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驅動型投資,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件發生前後對投資標的影響不同而進行的套利。投資者一般需要估算事件發生的機率及其對標的資產價格的影響,並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發生,然後擇機退出。
投資理念
事件驅動型投資理念:1、巨觀大事件2、微觀大事件。通過提出研究理念——事件驅動型投資理念,對大事件的研究來決定個股的決策,忽略下波動,主抓大行情。
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緩
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制度變革所帶來的資本紅利促使上市公司盈利出現加速增長趨勢,屢屢超出投資者的預期,形成指數強勁上漲的內在動力。展望未來兩年,中國經濟成長依然強勁,稅制統一及資產注入等因素的存在,有理由使我們相信A股上市公司盈利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由於2007年企業利潤率已處於歷史峰值,低基數效應消失後,2008、2009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將趨於放緩。我們預計上證A股2008、2009年盈利增長分別為32.18%、19.56%。
相對於盈利增速放緩預期,當前A股市場已存在泡沫,但這種泡沫尚處於理性階段,參考1981-1985年日本股市理性繁榮階段的估值水平,我們認為,市場合理估值水平應該在25-38倍,但考慮市場流動性充裕狀況,股價仍有可能受資金面的推動而出現亢奮,峰值或再度接近45倍PE。由此,我們判斷上證指數峰值將接近8000點。
基於2008年盈利超預期增長形成的推動力將減弱,市場波動將更多圍繞一些重大事件展開,如股指期貨推出、奧運、人民幣加速升值及國有企業股權激勵破冰等,此類事件將對證券市場中、長期趨勢產生深刻的影響。
股指期貨重構市場格局
股指期貨制度和技術準備基本完成,其推出已箭在弦上。一旦推出,市場將會從單邊市變成雙邊市,機構的操作、生存方式等將會徹底改變,整箇中國股市操作理念和操作技術將會產生巨變,其影響將是極其深遠和革命性的。
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經驗表明,在股指期貨推出後,成分股與非成分股將面臨不同的發展機遇。在期現套利、套期保值過程中,股指標的成分股將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青睞,其流動性和影響力遠強於非成分股。因此,滬深300指數中占有較大權重的成分股的戰略價值,使其具有交易性的投資機會,其股價受股指期貨因素催化,期指推出前將可能擺脫估值體系約束。
人民幣加速升值
2008年人民幣加速升值已是大機率事件,與人民幣升值相關較密切行業銀行、房地產、航空仍值得看好。
銀行業績超預期增長。到12月20日,2007年央行雖然5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但並沒有影響到銀行的盈利。得益於貨幣活期化,短存長貸的期限結構使銀行利差在加息中得到提高,而資產管理、代理手續費等中間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推動銀行業績實現超預期增長。預計2008年銀行股盈利增長仍將超越市場平均水平。
房地產在調控中前行。人民幣升值和流動性充裕在房地產行業景氣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但關鍵因素是住房商品化改革和中國城市化進程。政策調控是影響房地產股票走勢最不確定因素,但供需矛盾使商品房價格下跌空間較為有限,而房地產行業的結算特徵也決定2008年上市公司業績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具有資產注入預期或高周轉率的上市公司更值得看好。
航空是人民幣升值直接受益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預計將帶來1.5%-2%的額外運輸增幅,而國內航運動力投放增速放緩導致航空客座率和載運率2008年將提升1.5%左右,將提高國內主要航空公司的收入。航油價格上漲是航空公司面臨主要利空,但燃油附加費將抵消部分影響,人民幣加速升值對航空公司業績具有明顯提振作用。
奧運由概念變成現實
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漸行漸近,奧運會不僅僅是一場全球體育的盛會,同時巨大的投資將使舉辦國進入一輪“奧運景氣周期”,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受益於奧運概念的行業包括航空、酒店、零售、通信、傳媒等行業,及利用奧運展示自己品牌的贊助商將被市場反覆挖掘,其交易性機會較大,並由此引發世博會題材的聯動效應。
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實現突破
股權激勵是繼股權分置改革之後推進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重要制度性變革,具有戰略性意義。股權激勵的利益最大化將會激發管理層提高經營管理能力,驅使更多的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內涵和外延式同步增長。統計顯示,兩市提出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上市公司有191家,已實施的公司僅有9家,而且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如果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制度在2008年展開破冰之旅,將促進上市公司利潤出現超預期增長,激發市場想像空間。因此,股權激勵所帶來的市場變革及由此產生的投資機會也將成為2008年重要投資主題。
投資一般步驟
