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地名]

五棵松[地名]
五棵松[地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棵松,地名,位於北京西四環以西,屬北京市海淀區。原為清提督紹英之墓。墓內有五棵古松樹,周邊荒涼,當地人便以此松樹為地標,稱該地方為“五棵松”。1966年修建北京捷運一號線,原松樹死掉。現在,在五棵松捷運站西北出口處仍種有五棵松樹,以符其名。

基本信息

五棵松簡介

地區意義

五棵松的歷史要追溯到清朝年間,有個“葛老墳”,埋葬著某姓五兄弟,他們的家族為了使死者亡魂得到安慰,在每個墳前栽上一棵松樹。時光延續,京城宮殿的琉璃瓦都漸失輝煌,惟這蒼勁之松依然挺拔。時至民初,門頭溝有些無業窮人,靠背煤、拉駱駝進城為生。那年間,作為荒僻之所的這個地方,常有土匪出沒,行人不敢單獨過往。實踐告訴大家:必須約好五個一群、三個一夥等齊後在集合一起進城。匯合地點在哪兒?就是這個“五棵松”。這些無業窮人有時還要為城裡的買賣人出城引路,在哪會面。雙方約定:“五棵松”。這樣,一來二去,“五棵松”的名字就叫開了。

五棵松橋 五棵松橋

“五棵松”,一種集契約定的標誌,是生存需要的產物,如果不是貧窮,如果日子還過的下去,人們不會提心弔膽地那樣與土匪周旋。大多數的中國人,當時的景況都是如此,內憂外患、時局動亂,“五棵松”當是一個人民反抗貧窮和暴力的縮影。試想那些肩擔背扛的人們,起早摸黑地畏縮在沙溝邊上、泥濘路上,黝黑的松影籠罩頭頂……最大的艱辛和危險連線著最起碼的飽腹之需,憨厚的中國人如松一樣忍耐著,等待著,惟有的只是默默積蓄春天的力量。

五棵松體育館

(Beijing Wukesong Sports Center)

北京五棵松體育館是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重點建設項目,其建築規模6.3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約1.8萬人。五棵松體育館的開工是北京籌辦奧運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北京奧運場館建設正在積極穩步地向前推進。賽後將以承接籃球比賽為主,國內外各種大型籃球賽都將考慮在此舉行。

作為奧運場館最佳化調整計畫中涉及的最重要的工程項目之一,奧運會籃球館五棵松體育館的設計修改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節儉辦奧運”原則的指導下,據介紹設計最佳化後的五棵松體育館造價大幅下降,而且減小了施工難度,增強了安全性能。經過最佳化的五棵松體育館,取消了原來場館上部的商業配套設施和外立面的四面大螢幕,建築面積由原來的11.9萬平方米減少到6.3萬平方米,用鋼量由原來的近5萬噸減少到4千噸。另外,體育館的競賽層比以前抬高了近8米,觀眾大廳的入口抬升至地面,環行車道、下沉式廣場和隧道也都進行了簡化。調整後的五棵松體育館估計可以節約造價5億多元人民幣。“方案最佳化”不僅簡化了五棵松體育館的功能,節約了造價,還給建築設計上帶來了好處。功能簡化後的五棵松體育館,能容納18000人的規模和首體、工體相同,但體積要比它們小。如果場館體積大,對混響時間的控制就比較困難,體積小就容易的多,進行各種聲場的控制如吸聲、隔聲等,效果都要更好一些。這樣,將來如果要舉行音樂會或是開會的話,裡面的聲音條件就要好的多。五棵松體育場館建設的節約之道還在於,通過採用再生或可再生材料,使用綠色環保建材及產品等。體積小的另一個好處是比較節能,這點很容易理解。就比如空調是體育場館中耗能非常大的部分,使用同一台空調,50平方米的屋子肯定比100平方米的耗電要少得多。

五棵松體育館將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純為籃球項目設計的比賽場館,這個特點在比賽場地、看台、球員更衣室等多個方面均得到體現。而最特別的是,五棵松體育館計畫借鑑美國NBA的比賽場地的優點,在現場設定多個大螢幕,有助於造成火爆賽場氣氛。

目前國內一般的體育館僅在場地兩端各設一塊大螢幕,直播比賽場景。而五棵松體育館則計畫按照NBA的場地標準,不僅保留了場地外側的電視屏,而且在球場中央的上空設定一個“斗形屏”,其四個側面各有一塊面積約13平方米的大螢幕,播放比賽的同時,還可以播放現場觀眾和球員們的花絮。

進入場館內部,懸掛在場地中心上空的吊斗形大螢幕無疑最為顯眼。據了解,這套由美國引進的國內首套全彩高清LED顯示系統,重達22噸,淨高9.042米,最大直徑約為11米,不僅可以滿足全場觀眾視線無死角的要求,也可以根據觀眾視角升降到最佳位置。

除了球場中央的吊斗屏外,場館首層內廊一周還安有環形顯示屏,由110面螢幕組成,每塊螢幕最長3米,最短1.8米,總長度約為270米,主要用來播放渲染現場熱烈氣氛的視頻圖像,比如焰火、水流噴灑等場景。同時還可以像吊斗屏一樣顯示賽況信息,循環播放即時訊息。

這套顯示系統在比賽中可以完成精彩瞬間捕捉、奇特鏡頭回放、現場同步直播、賽況信息播報、計時記分統計、廣告播出等多項任務。它不僅能滿足籃球比賽的需要,還可滿足文藝表演的使用要求,可實時轉播或播放背景畫面等。

