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五指山革命位於海南島中部白沙、保亭、樂東山區,創建於1947年春,以瓊崖區黨委,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和瓊崖縱隊司令部駐地白沙毛貴(今屬五指山市毛陽鎮)為核心區,方圓一萬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島面積的1/3,人口30餘萬。是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勝地,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篇章。
該區山大溝深,懸崖絕壁隨處可見,地勢險峻,森林茂密,道路狹小,交通不便。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了五指山區易守難攻的軍事地位。雖然不利於機械化部隊和大兵團作戰,但有利於小股部隊的機動隱蔽,有利於游擊戰爭的進行,往往可以出奇制勝。五指山區地處熱帶雨林區,是海南島的產糧區之一,即使完全封閉,可通過簡單再生產,提供比較充足的糧食和物資供應。
戰略意義
五指山區聚居著黎族、苗族同胞,國民黨長期的反動統治和民族壓迫造成了他們強烈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這些都為中共瓊崖特委在抗日戰爭後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創建和發展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據地提供了條件。
在大革命時期,瓊崖地方黨組織就深入五指山區,開展革命鬥爭,傳播革命火種。抗日戰爭爆發後,五指山黎族苗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迅速加入到偉大的抗日民族戰爭的行列。
1940年11月7日,中央書記處明確指示 ,要求瓊崖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指出“五指山一帶山地,將是我們長期抗戰的可靠根據地”,要求瓊崖“把山區作為我軍鞏固的後方”,
1943年8月,黎族首領王國興、王玉錦等發動“白沙起義”,派人尋找瓊崖我軍我黨,主動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條件。我黨我軍隨即挺進五指山區。
1947年春,瓊崖黨政軍領導機關進駐毛貴,集中兵力開闢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4月19日,中央軍委電復瓊崖特委:“瓊崖根據地在五指山初步建立是一大勝利”。
10月20日至11月30日,瓊崖獨立縱隊在毛棧村(今屬五指山市毛陽鎮)召開全軍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中央軍委電示:將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
1948年1月,保亭縣全境解放。
6月6日,樂東縣全境解放。白沙、樂東、保亭解放區連成一片,全面建成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毛貴成為瓊崖革命大本營,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司令部在毛貴策劃、發動和指揮了1948年秋、1949年春、夏季三大攻勢戰役和迎接大陸我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因而,被益為“海南的西柏坡”。
重要意義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瓊崖特委從瓊崖鬥爭實際出發,正確貫切黨中央的指示的偉大成果。他結束了瓊崖革命鬥爭長期沒有穩固的山區根據地的歷史,使瓊崖我黨我軍真正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正如馮白駒所評價:“五指山根據地的建立,雖然時間不久,但在支持與發展後期海南人民革命戰爭上是有重大的作用的。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我們就不會有一九四八年與一九四九年秋春兩季攻勢的偉大勝利;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我們就會很困難或不可能應付國民黨將在解放前夜那樣壓倒優勢力量的進攻;也可以這樣說,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對於配合大軍渡海登入作戰解放海南的任務,非但會受到影響,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五指山是海南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聖地。五指山革命根據地見證著海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國共合作,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不僅為保證瓊崖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和海南革命取得勝利起著積極作用,為海南的解放樹立了不朽功勳。
紀念園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位於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貴村,距五指山市約20公里,在毛陽鎮往樂東方向2公里處。毛陽鎮毛貴村,曾是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大本營——瓊崖區黨委等機關的駐紮地,也被稱為海南的“西柏坡”。紀念園占地面積600畝,圍繞“革命根據地”、“黎苗民族風情”兩個文化背景,弘揚革命精神、推介黎、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紀念園已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園區建成後有瓊崖縱隊食堂、電台、練兵場、紡織廠、警備大隊、禮堂、機要房、營房等,仿佛可見當年那一段金戈鐵馬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