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書介紹
明清兩
代,雖然道教煉養未能得到官方重視,但是民間出現了很多道教內丹流派,留下了豐富的丹道文獻。明代陸西星創立了”東派“丹派。陸西星字潛虛,號長庚,揚州興化縣人。明嘉靖年間(1522一1566),自稱得呂洞賓親傳;寫成(賓翁日記)、(道緣匯錄),又著(方壺外史叢書),輯刊(呂祖全書),宣稱陰陽修煉方可成丹,屬大元丹法。陸西星還撰有(南華副墨)、(楞嚴述旨)等。明末之伍沖虛,系王常月弟子,撰有(仙佛合宗語錄)、(天仙正理直論)、(天仙正理淺說)、(金丹要訣)、(伍真人丹道九篇)等。清末柳華陽自稱拜伍沖虛為師,撰有(慧命經)、(華陽金仙證論)等。同時有清朱元育(參同契闡幽)、(悟真篇闡幽),清劉一明(道書十二種)出現。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北京北郊天壽山桃源觀道士盼蟾子劉名瑞自稱師承南無派兼龍門派,著有(道源精微歌)、(敲洞章)、(盤易考)、(清靜經圖注)等。以上著述,皆倡清修,屬王重陽北派丹法沿傳而來。
門派介紹
清代出現“西派
”丹法,創始人為李涵虛。李涵虛原名元植,四川樂山縣人。自稱於峨媚山遇呂洞賓及張三豐,授以大道,乃改名李西月,字涵虛,號長乙山人,又稱圓嶠外史。以東派陸西星後身自居,亦宗其丹法而敷演之,但與東派又不盡相同。李涵虛著述較多,有(太上十三經注釋)、(無根樹詞)、(後天串述)、 (道竅談)、 (三車秘旨)等,還編輯和刊印了(張三豐全集)。宣揚丹法以清靜立基,然後從事人元。張伯端南派丹法,陳致虛和翁葆光解為人元修煉,清代四川道士濟一子傅金銓繼承其思想,撰有(證道秘書十七種)、(濟一子頂批道書四種)等,屬於南派丹法分支。但丹法層次,較(悟真篇)已落下乘。
丹法南派、北派、東派、西派陸續形成,同時也出現了“中派”之稱。中派推崇元道士李道純為代表人物,其丹派融匯三教義理,主張中和之道。清代道士閔小艮,道名一得,隱修金蓋山,纂有(古書隱樓藏書)、(金蓋心燈)、(道藏續編第一集)等。清末黃元古,江西豐城人,著有(樂育堂語錄)、(道德經講義)、(道門語要)等。此二人亦被認為是中派系統之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