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五色箋張旭《古詩四帖》卷
唐(618~907年)
尺寸:縱29.5、橫195.2厘米
簡介
《古詩四帖》墨跡本,系五色箋草書。前兩首是梁庾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岩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贊》。無款,明董其昌定為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書。後人多沿此說,但也存爭議。
作品風格
該作集中體現了張旭草書的風格特點。通篇布局大開大合,大收大放,在強烈的跌宕起伏中,突現了雄肆宏偉的勢態。其用筆圓轉自如,含蓄而奔放,隨著感情的渲泄,筆致似有節奏地忽重忽輕。線條或凝鍊渾厚,或飄灑縱逸,點畫與線條的合諧組合,構成了一幅自然生動、雄偉壯闊的畫卷,是狂草書法的經典之作。
書貼內容
前兩首是庾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南朝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四五少年贊》(疑為偽托)。
釋文: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
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
春泉下玉霤,青鳥向金華。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花。
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
龍泥印玉簡(原詩為策),大火練真文。
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原詩為歌)吹分。
虛(原詩為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謝靈運王子晉贊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
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
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
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
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
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
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張旭簡介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於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那時候,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張旭非常同情鄰人,便在信中說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將信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果然不到半日就被爭購一空。鄰人高興地回到家,並向張旭致萬分的感謝。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閒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後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讚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
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