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歌[民間歌謠]

九九歌[民間歌謠]

九九歌。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異。人們傳唱最普遍的,是劉侗《帝京景物略》中所記載的: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噝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蠐蚤出。民間流傳較廣的九九歌還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冰河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基本信息

簡介

九九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乘法口訣的順序跟現在正好相反,也就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得四為止一共十六句.”正因為開頭的兩個字是“九九”,人們才把乘法口訣也稱為“九九歌”。
據說,在春秋時的一代明君——齊桓公,為了廣招賢人奇士,曾經設立了一個“招賢榜”,可是“招賢榜”貼出了很久也沒有人來應招,終於有一天,來了個秀才模樣的人.齊桓公一聽有人來應徵,高興極了.連忙親自帶人道招賢館門口迎接.
沒想到,來人二話沒說,開口就朗聲背道:“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二二得四.”背完了,向著齊桓公深深的作了一個揖.說道:“大王,見笑了.”
齊桓公和他手下的人聽完,都哈哈大笑,齊桓公問道:“難道會背九九表也算什麼稀奇?這就表示你有才學嗎?”
來人卻一本正經地回答道:“大王,會背九九歌也實在算不上是有才學.但是大王如果能對我這樣一個只會背九九歌的人都能以厚禮相待的話,這樣一來,天下有才學得人還愁不會接連的來投奔您嗎?”
齊桓公聽了,說:“言之有理,那么先生就是我招來的第一位賢士了.”從此,賢人們都分別來投奔齊桓公.齊國也越來越強大.
這個故事給我們傳遞了一個很重要得信息,那就是,早在春秋時,就已經發明了九九歌,照這樣來推算,乘法口訣的前身——“九九歌”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

冬至

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第九個九天,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老北京的習俗,冬至曰起要畫“九九消寒圖”,這一習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記載,這圖是一幅梅花圖,畫一枝梅花.上面有81個花辦(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過一天就用筆染一個花辦。待過完這8l天,81個花辦也全染過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圖”。而且在明代北京,還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圖”,在市面銷售,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這圖旁還有《九九歌》。
這《九九歌)是利用人對寒冷的感覺以及物候現象(即因天氣氣溫的變化而導致動植物的變化的現象,如柳樹發芽,桃樹開花,大雁飛來等等,均與當時氣溫有關,而這些與幾月幾日並無必然關係)來反映天氣的冷暖。筆者小時候北京地區流行的《九九歌》是這樣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俗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這“九九”之說。早在南北朝時就有了。當時民間從冬至日數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過完了。而這(九九歌)大約起源於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而《九九歌)在民間流行時,卻有不同的版本,內容及詳略均不同。我們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說法,十分有趣。
明代《五雜俎》記載了當時《九九歌》的一種說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篥(指大風吹籬笆發出很大的響聲。這聲篥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內睡覺卻像在露天睡覺一樣冷);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納擔頭擔(指天熱了,脫掉衣服擔著);八九七十二,貓犬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這一說法較為詳盡。而據該書記載,當時(明代)的北菪功乜區流行的,《九九歌》則遠沒這么複雜,十分簡單明了:“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圍爐飲酒;五九六九,訪親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目通俗易記。
而明代專門記載北京風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記的《九九歌》與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鹽虎本來指古代一種虎形的鹽.這兒比喻人們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屹蚤出。”這最後幾句對於冬天受凍的窮漢給予了很大的同情。這兩個複雜的《九九歌》版本互有異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五九四十五”,前一說法為“太陽開門戶”;後一說法為“家家堆鹽虎”。這可能反映了這兩首《九九歌》產生的時期在冬六的降雪量有著很大的差別。
上述明代北京地區流行的簡單版本《九九歌》中說:“七九八九,沿河看柳。”而上一世紀時的《九九歌》都成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這一改動不可忽視,它反映了明代時北京的天氣比上一世紀時北京天氣要冷,以至於從物候現象表現出來,柳樹出芽長葉要相差一段時間。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為零冷的天氣讓人感到十分難熬,其實夏天也有《九九歌》,不過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樣。要畫什麼“九九消暑圖”了。夏天的九九與冬天相對應,從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據明代《五雜俎》記載為:“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套用);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難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促織指蛐蛐)。”這夏天的《九九歌》寫得十分生動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觀感覺為主。
上述冬夏(九九歌)反映了老北京地區人們對於氣候變化的了解與關心。
(資料來源:《參考訊息》2005年4月12日第5版)

