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指能夠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音樂,電影裡經常用到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一般而言,一部電影只有一首主題音樂,該音樂可以在特定的畫面場景反覆出現,特別容易出現在電影的結尾,以起到烘托主題的渲染效果。

基本信息

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

影視片中用來塑造主要人物性格,表達作品主題思想或概括基本情緒的樂曲。它是全片音樂的核心和發展基礎,是評價影視音樂的主要依據。它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形成主題貫穿,有時它又是由若干個主題形成。主題音樂必須鮮明而又富有個性,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內容介紹

表達影片主題思想、基本情緒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樂。

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

在某些具有鮮明主題思想、情緒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影片的音樂中,常有一個鏇律式、動機式、或主導動機式的音樂核心,即主題音樂。伴隨著劇中主要人物的出場,主題音樂以原型或原型的變化發展多次再現。除表現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性格,主題音樂也可以表現某一事物或某一觀念。主題音樂多由作曲家創作,也有的選用現成的音樂作品,例如中國影片《城南舊事》即採用辛亥革命前後的學堂樂歌《送別》為主題音樂。左翼電影1933-1935年,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領導下的中共秘密電影小組,在上海開展的左翼電影運動及由此攝製的一批反帝反封建影片。

1933年自黃子布(夏衍)與明星影片公司導演程步高合作,攝製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始,明星、聯華、藝華、天一等製片公司在左翼電影工作者幫助、支持下,遵循反帝反封建的製片路線,在同一年裡,相繼攝製了《三個摩登女性》《都會的早晨》《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上海二十四小時》《女性的吶喊》《春蠶》《豐年》《小玩意》《大路》《姊妹花》《鐵板紅淚錄》《掙扎》《神女》《鹽潮》《脂粉市場》《民族生存》《中國海的怒潮》《惡鄰》等三十餘部影片,表現工人、農民、婦女和知識分子的生活和鬥爭,為此,1933年被稱為“左翼電影年”。1934-1935年,隨著當局對左翼電影運動壓制的加劇,左翼電影創作面臨更大困難,但黨的秘密電影小組仍通過個人聯繫方式,向公司或導演提供劇本,並幫助成立電通影片公司。兩年中,明星、藝華、電通等製片公司先後攝製出《同仇》《漁光曲》《女兒經》《鄉愁》《船家女》《劫後桃花》《黃金時代》《逃亡》《生之哀歌》《人之初》《桃李劫》《風雲兒女》《自由神》《都市風光》等近三十部優秀影片。1936年,上海各公司在“國防電影”口號下陸續拍攝的抗日愛國題材影片,從廣泛的意義上說,與左翼電影是一脈相承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