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分析法幫助行銷人員對一個存在競爭的市場環境進行鑑定。它與PEST分析法等其他市場行銷工具類似,但它更側重於單一業務或戰略事業單位(USB,Strategic Business Unit)而非單一產品或系列產品。比如Dell公司將商用電腦作為其戰略業務單元。
五力分析法包含五個重點,分別是:市場準入的威脅(the threat of entry),買家的力量(the power of buyers),供應商的力量(the power of suppliers),可替代產品的威脅(the threat of substitutes),競爭對手(competitive rivalry)。
市場準入的威脅(The threat of entry)
經濟規模,例如大宗採購的益處。
市場準入門檻(成本),例如採用最新科技的成本是多少?
分銷渠道的便捷性,例如競爭對手是否已經建立了分銷渠道?
除公司規模外的成本優勢,例如員工的個人關係、或大公司所缺少的知識、或學習曲線效應。
競爭對手會進行報復?
政府行為,例如政府是否會頒布新的法律從而降低我們公司的優勢地位?
差異化競爭,例如香檳品牌不會被仿冒,這就降低了市場環境對公司的影響。
買家的力量(The power of buyers)
寡頭壟斷造成產品的高價格,例如大型連鎖超市。
市場上存在大量的同質化小供應商。例如例如為大型連鎖超市供貨的農產品小型供應商。
更換供應商的低成本,例如更換車隊。
供應商的力量(The power of suppliers)
供應商與買家的力量是相對的。
更換供應商的高成本,例如更換軟體供應商。
強勢品牌效應,例如凱迪拉克、必勝客、微軟。
整合供應商的可能性,例如啤酒製造商購買酒吧。
客戶分散的市場狀況引起的低議價能力,例如偏遠地域的加油站。
可替代產品(The threat of substitutes)
完全可替代產品,例如電子郵件替代傳真,又如經改進的牙膏替代牙醫。
非完全可替代產品,例如旅遊視頻替代旅遊公司。
非必備品,例如香菸。
競爭對手(Competitive Rivalry)
競爭對手越多則市場風險越大,供應商與買家的議價能力也就越強。所以競爭對手處於五力分析圖表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