九九歌歌詞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數五九笑井口;
春打六九頭沿河看垂柳
七九凍河開八九雁兒來
九九又一九銀牛遍地走

南京歌訣

南京人常說:“南京沒有春秋天,過了夏天進冬天。”這話不假,開春後還沒過幾天舒服日子,夏天就來了。這夏天還格外地長,每年夏至過後,往往是“樹梢不動天污燥,熱浪滾滾夜難眠”。太陽一落,家家戶戶揮汗如雨的擦涼床,潑水澆地散熱,潑了水的地面熱氣騰騰,冒著白煙。站在馬路邊上,簡直就像站在火爐邊上。甚至到了中秋,雖然早晚要蓋涼被,但白天仍是悶熱污燥得很。所以南京又被稱為長江流域著名的三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之一,在南京民間,有一套夏至後九九歌訣,簡稱“熱九九”: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衫;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滴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半夜蓋夾襖;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煤基;
九九加一九,已經過中秋。

這不,還沒進九九,家家戶戶就打煤基,準備冬天升煤爐子烤火了。

這首歌訣,把夏至後三個月由炎熱——最熱——逐步轉至秋涼的演變過程,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
讀過(明)張 岱《夜航船》的都知道他在南京秦淮河畔曾寫的“夏至數九”民間諺語。現摘抄如下: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飲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頭帶黃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過了中秋,這秋雨綿綿的,下一場,冷一場,一到冬至小雪前,南京人家就大張旗鼓的醃鹹菜了。醃鹹菜之風南京人很重視,尤其是居住秦淮一帶的老家人家,三輪車、板車幾百斤、幾百斤地朝家裡拉大青菜、雪裡蕻,庭院的牆頭上,屋頂上都鋪滿了醃好的菜。據唐人書中記載:“金陵士大夫家嚼齏菜,響動十里人”。難得十日晴,曬好醃菜好過冬。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故又稱“長至”。冬至一過就進九了。在夏仁虎的《歲華憶語》中有“金陵諺云:
一九如九,作活添一綹(指女紅);
二九一十八,河裡凍死鴨;
三九四九,迎風插柳;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前舞;
六九五十四,薔薇發嫩茨;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
八九七十二,行人拿紙扇;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才得伸腳眠,蚊蟲齕蚤出。”
這首歌訣,又把冬至後三個月由寒冷——最冷——逐步轉至春暖的演變過程,栩栩如生地描繪下來了。
在南京六合冶山一帶還流傳這樣的九九消寒歌,歌詞琅琅上口,也便於流傳記憶:
一九二九,背起糞簍;
三九四九,拾糞老漢沿路走;
五九六九,挑泥挖溝;
七九六十三,家家把種揀;
八九七十二,修車裝板兒;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
“熱九九”和“冷九九”加在一起,就把南京半年多變化多端的氣候簡明扼要地、形象生動地總結出來了,其餘的只有小半年是不冷不熱、比較平穩的氣候。其實,“熱九九”和“冷九九”歌訣其它地方也有,只不過是南京的“熱九九”和“冷九九”與其它地方略有小異而已。九九歌實際上就是利用乘法口訣來描述時令氣候的變化。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被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被通常稱為“大九九”。也有一些“九九歌”中,在原有的乘法口訣中,添加了一些其他文化的內容,以增加其可讀性。如《九九消寒圖》詩:
頭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萬物生,堯湯舜禹傳桀事,武王伐紂列國分。
二九朔風冷難當,臨潼鬥寶各逞強,王翦一恕平六國,一統江山秦始皇。
三九紛紛降雪霜,斬蛇起義漢劉邦,霸王力舉千斤鼎,棄職歸山張子房。
四九滴水凍成冰,青梅煮酒論英雄,孫權獨占江南地,鼎足三分屬晉公。
五九迎春地氣通,紅拂私奔出深宮,英雄奇遇張忠儉,李淵出現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漸長,咬金聚會在瓦崗,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瓊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來雁北飛,探母回令是彥輝,夤夜母子得相會,相會不該轉回歸。
八九河開綠水流,洪武永樂南北游,伯溫辭朝歸山去,崇禎無福天下丟。

