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是丹東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三年制普通初級中學,建立於1970年秋。 學校座落在丹東市振興區振八街興七路25號,地處丹東火車站西面,北臨振八街,東面隔興七路與遼寧丹東製藥廠對門,西鄰丹東市總工會會館與桃園街體育館相望。學校占地面積32636平方米,建築面積6995平方米,現代化運動場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校史簡介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建立於1970年秋。學校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安東市八一國小,隸屬於瀋陽軍區管轄,由駐軍3197部隊代管,業務上受是教育局領導,招收瀋陽軍區部隊幹部子女和部分地方幹部子女入學,學生全部住校。1964年12月29日,移交給安東市教育局接管,更名為安東市八一國小。交接時,有11個班404名住校生,教職工56人。校舍九棟,建築面積7933平方米。1965年隨安東市改名易名為丹東市八一國小。同時按區域劃片招收新生,不再招收住校生。1967年又改為區屬國小,由振興區教育科直接管理 。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校舍的主樓為日偽時期遺留的一棟三層樓房,始建於1925年。30年代為侵華日軍設立的安東男子中學舊址。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駐軍接管。抗美援朝期間改作志願軍後方醫院和護士學校。1962年八一國小遷入。1969年八一國小設立國中班。

1970年,丹東市革委會決定,將振興區福民國小、濱江街國小國中班,併入八一國小,組建丹東市第十九中學。原八一國小解體,國小部併入實驗國小。

1978年秋,貫徹中國小十年制的教學計畫,學制改為國中三年、高中兩年的分段制,開設普通高中班。

1980年秋,根據市教育局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加強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指示,學校與手錶公司聯辦手錶職業高中和技校,又與市體委聯辦體育訓練班。1981年振興區屬二十中解體,部分幹部教師轉入十九中,充實了師資隊伍。從此,十九中學成為一所三年制的普通初級中學。

三中全會以來,由於經過不斷的端正辦學思想,加強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整頓教育教學秩序,改變了校容校貌。1981年被市政府評為先進學校。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規模穩定、秩序正規、質量不斷提高的發展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受社會上追求子女升入重點高中,從而擇校擇班的壓力,1995年市教委批准部分基礎較好的學校開設“公辦民助班”,同年學校開始增設“實驗班”。在全市範圍內,實行“雙向選擇”的招生辦法,通過考試錄取新生。實驗班的創辦補充了學校教育經費的不足,改善了辦學條件。1997年學校籌集資金240萬元人民幣,建起了一座3160平方米的“逸夫教學樓”。同年秋“實驗班”全部遷入逸夫教學樓內。

學校文化

校訓

攀高思遠,自強不息

校風

務實嚴謹,團結和諧

教風

博學窮理,教學相長

學風

勤學善思,探究奮進

學校領導

領導班子成員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校長兼書記:鄒毅,負責學校全面工作

副校長:宮輝,負責教學、人事、工程項目

副校長(負責德育、財務、物資採購)暫缺

副書記:王成,負責黨建、工會、團委、師德建設

黨總支機構

黨總支書記:鄒毅,負責黨總支全面工作

組織委員:王成,負責總支組織工作

宣傳委員:宮輝,負責總支宣傳工作

文體委員(負責總支文體工作)暫缺

紀檢委員:周立紅,負責總支紀律檢查工作

黨務、校務公開小組

領導小組

組長:鄒毅

成員:宮輝、孫衛兵、王達、牟平、何秀冰、宿笑晨

監督小組

組長:王成

成員:周立紅、劉鵬、文萍、孫致堂、楊慶華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高級教師32人,中級教師75人,初級教師28人。

教職員工共139人。

學生情況

(數據截至2018-2019學年度)

現有37個教學班,即七年級13個班、八年級12個班、九年級12個班,學生約1500人。

教學實力

學校通過“骨幹教師示範課”、“青年教師匯報課”、“一課同上”等活動建立起“以校為本、四位一體、課改牽動、分科推進、案例為主”的校本培訓制度,同時通過“十五期間” 、“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的國家、省級多項科研課題,全面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近兩年來,十九中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捷報頻傳,近百人次獲得國家優秀課、省優秀課、市優秀課。共有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先後獲國家、省、市的不同級別榮譽。學校先後榮獲“遼寧省美育示範校”;“遼寧省體育傳統項目名校”;“遼寧省中國小課間操活動優秀學校”;“遼寧省綠色學校”;市政府授予的“先進學校”;“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有功單位”;學校”;市政府授予的“先進學校”;“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有功單位”;“市環境教育先進學校”;“市先進黨總支”等榮譽稱號。

地理位置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位於在丹東市振興區興七路25號,地處丹東火車站西面,北臨振八街,東西隔興七路與丹東製藥廠對面,西鄰丹東市工會會館與桃源體育館相望。

學校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32636平方米,建築面積6995平方米,現代化運動場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教室112個,大小會議室2個。其中,逸夫教學樓是由邵逸夫出錢修建,室內環境良好,教學設施較為先進完備。專用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共6個,教學儀器符合省一級標準。電教室1個,微機室2個、語音室1個,教師課件製作室1個。圖書館藏書近2萬冊,其中工具書2800多冊,並配有閱覽室。另有廣播室、體操室、健身室各1處,設有廣播器材、健身器材、音樂、美術器材、勞動器材初步滿足教學要求。

治校方針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德立校、和諧理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治校方針,不斷規範辦學行為,實行目標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育人環境,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教育這一中心工作,抓課堂、建隊伍、促科研,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逐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最佳化育人環境,以提高教師職業素質為根本,以規範目標責任管理為依託,以改革教學,創新教學為動力,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為契機,以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導向,真抓實幹,銳意進取,推動教育可持續發展。教學為本,德育先行。學校以抓學生的文明禮貌、行為舉止,儀容氣質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養成性教育,使學生具有規範的言談舉止。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開展感恩教育。因為人只有會感恩,才能學會做人。所以我校大力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社會,做一個愛國、愛人、愛己的優秀人才。新學期教育局開展“三個一”活動更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德育工作的方向。

國際教育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丹東市第十九中學

多年來,學校作為丹東地區重點國中院校積極進行國際教育活動,與韓國一些優秀的初級學校建立友好關係,接納了許多韓國留學生,成為留學生們值得信賴的溫馨之家。2011年學校在丹東市教育局的協助下,迎來大韓民國釜山龍水中學的師生們,進行了友好學習交流,讓中韓兩國的同學相互感受各自文化等學習特色 ,使同學們收穫了很多,此次活動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十九中學不負眾望成功舉行了學習交流活動,為中韓友好做出了貢獻,證明了丹東重點國中領軍校的實力。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展望未來我校必將抓住當前教育發展的有利契機,努力做到辦規範且有特色的學校,育合格有特長的學生。使十九中成為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一所名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