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繡針法之一。編繡的一種。為方格網針的俗稱,亦叫“二連花針”。見“方格網針”。先用三根平列的絨線,間成正方形格子,後在方格(絨線)的交叉點用針針釘牢,然後在方格內三根絨線中,除當中一根不動外,其餘兩根都在所緊貼的方格中鉤成三角形,並以釘針釘牢。
基本內容
廣繡針法之一。編繡的一種。為方格網針的俗稱,亦叫“二連花針”。是用三根平排絨線,並間成方格,後通過線條的鉤配,組成正方形網狀圖案的一種針法。繡法:先用三根平列的絨線,間成正方形格子,後在方格(絨線)的交叉點用針針釘牢,然後在方格內三根絨線中,除當中一根不動外,其餘兩根都在所緊貼的方格中鉤成三角形,並以釘針釘牢。其餘各格繡法可照此類推。這外針法適用於表現古代服裝上的織錦等圖案。
編繡
刺繡針法。它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繡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繡、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繡等。這些針法都適用於繡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為“圖案繡”。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刺繡作為一個地域廣泛的手工藝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通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長和優勢。除了四大名繡,在我國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繡產地的不同,刺繡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刺繡產品銷路尤廣,影響尤大,故有“四大名繡”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