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眾

五眾

隋代由官方設定的高等佛學教育機構︰依學科的不同分為涅盤眾、地論眾、大論眾、講律眾、禪門眾。此乃隋文帝為提倡佛教義學,以長安為中心而建立的教義研究機構。被選聘而擔任眾主的,都是當時各學科的著名學者。

【五眾】

(一)彼等各住一寺,專門從事領眾教化的事。這些眾主在21世紀可考的有︰涅盤眾主法總、童真、善胄;地論眾主慧遷、靈璨;大論眾主法彥、寶襲、智隱;講律眾主洪遵;禪門眾主法應。

從學科名目來看,五眾包含了戒、定、慧三學。而在義解方面,涅盤眾以《涅盤經》為主,地論眾以《十地經論》為主,大論眾則是研究《大智度論》。五眾實已包括了真常唯心繫與瑜伽、中觀各派,囊括了大乘三系的義學。依此可知當時佛教界最盛行的佛教思想。

(二)指七眾中的出家五眾︰《大智度論》卷十雲(大正25·130b)︰‘佛弟子七眾,(中略)優婆塞、優婆夷是居家,餘五眾是出家。’即︰

(1)比丘︰指受具足戒的出家男眾。

(2)比丘尼︰指受具足戒的出家女眾。

(3)式叉摩那(s/iks!ama^na)︰乃沙彌尼成為比丘尼之前二年的稱呼。

(4)沙彌︰指受十戒之出家男眾。

(5)沙彌尼︰指受十戒之出家女眾。《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說,此出家五眾所以為世之良田,實由戒體故。

(三)五蘊之舊譯︰即色、受、想、行、識等五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