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書法對聯

《于右任書法對聯》是由中國著名書法大師——于右任 創作的作品。此聯文字內容“精思羅宇宙,逸氣走風雷。”

作品簡介

《于右任書法對聯》是由中國著名書法大師——于右任 創作的作品。

《于右任書法對聯》的尺寸為:239.5×57cm×2。畫作上的鈐印為:“於(朱文)右任(朱文)”。畫作上的款識為:“漢群老兄法家正之,于右任。”

作品欣賞

書法對聯 立軸 水墨紙本 書法對聯 立軸 水墨紙本

此聯文字內容來源自李白《述德兼情上哥舒大夫》中“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和清代洪仁軒《二月下浣軍次逐安城北吟於行府》中的“志頂江山心欲奮,胸羅宇宙氣潛吞。”書寫高妙,以魏碑為骨,簡淨和險奇並重,充滿了極強的力度和動勢,體勢多變,形美筆簡,跌宕中顯俊逸,疏放中見規範,平易中見奇崛,猶如舞鶴翔天,游龍戲水,儀態萬千,出神入化,令人目不暇接。

于右任為表現金石氣,加重運筆時下按的力量,加大前行時的阻力,使線條更加沉鬱,更加渾厚蒼雄。在結體上注重橫勢,寬博開張,並且強調體勢,左右搖曳,“縱復不端正者,亦爽爽有一種風姿。”章法上不採用傳統的“一筆書”,基本上字字獨立,很少牽絲映帶,維繫單字的凝聚力主要來自對比關係,特別是讓每個字的結體左右欹側,產生動態,通過上下左右字的相互配合,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總而言之,點畫因金石氣而厚重,結體因取橫式而博大,章法因強調體勢,造型左右傾側而顯得稚拙渾樸,于右任開創了一種重拙大兼而有之的風格面貌。清以來,帖學大壞,碑學流行,碑學發展的過程先是由鄧石如改變運筆方法,逆鋒頂著紙面書寫,創造出空前厚重的點畫形式。

此式署名寫法是因熟用草化而成,自1926年至1933年為主要概期。主要特徵是“任”字一筆連寫完成,且絕大多數是連線“右”字末畫帶筆書寫,二字成為一體。這時期恰逢譚祖雲編《右任先生近墨》由上海華商書局刊行、友聲文藝社編的《右任墨緣》線裝二冊由上海利泰印刷所刊印出版,正是于右任前半生魏碑行書最高峰的表現時期。

朱文〈於〉印、朱文〈右任〉印,為于右任一生用期第二長的,在有紀年的作品中自 1922年8月至1941年12月共見二十件鈐用,而所見未紀年作品也有八十餘件以上的用例,從所書字型書風及署名類型整體概觀而言,期程時間與有紀年作品的年代範圍亦大約相符,包含行楷、行書以及早期標準草書已能熟用的草書作品。

作者簡介

于右任(1878-1964) 原名伯循,別署騷心、髯翁、太平老人,男,漢族,陝西涇陽人。清光緒二十九年舉人。1906年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10年與宋教仁等人創作《民立報》,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曾致力於反對袁世凱的鬥爭。後曾任上海大學校長等職,1931年後長期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書法初學趙體,後潛心於北魏碑刻,尤得力於詩人、書法家,清光緒二十九年舉人。1906年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曾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上海大學校長等職。1931年後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書法初學趙體,後潛心於北魏碑刻,尤得力於《鄭羲碑》《石門銘》,精於筆法而以稚拙簡漫出之,善草書,以碑入草,用心布白,於寬博瀟灑之中別具神韻,造詣甚深。致力於草書規範化,成就卓著。曾創立“學術研究社”,出版《學書月刊》。善詩詞,學養深厚。編著《標準草書》《右任文存》《右任詩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