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祀ꀓ其卣

中國古代青銅器

注音

二祀ꀓ其卣èrsìqíyǒu

基本信息 

 二祀ꀓ其卣,通高38.4cm,寬36.9cm,重8.86kg。傳1940年前出土於河南安陽。
橢圓腹提梁卣。蓋、頸、圈足、提梁皆飾夔紋,頸中部兩面飾小獸頭各一。
該器外底鑄銘文39字,蓋及內底各鑄“亞獏父丁”4字,是現存商代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幾件之一。外底銘釋文如下:
丙辰,王令(命)ꀓ(音義)
其兄(貺)麗,殷
於夆,田雍。賓
貝五朋。在正月,遘
丙,肜日,太乙ꀕ(音是)。
唯王二祀。既
ꀔ(音揚)於上下帝。
(麗:《周禮·校人》“束帛麗皮。”《注》“兩皮也。”指一對獸皮。兄(貺):即賞賜。賓:金文通例,王派使者出使諸侯稱“使”,被使者按例需對使者有所饋贈,饋贈稱“賓”。)
銘文大意是:商紂王命令ꀓ其去夆地發布政令,在雍地田獵,並贈送夆地酋首一雙獸皮。酋首返贈ꀓ其五串貝。時值商紂王二年正月丙辰日,舉行肜祭,祭祀太乙的配偶妣丙的日子。ꀓ其對天上的上帝和地上的商王都作出了貢獻。
這件銅器的銘文對研究商代晚期王室與周圍方國的關係以及商王室的祭祀制度、殷國制度、曆日制度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有的學者懷疑這件卣的銘文是偽刻的。為此,我院對該卣進行了X射線檢測分析,經透視光片驗證,器物銘文部分與器底及圈足是一整體,沒有焊接痕跡,可以排除偽銘的可能。
撰稿人:劉雨

關鍵字

夔紋

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夔,神話中形似龍的獸名。《莊子·秋水》中言:“夔憐蚿,蚿憐風。”釋文:“夔,一足獸也。……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田雍

田是田獵,雍是地名,可能其地離夆地不遠。 

在正月

指在一月。商代紀年與現代正相反,先記日,再記月,最後記年。下文的“唯王二祀”就是指“在商紂王的第二年”(學者們根據這件器的形制、花紋和銘文的內容考證,認為它應屬於商代最後一王商紂王時期的器)。 

0013』其

這件銅器的作者和所有者。 

肜日

甲骨卜辭五種祭祀之一,肜祭有“肜夕”、“肜日”、“肜龠”三種,其中“肜夕”為前日之祭,“肜龠”為後日之祭,“肜日”為正祭,用與被祭者日名同天干之日行祭禮。如本銘用丙辰日祭妣丙。(盧岩考證) 

兄(貺

賞賜。 

父丁

殷王,康丁,祖甲子廩辛弟。武乙稱其父康丁為父丁。史書中稱庚丁。庚為康之初文,故通用。康丁是廟號,直系先王。卜辭又稱康祖丁。 

貝五朋

貝是我國商周時期的貨幣,有的學者考證,“一朋”有十個貝,穿成一串使用。 

卣(音有),古代的盛酒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流行的時間雖不長,但其形制很豐富,除圓體、橢圓體、方體等常見的器形外,還有筒形、鳥獸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