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地位:屬於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鐮刀菌屬。
培養形態:最初的生長物為薄膜狀,無色,而且展延迅速(4.5cm)。培養物從典型的深紫色下面偶爾呈現蒼白、淡紫、葡萄酒色以至奶油色。氣生菌絲通常緻密、纖細,叢捲毛狀至毛氈狀,白葡萄酒色至毛氈色。由於小型分生孢子的形成,經常呈粉狀外觀。小型孢子單出、側生。錐形的瓶狀小梗很少在短的側枝上成長,大小20-30um,基部2-3um,頂部漸窄,約接近於1.5um。在適宜的條件下,小型分生孢子呈鏈狀排列。小型分生孢子5-12*1.5-2.5um,紡錘形至棍棒形,具有稍平展的基部,偶爾可以具有一個分隔。在許多菌株中,很少形成大型分生孢子。但有時可在菌絲側枝上的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分生孢子梗由一個生有2-3個頂生瓶狀小梗的單細胞組成,或者可以形成2-3個梗基,依次生成單個的桶形至倒棍棒形的瓶形小梗,大小為20-24*3.5-4um下展的子座,有時呈系列狀排列。大型分生孢子為不對稱的擬紡錘形,纖細,薄壁,具有伸長的常常是尖而彎曲的頂細胞和具有小柄的基部細胞,3-7個分隔。菌絲與分生孢子不產生厚垣孢子。
病害症狀:莖腐病菌侵染引起根腐、莖腐等症狀,植株生長不良,灌漿不飽滿,易倒伏,花梗易折斷,發病田一般減產5%~10%,嚴重地塊減產近100%。此外,病原菌還造成種腐、苗枯,以至缺苗斷壟,嚴重的甚至需毀種。
根部形成大小、形狀不同的褐色病斑,由皮層向內腐爛,直至維管束。莖基部爛從基部第一節開始向上發展,多在第二或第三節莖節和節間形成紅褐色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病
斑,後發展為淡紅色至暗紫色斑塊,病部生有白色粉狀霉層(圖1-97)。病莖髓部變紅褐色、淡紅色腐爛。由於根部、莖基部腐爛,阻滯水分、養分輸導,葉片失水青枯或黃枯,穗部也失去光澤。
串珠鐮刀菌等除了引起根腐和莖基腐以外,還引起頂腐、穗腐等症狀。病原菌還可向上位莖節發展。在生育後期常見葉鞘產生紅色、紫紅色壞死斑塊。由葉鞘進一步向葉片基部擴展,在葉片上形成紅色條斑,有時條斑沿葉脈發展,易誤認為其他病害。
相關詞條
-
鐮刀菌
在分類學上,鐮刀菌無性時期原屬於半知菌亞門,有性時期為子囊菌亞門。根據《菌物詞典》2001年第9版,鐮刀菌屬於無性真菌類,有性時期為子囊菌門。自從180...
危害 臨床意義 分類 形態學 案例 -
鐮刀菌病
鐮刀菌病又稱鐮孢霉病,是由鐮刀菌引起的皮膚、角膜或系統性感染,屬於無色絲孢霉病。鐮刀菌(fusarium)是自然界分布極廣的真菌,多為腐生極易侵犯田間的...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小麥(鐮刀菌)根腐病
小麥(鐮刀菌)根腐病,又稱小麥根腐葉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分布在全國各地,東北、西北春麥區發生重,黃淮海冬麥區也很普遍。
症狀 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防治方法 -
高粱鐮刀菌莖腐病
腐黴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現為中胚軸和整個根系逐漸變褐、變軟、腐爛,根系生長嚴重受阻;植株矮小,葉片發黃,幼苗死亡。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形態特徵 傳播途徑 發病條件 -
玉米鐮刀菌穗粒腐病
玉米鐮刀菌穗粒腐病,常見有兩種。受禾穀鐮刀菌侵染的染病果穗頂部變為粉紅色,籽粒間生有粉紅色至灰白色菌絲;受害早的果穗多全部腐爛;病穗的苞葉與果穗粘結緊密...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形態特徵 傳播途徑 發病條件 -
高粱鐮刀菌穗腐病
高粱鐮刀菌穗腐病(病原拉丁學名 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主要為害花序和籽粒,也可引致莖腐或根腐,濕潤地區還可為害葉片。花序...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形態特徵 傳播途徑 發病條件 -
哈密瓜鐮刀菌果腐病
(2)加強栽培管理。 (3)藥劑防治。 常用藥劑防霉寶、多菌靈。
症狀 病原 發病特點 防治方法 -
鐮刀菌毒素
鐮刀菌毒素,有些種類的鐮刀菌能在各種糧食中生長並能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如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鐮刀菌素C和單端孢黴素類等。
-
脫氧雪腐鐮刀茵烯醇
脫氧雪腐鐮刀茵烯醇,是各種黴菌在適當的溫度、濕度和基質中產生的高毒性代謝產物。
英文名稱(縮寫) 概述 歷史與理化特性 對糧食的污染狀況 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