針對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投資者可以採用“四步法”來分析和把握。
第一步,估計轉股價向下修正發生的機率。轉股價向下修正有兩個前提,一是轉債進入回售期,二是正股股價跌破轉股價的70%。從歷史經驗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時,都會向下修正轉股價。另外,在估算轉股價向下修正的機率時,應重點考慮大股東是否持券、大股東持股比例、轉債的稀釋比例、價內外程度以及公司的償債能力等幾個因素。
第二步,分析轉債的風險和可能產生的收益。如果上市公司在轉債觸發回售條款前沒有修正轉股價,則持有人將面臨轉債價格下跌的風險。一般來說,回售價是轉債的底線,即便發行人不修正,持有人還有權以回售價回售。轉股價修正後,轉債一般會達到110元以上。當然,具體的套利收益還要看發行人提出修正預案時轉股價對現價的上浮比例(一般在10%以內)以及市場對正股後市表現的預期。
第三步,擇機介入。轉債發行人一般只在最後關頭才會提出轉股價修正預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需要需要提前15日(約10~11個交易日)公告。因此,投資者需要在正股股價跌破轉股價的70%後的第4~10或9~15個交易日介入,並等待發行人公告。如果在這之前介入,要面臨正股走強導致回售條款免於觸發的風險。當然,投資者如果遇到更低的價位(接近回售價),在其他套利機會出現時,也可提前介入。不過,提前介入要承擔一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第四步,擇機離場。當轉債發行人公告修正預案,或離觸發回售條款只有8、9個交易日而發行人仍未公告時,不管套利成功與否,套利者都應該儘管擇機離場,以免正股股價下跌侵蝕了已套取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可轉債實行“T+0”交易制度,不設漲跌幅限制,手續費只有1%。,也沒有印花稅和過戶費,這些都為套利者提供了便利。但我國轉債的流動性較差,大資金套利恐有一定難度。
事件驅動投資風險
如果把中國證監會比作一個大舞台,那么發審委無疑是一名長期活躍的歌星。歌星的脾氣不好,一直要有人寵著,護著。即便如此,歌星還時常地鬧出一些事端,比如:多年前,海南凱立那宗說不明白的官司。只是前些日子,歌星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人氣大不如前,復出之後,才變得好說話了些。
但舞台就是演戲的地方,少不了新聞,也少不了人物。當大家都以為一切就此歸於沉寂之時,一個小孩從“發審委”的更衣室里冒了出來,腦門上寫著“重組委”,掏出兩條殺威棒,先是給高盛對美的的定向增發來了一個落葉棍,然後對著大成股份和東軟股份的增發就是一人一棒。
全懵了。
除了涉及上市公司的老總們,恐怕對此最生氣的就數那些流通股股東了。訊息出來之前,這些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差也在30%以上的漲幅;但當訊息出來之後,應聲而落。當我們將這幾支個股的表現與那些成功增發個股相比較,也不難發現剔出訊息釋放之後的習慣性下挫因素,這些個股的表現也是遠遠不及的。
老總家裡的私人電話一定抱怨聲不斷吧。
為什麼這些投資者會抱怨?因為他們聽到了來自某些可靠來源的風聲,使他們確信在未來某個時間段,某一特定公司會發生一對股價有極大正面影響的事件。事件發生,股價狂升,投資者賺錢。同樣的劇目已經在2年間發生了多少次,而主題為“資產注入,定向增發”。慣性的思維讓他們相信,在承受極小風險的同時,能夠收穫不成比例的回報。對此,有什麼理由不介入呢?
於是,僅憑著一些模糊的訊息,投資者的資金轉換成了相應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價亦隨之推高,直至上市公司宣布重大事項並停牌。這在中國大陸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
在全世界最成熟的市場,美國,卻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的重大事項,總是伴隨著遲到的股價急升。一前一後,正如巴曙松在前日接受財經雜誌社採訪時所說,體現了國人和外部對於訊息的態度差異,也更深層地揭示出國人對於風險意識的淡漠。
沒有發生的事情,不一定就不會發生。如果它是一個必然事件,只能說從統計學上發生的機率又增加了那么一些。市場趨好,人們湧入市場,逐步推高股指。每次短暫的下挫,都被更猛烈的上漲所消滅。沒有風險意識的人會強化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崩盤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同樣,每次成功的增發,讓其在很多投資者心中成為了股價上升的同名詞。姑且不論定向增發資產的良莠不齊,以及對價的高低不一,會否對公司的未來運營產生負面的效應,單是增發事件本身就存在許許多多不確定的因素。有沒有涉及法律的問題?其他股東是否同意?所有,投資者都沒有考慮。
近日,國航和東航的股價大幅跳水。究其緣由,無非是國航對東航的敵意收購在國資委處於到了巨大的阻力。收購失敗,自然引起股價的崩潰。國航的實力,不可謂不大,然而只是製造了更大規模的下挫。那些在之前購入國航的“春江鴨”,基於對國航實力的信任,用大把的資金對其投了信任票,卻不得不將苦果咽下。
其實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國外的投資者這樣的教訓受多了,建立起了對於風險的預警。
證監會設立重組委,從一個方面,是增加了一個審批的環節,也許會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的效率。但在目前內幕交易泛濫,大股東借增發之名大肆圈錢的背景之下,對規範市場無疑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製造了一個副產品—增加了事件驅動策略的不確定因素,增大了風險。
未來的事件驅動策略,應逐步向國外成熟市場靠攏,更多地建立在對於公司背景合理的分析基礎上,而非某些可靠人士一語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