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簡介
鍾祥市九里回族鄉是荊門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東與國家級大口森林公園相連,西與鍾祥市郢中城區接址,北與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相依,南與大柴湖比鄰。版土面積99.8平方公里。全鄉有肖店、肖店、官庭畈、楊橋、黃庵、王嶺、三岔河、趙廟、邊畈、李家台九村兩場(寶鶴山茶場、答家湖林牧漁業場),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448人,其中回族人口2772人,占總人口的22%,耕地面積26033畝,是鄂中腹地聞名的魚米之鄉。
榮譽
長期以來,回漢人民團結一心,開拓進取,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被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鄉鎮”光榮稱號。
歷史文化
九里回族鄉是荊門市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蹟眾多。獲得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10處。位於肖店村的千工壩橋是明萬曆年間工部尚書曾省吾致仕歸故後的躬耕終老之地。位於楊橋村的龍泉寺,是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由時任工部侍郎後升工部尚書的顧璘督修。“諸峰環翠,萬松列蔭,門外有泉,自石龍口中噴出”其景妙不可言,歷代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詩文佳章。境內還有明興獻王岳父母中兵馬指揮蔣學攴及儒人吳氏的墓葬、明嘉靖皇帝早逝的哥哥岳懷王朱厚熙、姐姐常寧公主和善化公主的墓葬,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郢靖王朱棟的墓葬等。特別是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與九里山水相連,為這方水土帶來了靈氣。
經濟實力
建鄉以來,九里回漢人民沐浴改革的春風,踏著時代的節奏,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圍繞強鄉富民的目標,不斷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充分發揮資源、區位、民族三大優勢,開發了民族工業、集鎮商貿、效益農業三大經濟區,形成沿路工商興旺,沿湖漁池成網,沿邊花果飄香的“三沿”經濟格局,已顯示出民族經濟與城郊經濟同步發展的良好態勢。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經濟形成了五大板塊,即:以基本農田保護區為主的優質糧油生產基地,水稻生產已經有20000畝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糧食生產總量達到18482萬噸,油料總產達到2291噸;以笪家湖農牧漁業場為龍頭的萬畝水產品養殖基地,出產甲魚、鱔魚、黃鯝、蓮藕等優質水產品,年產量達3675噸,笪家湖農牧漁業場先後獲得“鍾祥市資效益農業示範基地”稱號和湖北省星火計畫一等獎;以賽宇牧業為主的萬頭菜牛養殖基地,現存欄秦川黃牛母牛400頭,紅安格斯牛6頭,按基地 農戶模式動作,帶動全鄉建成了四個養牛基地,即:楊橋養牛基地、笪家湖養牛基地、王嶺養牛基地、邊畈養牛基地;以胡柚為主的萬畝鮮果生產基地,生產的龍山胡柚1998年榮獲湖北省農牧廳優質果品獎,進入豐產期後,全鄉胡柚產量可達1.5萬噸;以皂當公路走廊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楊橋村依託盤石嶺林場花卉苗木的技術和市場,發展綠色苗木、觀賞苗木及鮮花產業2000畝,在皂當公路沿線形成了“花卉苗木長廊”。通過招商引資,工業經濟成長迅速。全鄉6個磚瓦廠產銷兩旺,鷹鵬電源廠、嘉興紡強廠、金徽米廠、維民改性塑膠廠、彩瓦廠等企業生產形式喜人,有效地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社會事業
全鄉籌資400萬元,修建了8條長36公里的黑油公路,在荊門地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通”目標。有線電視架通了光纜傳輸系統,實現了與城區同纜同網,架通了偏僻的邊畈村的有線電視傳輸系統,解決了回民聚居區民眾看電視難的問題;架通了寬頻網路,使回鄉人民搭上了信息化快車;完成了清真寺的改擴建工程,使清真寺寬敞明亮,改善了民眾宗教活動條件;座落在肖店林場的福利院,完成了“福星工程”改造,現在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成為鍾祥市一流的福利院;在省民委的扶持下,建設了電腦農業,在鄉機關建起了電腦農業中心網站,並在肖店村、趙廟村、笪家湖建設了3個電腦農業示範點,開始引導農民進行科學種養,蒐集市場信息和網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