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唯識九難
(六)現量為宗難,色等外境為現量智之所緣,若無外境,何以現量得知色等之問難。 (八)外取他心難,他人心識在自心之外,如以他心智緣(知)他心,是否緣心外之...
-
五重唯識
第三重攝末歸本,為體用相對,要攝用而歸體。 第四重隱劣顯勝,為王所相對,要隱所而顯王。 第五重遣相證性,為事理相對,要遣事而證理。
-
法相宗
之一。 五重觀法五重觀法。為與唯識說相適應,主張用唯識觀。窺基在《大...”之境,又圓成性是諸法之理,為“根本智”之境,均不離識而應留存。是為唯識觀...及方式方法,在理論上是指法的宗旨、核心要義,法的淵源、流派、變化等,以及方法論...
基本信息 經典 史略 判教 理論 -
五重唯識觀
“五重唯識”觀以有為、無為一切法為所觀境,以慧心所為能觀體;以三自性理論為觀法之總綱,以五法理論和心識結構理論(三分或四分說)為觀法之具體展開,破遍計所...
-
五教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五種教育。《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
五教釋義 判教用語 -
窺基
,早有出家志向。二十五歲參與譯經,顯慶四年(659),玄奘譯唯識論時,窺基...,遂參糅十大論師之釋論而成一本,即成唯識論。玄奘又為窺基闡說陳那之因明正理門論及瑜伽師地論等,故窺基通達因明之學與五性之宗法。龍朔元年(661...
人物生平 個人成就 著述作品 歷史記載 家族成員 -
五教十宗
“五教十宗”是法藏提出的判教理論。“五教”是依據佛所具體說法的內容劃分,“十宗”是從義理方面對五教的細分。關於“五教十宗”的解釋,散見於法藏的《探玄記》...
釋義 五教 十宗 -
攝論學派
,稱為能所統一,理智不二。又就五法(相、名、分別、正智、如如)與三自性(分別性、依他性、真實性)的關係而論,正智通於依他性與真實性,五法中亦包含...、道尼、法準等立誓傳兩論永無斷絕。陳太建三年(571) (真諦死後二年...
簡介 玄奘遊學 唯識古學 理體與心體 -
吳甿
唯識。 先攝存在(一切法)於緣起,泛說緣起性空;繼而攝一一相(一一法)歸境...故,謂依識變妄執實法理不可得說為法空。 非無離言正智所證唯識性,故說為法...」,並依儒家大易大有之「體用」義,批評佛教唯識無體,此本為兩教之辯,卻觸發...
吳甿簡介 提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