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湯
組成
生地、二冬、知母、黃柏、甘草梢、牛膝、車前、茯苓。
主治
淋症。
加減
氣淋,加沉香、鬱金;血淋,加茅根、藕汁;膏淋,加川萆薢、川石斛;砂淋,加滑石末調服;因房勞傷腎者,加枸杞、蓯蓉;因思勞心者,加柏仁、丹參;因勞倦傷脾者,加人參。
各家論述
生地壯水滋陰,血淋多用,二冬清肺氣,化及州都,小便自然順利;知母泄膀胱、腎家之火,又能利水;黃柏利水竅澀痛;甘草梢止莖中作痛;牛膝治小便不利、莖中痛甚者立效,血淋更宜;車前開竅通淋;茯苓滲濕利水。此方通治五淋,須隨症活法加減用之。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淋散
處方
赤茯苓六兩,當歸(去蘆)、甘草(生用),各五兩;赤芍藥(去蘆,)、山梔子仁,各二十兩。
炮製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五淋散
處方
赤茯苓180克 當歸(去蘆)甘草<生用 各150克="各150克" 赤芍藥="赤芍藥" 去蘆="去蘆" 銼="銼" 山梔子仁各600克="山梔子仁各600克">生用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血證論》卷八
組成
山梔子3錢,車前子3錢,當歸尾3錢,甘草1錢。
功效
清心平肝利水。
主治
心遺熱於小腸,結而為淋。
《脈因證治》卷二
組成
牛膝根、葵子、滑石、瞿麥。
主治
五淋。
加減
冷淋,加附子;熱淋,加黃芩;血淋,加梔子;膏淋,加秋石、石韋;氣淋,小腹滿閉,加沉香、木香。
《普濟方》卷三八八
組成
赤茯苓、赤芍藥、山梔子、生甘草、當歸、黃芩、車前子、淡竹葉、燈心、木通、滑石、葵子、葶藶(炒)各等分。
主治
五淋。
用法用量
上為末,燈心、蔥白煎,或入生車前草,擂水調五苓散服,或調消石末服。血淋,白茅根、燈心煎;氣淋,小腸脹滿,尿後有餘瀝,木通煎服;熱淋,便赤而淋瀝,臍下痛,新水調下,或黃芩湯下;石淋,莖內痛,尿澀有沙石,令人悶絕,消石(隔紙炒焦,研末),用葵子煎湯下。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
赤茯苓6錢,赤芍藥2錢,當歸(去蘆)2錢,甘草(生用)2錢。
主治
小兒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空心服。
製備方法
上銼碎。
《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
赤茯苓6錢,當歸5錢,生地1錢,澤瀉1錢,條苓1錢,生甘草5錢,木通5錢,赤芍藥1兩,車前子1兩,滑石1兩,山梔1兩。
主治
肺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尿血。
用法用量
水2鍾,煎8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製備方法
上銼散,作5劑。
《直指》卷十六
組成
赤茯苓3分,赤芍藥3分,山梔仁3分,生甘草3分,當歸2分,黃芩2分。
主治
諸淋,孕婦熱結膀胱,小便淋瀝。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半,水1盞,煎至8分,空腹服,或以五苓散和之,用竹園麥門冬草、蔥頭、燈心煎湯調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局方》卷六(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
木通(去節)6兩,滑石6兩,甘草(炙)6兩,山梔仁(炒)14兩,赤芍藥半斤,茯苓(去皮)半斤,淡竹葉4兩,山茵陳(去根,曬乾)2兩。
主治
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8分,空心服。
製備方法
上為末。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熱結膀胱,氣化有傷而溺竅不利,故莖痛溺赤,淋瀝不止焉。茵陳清濕熱以治淋,滑石通竅門以利溲,生草瀉火緩莖中之痛,木通降火利小腸之水,山梔清三焦之熱,赤芍利膀胱之血,赤苓滲血分之濕以清水府,竹葉清膈上之熱以快水道也。為散,燈心湯下,使熱結頓開,則膀胱無不化之氣,而水府無不清之液,何患淋瀝不快,澀痛不痊哉。此通利之劑,為淋瀝澀痛之專方。
《玉案》卷五
組成
當歸2錢,小薊2錢,赤芍2錢,山梔仁(炒黑)2錢,赤茯苓2錢,甘草8分,燈心30莖。
主治
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斷,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下膏糊,或便鮮血。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