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獅拜象

九獅拜象

在萬載縣城西北五公里處有九座獅形岩石,依山旁水,幽雅之極,這就是《萬載縣誌》載“九獅拜象”遺蹟。

贛南是我國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有著眾多優秀客家傳統文化。發源於上猶縣、贛南獨有的大型民間燈彩"九獅拜象"就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優秀客家文化遺產。
據說:“九獅拜象”起源於明末清初,是在廣東、福建等地引入的龍燈、獅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型燈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原多為“姓氏龍燈”,是為了顯耀家族勢力,人丁興旺,或顯示本姓中有人做過皇帝、宰相等大官。後來逐漸淡化了姓氏色彩,具有祈福、驅邪、歌功頌德、展示威武強盛、喜慶娛樂等豐富內涵。
“九獅拜象”一般由1龍、9獅、1象、1麒麟、1牌燈和2鑼鼓彩亭組成,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元宵節期間進行表演。龍是中華民族所崇拜的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物,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獅是百獸之王,是威武、雄壯、強盛的象徵,九獅象徵九州。麒麟是傳說的仁德之獸,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象,諧音"祥",能預兆靈瑞,是獸中的“德高望重”者;象又可指天象,古書上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因而象又象徵上天,象徵大自然;象與佛教又相關聯,佛教又稱象教,拜象即是拜天、拜佛。牌燈是前導燈,彩亭是樂隊依附的“亭子”。將這些燈彩融為一體,在春節期間表演,蘊涵歌功頌德,迎春接福、九州同慶、萬象更新之深意。由以上紙紮造型組成的燈彩造型同真的動物一般大小,栩栩如生的獅、象、麒麟、龍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采以舞蹈的形式,翻頭轉頸、舔嘴咋舌,尤其是眨眼搖耳的獅子千姿百態,表現出或溫和或兇悍、或憨態可鞠或活潑調皮的各種態勢。
“九獅拜象”是一個綜合的藝術,它融音樂、繪畫、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體,表演的隊伍有一百多人組成。器樂有沙喇子、嗩吶、鑼鼓,演奏起來喜氣洋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表演手法有“小獅戲龍”、“金龍穿花”、“金龍蟠柱”、“金龍戲水”、“龍獅相耍”、“群獅相戲”、“九獅拜象”、“麒麟獅象團龍”等蔚為壯觀的場景。“群獅相戲”寓意萬物爭春、人壽年豐;“麒麟獅象團龍”寓意團結和合、萬眾一心;“九獅拜象”寓意必須尊重、崇敬大自然,上天才會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九獅拜象”表演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期非常盛行,每年都有地方組織族人進行表演以歡慶春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後因戰亂等原因而逐漸減少。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廣大民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為歌頌國家興旺,人民安康,1984年,上猶人民又組織起了氣勢恢宏的"九獅拜象"活動,並在圩鎮和縣城進行表演。銷聲匿跡幾十年的"九獅拜象"又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民眾,大家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由於其主題突出,寓教於樂,於當年被首次搬上了電視螢幕,成為《贛南風情》節目之一。2000年正月,上猶縣平富鄉圩場開圩,鄉政府組織了聲勢浩大的"九獅拜象"表演舉行慶典,併到縣城進行鬧元宵活動,中央、省、市新聞媒體相繼進行了報導,產生了不小的影響。2001年,上猶縣委、縣政府對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引起了高度重視,縣財政撥專款進行搶救,由縣文化局負責召集客家文化研究人士進行挖掘,組織民間藝人進行製作。同時抽調人員進行表演培訓,組建了一支業餘表演隊伍。當年,"九獅拜象"表演被縣委列為慶祝建黨8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吸引了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十幾家媒體記者前來採訪,並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眾多媒體中進行了報導,在全省乃至省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客家人群中引起了轟動。一些僑居海外的客家人看後異常興奮,有些還打電話前來詢問。同年9月,贛州市政府在南昌舉行旅遊宣傳促銷活動,上猶"九獅拜象"是被抽調參加的兩個表演節目之一。在南昌八一廣場表演時,觀看的民眾人山人海,不計其數的攝像機、照相機不停地進行拍攝。一位老者感嘆:活了七十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精彩、壯觀的燈彩表演。2002年元宵節期間,市政府在贛州舉行贛南首屆民間民俗藝術調演,在近20個表演項目中,上猶"九獅拜象"以其惟妙惟肖的造型、精彩絕倫的表演和悅耳動聽的音樂名列前茅,共獲得了優秀民間民俗工藝製作、優秀民俗文化和表演等5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

“九獅拜象”遺蹟。

在萬載縣城西北五公里處有九座獅形岩石,依山旁水,幽雅之極,這就是《萬載縣誌》載“九獅拜象”遺蹟。
傳說遠古時期,錦江東岸有頭巨象,常在夜間偷襲南田村,鯨吞稻穀,搗毀房屋,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倖存者也逃離家鄉。南田村民的悲滲遭遇,傳到天上,神仙就派了九隻獅子來南田。九獅目睹這慘景,不禁落下了眼淚。於是它們聯合起來,同仇敵愾,保衛農民的勞動成果。誰知,那頭大象武功非同小可,九獅根本就敵不過它。大象以勝利者的姿態,趾高氣揚地渡河而來,九獅奮力拚搏,但終非它的對手,眼睜睜地看著田裡的稻子快要被吃個精光。在萬般無奈之際,九獅紛紛下跪,央求大巨象不要糟踏百姓了。大象哪肯罷休,揚言要吃光糧食,毀光房屋,還要挾持幾個人回去慢慢地啃。
窮凶極惡的大象的暴行,激怒了天上的雷公,雷公一氣之下,“噼嚦”一聲,劈掉了半邊象頭,叫它永世不能動彈了。
故事純屬神話傳奇,而眼前展現的的確是神工鬼斧的雕琢,神態逼真。據說這是當時九獅拜象時變成的化石,由此又成為後人對九獅永恆的紀念。觀其意境深邃的景物,人們會悟出一個什麼道理呢?聽完此傳說便可琢磨
2010.3.27我們去了位於離贛州市58公里的贛縣三溪鄉境內的寨九坳。這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景區內溝壑縱橫、丹霞壁立、群峰鬥奇、石竅玲瓏。登上將軍寨,可以看到九獅拜象的自然景象。在將軍寨前方的一溜九座石岩(獅子岩、將軍寨、鬼面山、馬鞍山、定光山、試劍石、佛盈腦、酒罈山、靠石殿),面對象山岩,無比生動地營造出“九獅拜象”的景致:

九獅拜象 1九獅拜象 1

九獅拜象1

九獅拜象 2九獅拜象 2

九獅拜象2

九獅拜象 3九獅拜象 3

九獅拜象3

參考資料
寨九坳丹霞之美
http://pengxiangyu2000.blog.163.com/blog/static/571105002010429411244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