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炎是主動脈壁的炎症性疾病,可以由幾種病變過程所引起。比如Takayasu動脈炎(所謂無脈症)、梅毒、動脈硬化、夾層動脈瘤等等。
約一半病人起病時表現為全身性疾病,有疲勞,發熱,盜汗,體重減輕,關節痛和乏力。常有貧血和血沉明顯升高。這一階段的表現逐漸消失,隨之以更為慢性的階段,表現為主動脈及其分支炎症的閉塞性變化。另一半病人只表現後期血管變化,無先前的全身性疾病。在疾病晚期,動脈壁變弱導致局限性動脈瘤。
主動脈弓的血管特別易受侵犯。任何一支甚至所有分支全部閉塞。在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受侵犯時可發生昏厥和一過性腦缺血(TIA),亦可有下頜(咀嚼或語言)以及上肢的間歇性活動障礙。面部和上肢肌肉萎縮,視力障礙也是常見的。降主動脈胸段閉塞有時造成後天性主動脈縮窄。雖然主動脈弓是最常受侵犯的,腹主動脈(特別是腎動脈)亦可受損,造成嚴重的腎血管性高血壓。心力衰竭並非少見,可由於嚴重的高血壓,冠脈受損或該病引起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所致。肺動脈閉塞引起肺高壓罕見。
體檢典型的發現為主動脈弓受損的分支一側脈搏明顯減弱或無脈症,血壓減低或不能測出。除非存在獲得性主動脈縮窄,這些脈搏與下肢血管搏動呈明顯對照,病人的真正血壓亦能從下肢測得。在部分狹窄的動脈上可聽到雜音。25%病人眼底可看到花環狀動靜脈吻合.
預後和治療
許多大動脈炎脈炎病人最終未造成重要的併發症,這些病人可多年生活得良好,無重要併發症的病人5年生存率達95%。有重要併發症的如腦卒中,心肌梗死,嚴重高血壓,心力衰竭,動脈瘤者,5年生存率為50%~70%。
大動脈炎急性期症狀用皮質激素常明顯緩解:通常用強的松每天60~100mg直至症狀消除,然後儘快逐漸減藥,雖然總療程可能需數月。對皮質激素有耐藥者可加環磷醯胺為每天口服2mg/kg,治療中白細胞應保持在3000/μl以上。有資料提出急性期及早用皮質激素和環磷醯胺者遠期血管併發症可少些。有缺血者建議用華法林等抗凝藥或血小板抑制劑,即每天阿司匹林325mg。高血壓應積極治療。因為高血壓常是腎血管性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可特別有效。
疾病的晚期手術起重要作用,為閉塞的動脈重建血流。在選擇性的病人氣囊血管成形術可使病人暫時好轉。動脈和主動脈的動脈瘤可能需要手術切除。
中醫治療是以養陰清熱和活血化瘀為治療大法,生地、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玳瑁、羚羊角、鬼箭羽丹參等等,是常用的藥物,具有不良反應少,安全有效等特點。如果有血栓,還要用一些活血散結藥,如鱉甲、穿山甲、地龍、水蛭、莪術等等,如果血壓升高,可以加菊花、鉤藤、珍珠母等
相關詞條
-
單純性梅毒主動脈炎
單純性梅毒螺鏇體侵入人體後引起的心血管病,包括梅毒性主動脈炎、梅毒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梅毒性主動脈瘤、冠狀動脈口狹窄和心肌樹膠樣腫。絕大部分梅毒是後天性...
單純性梅毒性主動脈炎 疾病描述 治療方案 用藥安全提示 -
巨細胞性主動脈炎
巨細胞性主動脈炎是一種瀰漫性主動脈疾病,可累及整個主動脈及顳動脈,伴有多發性肌痛,多見於老年人。 病變在主動脈中層,平滑肌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內彈力膜斷...
-
馬病毒性動脈炎
馬病毒性動脈炎(equine viral arteritis,eva)又叫馬傳染性動脈炎,是由馬動脈炎病毒(Equine arteritis virus...
疾病概述 分布危害 疾病病原 流行病學 臨診症狀 -
腦動脈炎
腦動脈炎是一種因感染、藥物或變態反應等因素導致腦動脈管腔狹窄、閉塞、供血區腦組織缺血、梗死引起的,以肢體癱瘓、失語、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腦血管疾病。
臨床表現 疾病分類 診斷要點 輔助檢查 疾病治療 -
Takayasu動脈炎
大、小動脈的壞死性血管炎和肉芽腫性血管炎,為全層動脈炎。 臨床表現本病多侵犯大動脈,特別是主動脈及其重要分支,如鎖骨下總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肺動脈、...
概述 病因與發病機制 病理 診斷要點 治療概述 -
多發性動脈炎
多發性動脈炎為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性炎變,常引起不同部位的狹窄或閉塞。本病多發生於青年女性,男女比例為1:2~4,發病年齡以15~30歲...
病因 症狀 症狀 體症 症狀 -
高安動脈炎
2、血沉增快。 3、臂動脈搏動減弱。 5、鎖骨下動脈瑟主動脈連線區有血管雜音。
-
鉤端螺鏇體性腦動脈炎
世界各地均有此病我國已發現有25個省、區有鉤端螺鏇體患者或帶菌動物,以廣東及四川比較嚴重致病性鉤體分為20個血清群,172個血清型。 鉤端螺鏇體病的急性...
概述 流行病學 鉤端螺鏇體性腦動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