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東女國

丹巴東女國

以“古碉、藏寨、美人谷”聞名的丹巴縣 ,被稱為嘉絨風情之鄉。而據藏學專家考證,這裡還曾是史書中記載的東女國的故地。

丹巴東女國人文

丹巴女子 丹巴女子

在大渡河畔,當你走進四川省丹巴嘉絨藏區,當地人會告訴你,“嘉絨”的意思是“女王的河谷 ”。古時這裡是東女國,國王是個丹巴美女,歷史上神秘消亡的東女國故都遺址就在丹巴中路鄉。塵封不住的女國遺風前年秋天,筆者深入橫斷山脈雅礱江大峽谷採風,發現了許多女國文化遺風。比如,在雅礱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迄今仍流行多種走婚習俗:爬房子、鑽帳篷、頂毪衫、搶手帕等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一帶多美人,她們喜歡盤髮髻,著長裙,衣飾古典華美,氣質優雅端莊,充滿古韻意味,一如從歷史古國中款款走來 。在雅礱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迄今保留的女性崇拜文化與東女國有何淵源?抑或是一脈相承?歷史上神秘消失的東女國故都在哪裡?曾經艷壓群臣地位顯赫的女王居所而今安在?這一連串的聯想,讓我深感沉澱在橫斷山脈高原的人文歷史的厚重。史籍記載里的東女國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兩個以女性為中心的女權國家,西部的稱西女國,東部的稱東女國。或許由於當時東女國沒有自己的文字,這段歷史的記錄少而零散,到唐天寶元年後已無記述。綜合史料記述,可將東女國描述為:國王與官吏皆女子,國內的男人,不能從政,僅任征戰與種田之役,或為女子玩物而已。大抵因女子少而貴,且位高權重,故為多夫制。貴女之夫,喜則收之,不喜則棄之,留逐無常,無夫婦名分。

丹巴東女國歷史、建築

丹巴古碉群丹巴一直有“千碉之國”的稱謂,該地域至今還保存了眾多的女國時期古碉建築,現存古碉樓343座。丹巴民居碉房樓頂的“煨桑”塔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徵。在梭坡鄉莫洛村村支書長命家的露台,長命指著屋前的三座古碉樓介紹說,這三座均是寨碉,用作防禦戰事及寨族活動。除寨碉外,還有家碉。傳說五角以上的碉樓均為女人所設計。在中路鄉,筆者住過丹巴縣文化館館長桑丹家———一座有700多年歷史的古碉樓。中路鄉現存古碉樓193座,三面臨水,地勢險要。“頂毪衫”“爬房子”“頂毪衫”是當地走婚習俗,即一到晚上,幾個男子相約,頭頂一件毪衫(披風)遮臉,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對歌求愛,直唱到三更半夜,女子們唱累了,倒睡在鍋莊旁。這時,男子進屋找到自己心儀的女子,若是女子也心儀該男子,就會允許男子躺在自己身邊談情說愛,情到濃時,男子則可帶走女子,到女子屋內過夜,行夫妻之實,天亮男子必須回自己母親家。桑丹館長說,巴底鄉有“爬房子”的婚俗,即男子晚上徒手爬牆翻進相好的女子房內約會。在布科村,男子看上女子,就搶奪女子頭帕示愛。女兒當家中路鄉每年五月,全寨人在古寨碉下,為年滿17歲的女孩子舉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禮,全寨男女老幼會前來祝賀、獻上哈達,然後載歌載舞同慶。而男孩子就沒有這種禮遇了。現在很多家庭是大女兒當家,男子則要嫁進女家,財產由女兒繼承,家中由母親掌權。長命支書說,過去梭坡鄉習俗是家中女人為大,孩子跟母系家庭。男子晚上“頂毪衫”到女子家過夜,夜聚晨離。長命的老婆就是“頂毪衫”結識而成的。東女國消亡猜想桑丹館長告訴筆者,聽祖輩老人說,中路鄉過去有溫泉,東女國女王愛泡熱水塘,泡澡時有眾男侍奉。女王還愛吃唯有中路鄉出產的高山香梨,並將梨花放進溫泉香熏,女王因此天姿國色,國內女子皆仿效,東女國美女如雲。於是民間流傳東女國因美色招致亡國。丹巴宣傳部衛林部長則有另外一番陳述。在公元七世紀時,吐蕃王朝拓疆擴土,直逼唐朝疆域,東女國應是此時被吐蕃吞併的。只是當時吐蕃無暇顧及東邊女國,實仍由女王代管。另外,吐蕃征服東女國時,女王曾投靠唐朝,唐皇劃地歸女王,但條件是由女王之子為王。吐蕃知曉後,將女國收歸吐蕃,女王攜舊部倉促逃往金川谷地隱居。女國可能就此消亡。

丹巴東女國地理位置

丹巴東女國風景 丹巴東女國風景

根據歷史記載和專家們的研究,今川西嘉絨地區就是惰唐時代的東女國故地。丹巴地處東女國的中心,而且具有明顯的東女國 文化傳承。藏語“嘉絨”是“嘉莫查瓦絨”的簡寫,‘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絨’是指河谷,合起來就表示“女王的河谷”,後人簡稱‘嘉絨’。大渡河過去叫“嘉莫歐曲”’,譯成漢語就是“女王河——女王的汗 水和淚水匯成的河”。

大金川和小金川流經丹巴,歷史上稱丹巴及大小金川流域一帶為“金川地區”,大小金川在丹巴城東匯合,即稱大渡河,這大渡河的流水原來竟是美麗女王的淚水和汗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