情有獨鍾,在此修禊,觸景感懷,寫下了著名的《蘭亭序》,也就可以理解,不是偶然的了。
還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笑笑生之上所冠的“蘭陵”兩字,究屬何處,是數百年來難以破解的疑團。近年來,不少金學研究者根據上述線索,認為就是五蓮山中風光一如蘭亭的九仙山。作者即為隱居此山至今尚存丁公石祠與仰止坊的丁惟寧。故2000年第四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在五蓮召開,原因就在這裡。
至近代,五蓮為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的故鄉,革命老區,曾為華東局所在地,不少北上南下幹部都與此有關。但是,最能說明此處與太湖流域、錢塘江兩岸的吳越之地有血脈相連的,還數五蓮山東南10公里處的丹土遺址。
地理位置
五蓮縣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日照市北端,東臨膠南,南接東港,西連莒縣,北靠諸城,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境內有206國道和051、222、334三條省道縱橫交叉貫穿,可直通濟南(300km)、青島(140km)、連雲港(150km)三個飛機場;百公里內有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三大港口;東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東高速公路(10km),南北並列兗石、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形成了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路。地理環境
五蓮縣地處黃海之濱的魯東南低山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間,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43%,空氣、生活飲用水質量均保持優良水平,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五蓮山風景區境內山嶺起伏,河川縱橫,北部、西部有小塊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50%、36%和14%。境內河流發源於縣境中部諸山,呈放射形向南北分流。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
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被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讚譽為“奇秀不減雁盪”的五蓮山,名勝古蹟頗多,全山28峰、118景,峰峰奇異,景景多姿,景色怡人。景區內有明代敕建的護國萬壽光明寺,是齊魯四大佛教勝地之一,為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九仙山擁有江北最大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每年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是休閒生態游、宗教文化游的好去處。
景區現狀
近幾年來,風景區管委會在大力加強景區軟硬環境建設的同時,注重生態旅遊和民俗旅遊雙向發展,五蓮山、九仙山兩景區結合各自特點,利用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參與性、趣味性強的特色旅遊活動,深受遊客喜歡。“十一”前夕,風景區內大量的板栗園、桃園、棗園、石榴園紛紛進入采果期,久負盛名的五蓮明黑牛場野生杜鵑花園 栗、中華壽桃、大石榴、大棗等時令乾鮮果品琳琅滿目,吸引了為數眾多的遊客進山采山果、品山珍。
風景區管委會藉機推出了以品山果、賞紅葉為主題“秋景攬勝”系列活動,並組織促銷團分赴全省開展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共有11個城市、400多家旅行社參會,簽訂旅遊合作協定400多份,為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旅遊預熱。與此同時,風景區管委會還邀請各地旅行社經理及新聞媒體記者到五蓮山、九仙山踏線採風,並加強日照-五蓮山山海合作,加大力度開發一日游、兩日游旅遊線路,吸引更多的省內外遊客。
地方傳說
五蓮山,座落在五蓮縣東南部,與九仙山隔壑並峙。方圓13平方公里,主峰高515.7米。五蓮山原為九仙山之五朵五蓮山大佛峰,自明萬曆30年御賜“五蓮”,乃自成一山,故名“五蓮山”。奇秀不減雁盪——蘇軾,唐宋時代,五蓮山就有佛事活動,至明代萬曆年間,有蜀僧明開和尚雲遊天下名山大川後,見五蓮山雄偉秀美,遂結茆定居。後北上京城,請敕建寺,巧逢皇太后患眼疾,久醫不愈,明開和尚為之醫治,即愈。
皇上龍顏大悅,遂敕賜山名、寺名:“山曰五蓮,寺曰光明”。並拔款建起大悲殿、藏經樓、分貝閣、御仗閣等,五蓮山從此“層檐璀燦,參差錯出”,“金壁交輝,鐘鼓競奏”,“塔殿之勝,眾以為彰”,誦經之聲,琅琅無晨昏。別處的僧人聞風皈赴,四方百姓進香者、游山者絡繹不絕。光明寺遂成為山東省四大名寺之一。
景區特產
以傳統工藝、民間工藝、土特產品為主的旅遊紀念品。櫻桃----江北春果第一枝五蓮縣松柏鄉櫻桃在桃李尚未綻蕊的陽春三月便已成熟,因而被譽為“江北春果第一枝”,“人間鮮果”。櫻桃入藥療效亦佳。中醫認為,櫻桃性味甘、溫,入脾、肝經,有發汗透疹,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名醫別錄》言其“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言其“浸酒服之,治癱瘓,四肢不仁,
櫻桃風濕腰腿疼痛”。《本草綱目》言其“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止泄精”。也因此,櫻桃入藥適用於麻疹初起,疹出不暢,風濕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肢體癱瘓及水火燙傷、蟲蛇咬傷等病的防治。
板栗--日照發展板栗生產有著悠久歷史,境內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豐富,各種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宜板栗生長。板慄慄實、個大、飽滿、油足,耐貯藏,果肉多為金黃色,富糯性,甘甜味濃,外皮易剝離。
煎餅----山東五蓮特產為日照五蓮民間主要食品,主以小麥麵粉、紅薯麵粉、小米麵、玉米面為原料,絞成濃糊狀,上熱並灘烙而成,餅薄如紙,色調微黃,質細香甜,柔軟可口。以小麥為原料製作的煎餅,配以鮮嫩豆腐和辣椒,更是美味可口,台灣記載:黃鯽子魚卷煎餅,為日照食品之一絕,久食不厭,食用方便,便於保存。
蘋果--主要品種有“紅富士”“國光”“白粉皮”“祝光”等十幾個優質品種,產量高,質量上乘,花生日照花生特點為粒大飽滿,香甜可口,油而不膩的優良品質,深受國內外歡迎。
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生產經驗豐富,日照為國家花生商品出口基地,年加工花生製品十萬餘噸,如花生醬,精煉花生油,乳白花生等優質產品。另外還有飄香牌紅富士蘋果、五蓮櫻桃、五蓮山楂、槎河吉棗、許孟芋頭、五蓮黑豬、五蓮大黑山羊、五蓮黑腿山雞、石場山雞、石場山蠍、淮河鯉魚等。
景區食宿
五蓮友誼賓館友誼賓館位於風景秀麗的山城五蓮西部,北靠五蓮第一建築建設銀行,東臨繁華的商業街---解放路,北行300米是五蓮汽車站,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潔淨舒適,服務周到熱情,是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五蓮山友誼賓館於2000年4月正式開業,經營面積1500餘平方米,擁有裝修風格各異的11個包間,零點廳50多個餐位,可同時容納近200人就餐,客房擁有豪華套房,標準間、三人間40多個床位。友誼賓館特聘大廚的精心製作,風味獨特,令食客流漣忘返,口味無窮。
五蓮錦都大酒店
五蓮縣錦都大酒店是一座集餐飲、娛樂、健身、足療為一體的中型酒店,位於文化路、幸福路交匯處,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環境優雅。錦都大酒店於1995年8月16日建成開業,酒店外表樸實而不失華麗,院內方型天井,花草芳香,藤蘿蔓纏,極盡田園風情。酒店盡經十年的發展,博採眾長,與時俱進,成為了縣城內一流的餐飲房,目前已擁有20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精心打造了14個風格迥異的餐廳包間,1個獨具創意的多功能的特大豪華餐廳,可為茶坊,可為小型會議廳。一樓零點大廳典雅清麗,可容納100多人同時就餐。300多平方米的廚房,淨潔井然。酒店以經營純正的魯菜、川菜,山珍海鮮而著稱,使顧客足不出蓮便能盡享一次難忘的美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