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楠溪江上游,岩頭村西北約6公里處,有一座靜謐恬適的村莊--五尺村。1930年5月3日,中央軍委批准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正是從這裡舉革命的大旗。而紅十三軍軍部就設在五尺村的四份祠堂。在軍部舊址南側七、八十米的山崗上,雄偉地矗立著紅十三軍紀念碑。碑高十米,張愛萍將軍手書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十三個熠熠生輝的金色大字,鐫刻在碑體的青石上。五尺四份祠堂之所以成為紅十三軍軍部駐地,不僅由於這裡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五尺這個村莊有很好的社會政治基礎。五尺是浙南地區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最早的一個村莊。早在黨的創立初期和大革命時期,當時全省唯一一個直屬黨中央的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第一批五位成員中,就有兩位是五尺人。紅十三軍軍長鬍公冕,是五尺村一位貧農的兒子,他是浙江省著名的“一師學潮的”積極參與者之一。在胡識因、胡公冕等人的影響下,五尺這個當時只有二百多戶的小山村,就有113人參加了紅十三軍組織,還有為數更多的五尺農民參加了黨和紅軍領導下的革命活動。在那腥風血雨的戰爭時代,國民黨新軍閥對五尺村殘酷地進行了無數次的掃蕩、圍剿,他們實行燒鄉血洗的政策。五尺村人民為革命事業付出慘重的代價,敵人的暴行不僅不能征服英勇的五尺人民,更加激發了五尺人民堅強的革命意志。在黨的領導下,這裡成了摧不垮炸不爛的戰鬥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