五棵松吊斗屏 五棵松吊斗屏

五棵松籃球館

五棵松籃球館,2005年3月29日建設開工,2007年下半年計畫完工。建在海淀區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建築面積6.3萬㎡,屬於新建比賽場館。場館有固定座位14000個,臨時座位4000個。

奧運會期間的用途,籃球。

殘奧會期間的用途,無。

賽後功能,包括五棵松體育館、五棵松棒球場、文化體育設施以及作為公共服務的配套商業設施,為滿足北京市西部社區居民商業、文化、體育、休閒需要的重要場所。

五棵松棒球場

五棵松 五棵松

五棵松棒球場是2008年奧運會棒球比賽場地,位於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西南角,包括兩個比賽場和一個訓練場,設座席15000個,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文化體育及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室內游泳館、影院、銀行、郵局、商場等,是為五棵松奧運場館和周邊居民提供服務的重要配套設施,總建築面積約28.7萬平方米。五棵松棒球場賽場草皮如同一塊製作非常精良的地毯,這塊草皮用手摸上去都覺得特別舒適柔軟,五棵松棒球場項目經理劉瑩告訴記者,“五棵松棒球場的草皮是通過精心選制,引進美國培育的草種,特別適合體育競技”。據劉瑩介紹,引種草皮需要嚴格的程式和手段進行養護,給水系統全部採用國際先進節水型電子感應產品,可對草皮給水實行分區分時控制。

五棵松棒球場分為外場和內場,均鋪設不同質地的紅土,外場紅土顆粒稍大,內場顆粒較小,如細沙一般,這是設計師為了讓運動員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比賽中所處的位置而設計的,足見設計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出了人文奧運的理念,這裡的紅土由設計專家從六種土樣中經過篩選加工而成,不僅如此,設計師在選擇國內紅土的基礎上還添加了改良劑,使其柔軟度和濕度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標準,球場看台設計成永久型和臨時型兩種,永久型部分為鋼結構,臨時型看台供賽時租用,臨時搭建,體現出節儉辦奧運的理念。

現已拆除,新建華熙live購物區及停車場。

北京攝影器材城

北京攝影器材城位於五棵松,是北京城西一家規模較大的經營各種攝影器材的大市場,匯集多家廠商的照相機、二手相機、彩擴設備、暗房設備、背景道具、精品婚紗、禮服、感光材料、數位相機、攝像機、相框、相冊等物品。 北京攝影器材城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中國攝影行業特殊貢獻”獎;是北京市“首都文明市場”、“首都誠信企業”;學校被區人事局、民政局評為“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這裡商品不僅品種齊全,而且有高中低檔之分,價格合理,保證質量,服務更加熱情周到。

地名起源

西四環路的前身——昔日五棵松路,是南連豐臺北抵頤和園接海淀可去山後的南北古道。

說到這一地名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當時此處有提督邵英的墓地,周圍有五棵高大的古松。“提督”乃是“掌一省軍權之官”,但史料中對邵英少有記載。當年五棵松樹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捷運1號線五棵松站的北側站口,是五棵二十多米高的松樹,枝繁葉茂,傲然挺拔。樹與樹之間距離大致相等,枝杈相接、樹冠相連,相依相偎,簇擁在一起,分布於50平方米左右的範圍內。當時五棵松樹的周圍沒有任何建築,幾里之外望去,五棵高大的松樹就像剛剛升起的蘑菇雲,是當時京西一帶的標誌物之一。

早年間出阜成門往西南再向西有一條去往門頭溝的大道,許多從門頭溝往京城送煤、送山貨的拉駱駝人,和到潭柘寺、戒台寺進香的人,大多走這條路,五棵松附近是必經之地,不少人都在這兒歇腳兒。特別是夏天,由於天氣炎熱,在五棵松的樹陰下歇腳兒乘涼的過路人很多。

民國年間,阜成門外人煙稀少,越往西走越荒涼,還時有打劫的強盜出沒,許多人都不敢單獨行走。為了保險起見,一些去往京西的人們就紛紛相約在五棵松樹下聚齊兒,然後搭幫而行,所以“五棵松”就被當成地名叫開了。後來在五棵松樹的北面形成村落,稱“五棵松村”。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五棵松一帶建成大片的居民區和企事業單位,仍以“五棵松”為名稱。1965年7月,北京開始修建第一條捷運,其線路正好從五棵松附近經過,並在此設“五棵松站”。四十多年前修捷運時,還沒有暗挖技術,而是採取明挖的方法施工,所有捷運的建設都是“敞開式”進行,工地面積很大。為了保住這五棵古松,人們想了很多辦法,但由於施工時使五棵松樹附近的土質和水質受到損壞,加之在開挖地面時又傷了樹根,還是有一棵松樹先死了。為了保住五棵松樹的原貌,人們試圖移來一棵,但沒有成功,後來連剩下的四棵也死了。

五棵松樹雖然沒有,但人們沒有因此而改變對這一地方的稱謂,依然稱此地為“五棵松”,並在附近補種了五棵松樹,以示紀念。以後,隨著西長安街向西延長,到石景山和西四環路上“五棵松橋”的建成,使五棵松一帶逐漸成為京西最為繁華的地區之一。

交通信息

捷運1號線到五棵松站下車,從B口出站後向東走約500米,到達萬事達中心南門。

公交89、620路、公交76、337、370、夜212,沙溝路口下車。

公交64、76、夜212、337、370、436、624、728、運967、952、982、983、568,通120、373,五棵松橋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