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山

九子山

九子山,又名筆架山,九子山因詩而得名傳,自李白之後,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紛踏而至。

簡介

從青陽縣城向南行望去,有一處巍延山脈,這就是九子山,又名筆架山,這座就是九華山的南山九子岩風景區,在人們口中俗稱九華後山。因為有九華山的原故,這座美麗的景區很難讓人們知曉。

從青陽縣城向南行10公里,來到一個單檐歇山式建築便是九子岩景區山門,檐前懸掛著一塊“煙霞園”橫匾,具講此書是知名書畫家王家琰先生的手筆。我問了一下景區人員,才知道“煙霞”得名於當年金喬覺金地藏菩薩在送一位奈不住空門寂寞的童子下山時的詩句:“空門寂寞爾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原來園內的高山就是九子岩,又叫九子山,筆架山。據講九子岩因詩而得名傳,自李白之後,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紛踏而至。“煙飄巉岩蓮花神秀,霞飛謐林佛國清涼”公園門口這幅楹聯高度概括了九子岩景區的特色。景區內的人文景觀——“佛國蓮花”、自然風光——“清涼神秀”。

站在景區口請看西方的山峰,那座山峰就是九子峰,又名九子岩,其狀如九個嬰兒團聚在母親邊嬉戲。岩東北為盆地谷口,山泉匯集成澗,東注直下“九子”觀泉聽聲處。“九子”觀泉淅淅瀝瀝,如拔上弦,似拋珠瀉玉,清脆悅耳。每當大雨過後,水勢激射,泉流飛鳴而下,一條瀑布輾轉為七折,似七匹白練垂空,群山如壁,萬壑奔流,山嶽歡騰,令人驚心動魄。“九翁端坐九芙蓉,子孫嬉戲碧岩中,泉流澤被蒼生客,聲徹雙溪萬壑通。” 瀑聲澗音,幽冥鐘聲與百鳥和鳴。組成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的交響樂,這便是九華舊十景之一“九子泉聲”。據講詩人周贇《九子泉聲》描述觀泉聽聲:“淅瀝、澄鮮。透沙石、滌雲煙……液靜運聞蓮藕,雨余怒作濤渲。露松風聲許和,高山流水調相連。”令人至此亦陶醉三分。

文化痕跡

景區工作人員講: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九子岩奇特的神彩和誘人的魅力,向來為歷代文人騷客所青睞。“人藉山之鐘秀,山藉人以傳奇”。九華山原名為九子山。自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冬,詩仙李白游九華吟唱出“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佳名成了九華的定名篇,唐天寶十四年,李白贈青陽友人韋仲堪“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名更使九華山名揚千古。詩仙為九華山揚名之時,唐開元末,新羅僧金氏,法名喬覺,航海而來,首選地就在此處九子岩,在山上苦修數十載,現存九子岩盆地古蹟“地藏磐陀石”、“地藏石床”以及由金喬覺親手栽植的兩棵古楓樹、古榆樹,雖歷經千年,仍然鬱鬱蔥蔥,葉茂枝繁。是金地藏卓錫九華在此第一修行處的最好證明。新中國建立以來出現的第一尊肉身佛——大興和尚,他被佛教界譽為地藏菩薩第三應身。更為九子岩景區作為九華山佛教的緣源地。添增奇異的神話。令人嚮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