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建於2001年,以原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為依託,是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紀念碑高23米,象徵著海南23年(1927-1950)紅旗不倒的光輝歷史,時刻提醒著人們瓊崖縱隊革命先烈在解放海南中做出的犧牲。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是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經典線路之一。是海南第一個以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主題,集觀光、度假、黎苗族風情文化、休閒為一體的旅遊聖地。五指山常年氣溫為24攝氏度左右,豐富的熱帶植物,地形變化多樣,原始森林使五指山降雨豐富,四季濕度宜人,被譽為“翡翠山城”。
2001年8月18日,省各方領導到現場參加奠基儀式。該景點由海南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景點開發有限公司興建,占地面積400畝,總投入1.58億完成全部景點工程,主要以堅持海南革命鬥爭23年紅旗不倒並解放海南的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為中心。該景點建成後,將會成為全國大型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讓人們緬懷先烈和英雄的同時,也深深感受過去革命前輩的艱辛,同時也更能夠感受到現代生活的美好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讓遊人感受青山碧水,極目蒼翠,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
發展歷史
1948年6月,樂東縣城解放,白、保、樂、五指山中心根據地建成。
同年7月,根據中共軍委要求全國各個解放戰場發起秋季攻勢的指示,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組織帶領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司令部進駐白沙縣的毛棧村(現為五指山市毛陽鎮毛棧村),指揮秋季攻勢作戰,共殲敵1570名,攻克墟鎮18座,拔除據點20餘處,敵我形勢大轉。
1949年秋,國民黨軍一部先後從大陸退據海南島,瓊崖縱隊遂轉入保衛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的反“清剿”鬥爭。
12月,瓊崖縱隊遵照中共中央關於配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島的指示,在動員島上軍民迎接主力部隊渡海登入的同時,還派出部分幹部,帶領一批船工和船隻,到達雷州半島,積極配合渡海登入兵團作好準備。
1950年3-4月初,縱隊以5個團先後4次成功地接應第15兵團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偷渡登入,為主力部隊大規模渡海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4月16日,兵團主力實施強渡登入作戰,瓊崖縱隊以全部10個團分別擔任接應和配合任務。
17日,兵團主力登入成功後,瓊崖縱隊即配合主力進行瓊北地區的圍殲戰和追殲逃跑的國民黨軍至5月1日全島解放。此時瓊崖縱隊總人數到達2.5萬餘人。
此後,瓊崖縱隊又擔負剿匪和保衛海防的任務。
1950年7月,根據中南軍區命令,瓊崖縱隊改編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
歷史意義
在瓊崖革命23年武裝鬥爭中,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是最後的一個根據地。地跨白沙(包括現在的瓊中、五指山)、保亭、樂東三縣的五指山區,位於全島中心,方圓一萬多平方公里。這裡群山聳立,丘陵起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理想地方。
五指山北部的毛陽鎮毛貴村,曾是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大本營——瓊崖區黨委等機關的駐紮地,也被稱為海南的“西柏坡”。當年,就在這片坡地上,馮白駒率領瓊崖黨政軍首腦機關,運籌帷幄,發動和指揮了1948年秋季、1949年春季、夏季三大攻勢戰役,迎接和配合大軍渡海作戰,最終迎來了全海南的解放。
對五指山革命根據地,馮白駒將軍曾作這樣的評價:“五指山根據地的最大作用在於戰略上保證了海南解放戰爭的勝利。”
該項目同時也是也是海南省開發中西部旅遊項目之首,目前,國際計畫內的國債資金和配套資金已有一部分資金到位,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現面向全社會有志之士、華人、華僑等招商,開發這具有歷史意義的公益事業,爭取創最佳社會效益同時,創最佳經濟效益。
園區內建有烈士陵園,安葬的有瓊崖縱隊副司令員、前線總指揮兼政委李振亞和瓊崖婦女臨委會主任劉秋菊等人,告慰為海南島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兒女。
地理位置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位於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貴村,距五指山市約20公里,在毛陽鎮往樂東方向2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