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類別: 傳統舞劇
中文名稱: 五朵紅雲
外文名稱: Five Sheets of Red Clouds
劇情介紹
海南黎族傳說:“五指山上有五朵紅雲,紅雲落下來,苦盡幸福到。”但紅雲沒有落下來。1943年,黎族地區在國民黨軍欺壓下,苦難深重。年輕的母親柯英被蔣軍當作野獸關進了囚籠,她丈夫公虎拚命把她搭救出來,但卻遭到更大的災難:世居的茅屋被焚,孩子被蔣軍扔進火中燒死,公虎也被槍殺。黎民忍無可忍,在阿爹的帶領下舉行暴動,但寡不敵眾,在面臨毀滅的時刻,柯英突然想起公虎的遺言“危難時去找紅軍”。於是柯英帶著當年紅軍搭救公虎時留下的紅五角星毛巾,在鄉親們的掩護下,殺出重圍,去找救命恩人共產黨。眾鄉親合力斗敵,最後全部被捕。正當敵人要將他們都活活燒死時,柯英帶領瓊崖縱隊來到,消滅了萬惡的敵人,解救了黎族人民。這時,烏雲消散,五朵燦爛的紅雲從天上徐徐飄落,黎族人民唱道:“紅旗插到五指山頂,天空才落下五朵紅雲。”
場序
第一幕第一場“歸來”,1943年初夏,海南島五指山黎民一村莊。第二場“劫籠”,接前場,五指山下國民黨軍據點內。
第二幕“暴動”,接前場。
第三幕第一場“初勝”,初秋,五指山里。第二場“找黨”,秋天,血淚嶺。
第四幕第一場“挺進”,冬末,五指山外的椰樹林裡。第二場“解放”,1944年,初春,紅雲嶺。
責任者
演出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戰士歌舞團
創作團隊介紹
創作者總編導:查列、夏炎。文學執筆:張永枚。
分場編導:周醒、彭爾立、於學成、畢永欽。作曲:彥克、鄭秋楓、汪聲裕。
作詞:張永枚。
舞美設計:李昆、謝明、李鑄、程敏、雷志能、宋玉龍。
演出者主要演員:廖俊祥(飾黎族青年公虎),王珊(飾公虎妻柯英),於學成(飾黎族暴動領袖阿爹),林春華(飾阿錦),陶洪英(飾環娘),畢永欽(飾瓊崖縱隊支隊長),張春滿(飾國民黨軍官)。
樂隊:戰士歌舞團管弦樂隊;合唱隊伴唱。指揮:周方、鄭秋楓。
評論擷萃
徐學增
舞劇以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手法,描繪了海南島黎族人民從1943年到1944年的鬥爭史詩。劇中的舞蹈大部分採用了跳鬼、打柴舞、錢鈴雙刀舞等黎族民間舞的素材,結合運用了一些中國古典舞、苗族舞和外國芭蕾舞的舞匯創作出來的。舞劇的音樂也吸取了“五指山上五條溪”、“羅呢調”等黎族民間音樂的精華。全劇民族風味較濃。舞劇進行中,每一幕還有幾段配歌伴唱,詞、曲、舞結合得很緊,發揚了我國古典戲曲中載歌載舞的特色,對突出舞劇的思想感情,加強戲劇效果很有幫助。(摘自《新華社通訊》)舞劇音樂的新創造
李凌
像舞劇“五朵紅雲”所表現出來的音樂創作的進度,是遠遠地超過以往的水平了。
“五朵紅雲”的音樂,像第一幕的“催眠曲”、第二場的“舂米舞”、第二幕“暴動”舞曲,以及第三幕“初勝”、“退軍”的音樂,寫得非常有特色,音樂在這裡早已不是“僅僅是舞蹈的附屬物”,而是舞蹈的靈魂。
舞劇中以音樂來描畫人物心理變化比較成功。如柯英在失去丈夫和孩子時的痛苦心情,她在“初勝”中的內心悲傷,以及舞劇中反覆出現黎族人民苦難心聲的音調,都非常打動人心。
把歌唱放在舞劇中是一個新的嘗試,像“舂米謠”情調新穎,歌唱也有特色,給人的印象很深;“催眠歌”也能親切地體現這位年輕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情,風格也不一般。(摘自1959年6月20日《人民日報》)部隊舞蹈藝術中的一朵紅雲陸靜
積極、鮮明的主題思想,嚴謹的故事結構,運用了適合於舞劇表現的藝術手法等等,都是使得這個舞劇能在觀眾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因素。在戲劇情節的安排方面,矛盾衝突的發展線索是曲折上升的:幸福的家庭,年輕的戀人,男獵女織……在這樣平靜而美好的五指山區,單刀直入地插進了國民黨反動派搶掠的情節,將黎族人民當野獸關進鐵籠展覽的殘酷事件,激怒了黎族人民,引起了自發的鬥爭。他們砸開囚籠,救出了親人。在觀眾們為他們僥倖的勝利感到高興的同時,又一條新的伏線:“被敵人發現後怎么辦?”果然,國民黨反動派接踵而來,活活燒死了嬰兒,打死了男主人公公虎……這時矛盾衝突急劇地發展著,激起了黎族人民新的民眾性的武裝鬥爭。他們高舉起“福安團”的義旗,誓報血恨。這一場戲的安排十分有力,矛盾更加深化,給觀眾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初勝”這場戲的安排,可以說是十分巧妙。它不僅顯示了黎族人民團結鬥爭的力量,部分地滿足了觀眾感情上的要求,而且與以後敗退血淚嶺的悲慘景象,形成了一個十分鮮明的對比。“血淚嶺”這一場把矛盾推向了頂點,在前有懸崖、後有追兵的絕境中,展現出了久已深深地埋在黎族人民心中的中國共產黨的光輝。這樣的安排合乎情理,具有說服力。這就使後來當烈火燒身、千鈞一髮之際,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突然趕到,消滅了匪徒,解放了黎族人民,以“五朵紅雲落下來”點出了全劇的主題。(摘自1959年9月23日《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