九九消寒

冬天的《九九歌》十分流行,因為寒冷的天氣讓人感到十分難熬。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九九歌”的產生和流傳由來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與發展起:“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熬冬”智慧型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
數九天近三個月,時間是很長的,從開始數到九盡春深,正是一個由冬寒到春暖的漸變過程。不管是哪種“九九消寒圖”,只要認真填畫,都能忠誠記錄這段寒消暖長的具體狀況,而成為一份珍貴的氣象資料。不僅供個人和親友從中揣摩出冬季天氣變化的規律病危以後過冬、“熬冬”有了做好準備的依據;就是對科學家首先是氣象學家和農學家提供一份詳實可靠的參考、研究的資料。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消寒圖”中形象體現出“客觀事物變化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原理。
其實夏天也有《九九歌》,不過夏天可不像冬天一樣。要畫什麼“九九消暑圖”了。夏天的九九與冬天相對應,從夏至日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據明代《五雜俎》記載為:“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套用);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難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促織指蛐蛐)。”這夏天的《九九歌》寫得十分生動有趣,而且以人的主觀感覺為主。

各地口訣

夏至九九歌
(湖北·禹王廟)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兒。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北方大部分地區)夏日數九歌
一九至二九,樹頭清風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勿太遲;
七九六十三,夜眠莫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心受風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冬至九九歌
(隴東)
一九二九暖;
三九四九凍破臉;
五九六九溢了河,狗都吃的白面饃(1);
七九八九人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註:(1)意即天氣嚴寒,河道凍結,河水溢出冰面,又被凍結;溢出再凍,凍結再溢,反反覆覆,河面形成比春夏秋三季正常水面高出寬出若干倍的凹凸冰面。一般認為,冬天極度嚴寒,夏天才會異常炎熱,氣候異常炎熱,莊稼才會長勢特別旺,收成特別好。過去農民生活困難,養狗只能讓它吃麥麩皮,“狗都吃的白面饃”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形容莊稼豐收,農民豐衣足食。
(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邊插楊柳;
七九河凍開,八九雁子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山西)
一九二九閉門插手,三九四九隔門喊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九二九凍破對口、三九四九門縫裡叫狗、
交五九消井口、交六九重凍住、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陝西鳳翔縣
頭九溫,二九暖,
三九、四九凍破臉,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八九過河洗手,
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

(長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裡);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掛筆(冰柱);
四九三十六,人行道途宿(回家過春節);
五九四十五,窮漢階前舞(贊春、送財神);
六九五十四,枯椏枝發嫩刺;
七九六十三,人行道上脫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脫去蓑衣戴斗笠。
(徐州)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河冰開,八九雁歸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陝西的九九歌和其他地區略有不同,第三句為: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其餘相同.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里吃。
棗強縣
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
新河縣
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
三九四九,凍破碌碡;
五九六九,開門大走;
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
九九河重凍,米麵撐破翁。
尉縣
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
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湖南)
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
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
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
五九四事務,開門尋暖處。
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絛;
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江蘇常武)
頭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凍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蚊蠅叫吱吱,
七九六十三行人著衣單,
八九七十二赤腳踩爛泥,
九九八十一花開添綠葉。
(浙江)
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
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蒼蠅躲層次;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
八九七十二,豬狗躺海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剛要伸懶腰,蚊蟲虼蚤出。
(川西壩)
一九二九,懷中插手;
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七十二,貓狗臥陰地,
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田中立。
數完九九,春花也就燦然了。
(河南北部)新鄉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和八九牛羊遍地走
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

消寒詩

清王之瀚
在山東濰坊發現一首“九九詩”,詩為九首絕句,分別寫在81格的“八卦爻象圖”內,相傳為清道光年間王之瀚所寫內陸在前人“九九歌”的基礎上,加上形象、生動的景物描寫,把當地“九九”期間的氣候變化情況及民風民俗刻畫的淋漓盡致,躍然紙上,堪稱“九九歌”中的佳作。詩逐日渲染,塗完則“數九”畢,全詩如下:
一九冬至一陽生,萬物姿始漸勾萌,莫道隆冬無好景,山川草木玉裝成。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間休息掩柴關,室家共享盈寧福,預計來年春不閒。三九嚴寒春結冰,罷鉤歸來蓑笠翁,雖無雙鯉換新酒,且喜床頭樽無空。四九雪鋪滿地平,朔風凜冽起新晴,朱堤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腳行。五九元旦一歲周,茗香椒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萬國衣冠拜冕旒。六九上苑佳景多,滿城燈火映星河,尋常巷陌皆車馬,到處笙歌表太和。七九之數六十三,堤邊楊柳俗含煙,紅梅幾點傳春訊,不待東風二月天。八九風和日遲遲,名花先發向陽枝,即今河畔冰開日,又是漁翁垂釣時。九九鳥啼上苑東,青青草色含煙蒙,老農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臥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