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雞鎮

中雞鎮位於神木市神木縣北部,陝蒙交界地帶,距神木市65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總土地面積平方公里,西部為風沙草灘區,東部為丘陵溝壑區,總人口人。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濱臨紅鹼淖海子。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1962年建中雞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撤鄉設鎮,面積202.1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李家畔、高家畔、束雞河、武成功、托拉灣等22個行政村。

2016年將中雞鎮的李家畔村、束雞河村劃歸大柳塔鎮管轄。

地理環境

中雞鎮位於神木市西北部,屬風沙草灘地區。鎮政府駐中雞村,距縣城75千米。301省道過境。

行政區劃

轄中雞、納林采當、秦家圪達、折家海子、前雞、呼家塔、壕賴、托拉灣、啊包也、後雞、高家畔、柵子溝、納林溝、武成功、超害石梨、創業、木獨石梨、公格溝、牛定壕、寶刀石梨20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中雞鎮 中雞鎮

該鎮以東工西農格局為經濟發展方針,大力加強煤炭開發和畜牧業發展。除神東公司活雞兔煤礦外,還有鄉鎮煤礦13個,年產值2.5億元,鎮屬煤礦2個,年產值1千萬元。建成大型肉、奶生產基地,成為神木縣畜牧強鎮。200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總產值3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其中教育質量處於全縣領先水平,文化事業有聲有色,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運動先進鄉鎮”,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建成全國造林綠化滅荒百佳鄉鎮。

產業結構

中雞鎮針對本鎮農民多年來有種草養畜習慣的實際,把引導農民飼養優質白絨山羊作為鎮上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主要工作,收到了明顯效果。

該鎮羊產業有著較好的發展基礎,到2007年底,全鎮羊子存欄13.8萬隻,羊產業是全鎮大多數村的支柱產業。但是,由於羊子品種落後,羊子多並沒有給農民帶來相應的效益。鎮黨委、政府決定改變羊多不增收的現狀。他們把引進優質良種羊作為鎮上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工作。鎮上先後4次組織鎮村幹部和養羊大戶到內蒙古蘇布爾嘎鎮學習參觀考察,學習養殖“敏蓋”白絨山羊的成功經驗,並和當地的養羊協會、鎮政府達成合作意向。為了擴大規模,鎮上研究制定了詳細的羊子發展規劃,出台了具體的扶持政策,通過企業幫扶、政府資助、農民自籌等共籌集資金60多萬元,共購回優質白絨山羊769隻。鎮上計畫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建立白絨山羊養殖園區,成立白絨山羊養殖協會,引導全鎮的白絨山羊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真正使白絨山羊養殖業成為農民的支柱產業。在畜牧部門的技術支持下,打造中雞鎮“陝北白絨山羊”品牌,把中雞鎮建成全省最大的“陝北白絨山羊”養殖基地。

基礎設施

按照規劃,鎮上首先從制約生產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的電、水、路等入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的生活、生產條件。他們採取向上爭取各種專項資金、鎮財政投資、動員村組和村民自籌的辦法,4年中先後多渠道籌措資金1600多萬元,對19個行政村的農電網進行了徹底改造,全鎮1.1萬多人受益,占到總人口的91%,每度電較改造前降低了0.30元。為6個村和鎮政府所在地機關單位4100多人引進了自來水,全鎮飲用多管井和自來水的居民高達92%。在管護好原有鄉村道路的同時,陸續硬化到村公路50公里,新修公路20公里,實現了組組通公路。新修護岸4處,總長270米,保護水地300畝。鎮上把“讓黨員受到教育,讓農民得到實惠”的先進性教育活動落實在行動中。通過摸底發現,鎮上還有分散在3個村的9戶村民沒用上電,鎮政府拿出6萬元為9戶村民架通了電,全鎮一舉消滅了無電戶。鎮財政又投資90萬元,動員村民自籌30萬元,安裝“小康通”電話3004門,實現了全鎮農民戶戶通電話。

便民工程

中雞鎮圍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組民眾和鎮政府所在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採取向上爭取、鎮財政出資、動員村組自籌等方式,多方籌措資金670多萬元,實施利民便民的七項工程,眼下工程已陸續動工。

該鎮實施的七項利民便民工程是:一是改善鎮區居民和學生晚上出行不方便的光明工程。經過與縣上協調爭取,決定新安裝路燈50盞。同時對尾留的寶刀石犁、武成功等4個村的農網,與農電部門協調,將於上半年動工進行改造。二是溫暖工程。安排專項資金改造供熱鍋爐,解決採暖面積大、熱量不足、供熱管道布局不合理,主管道和支管道太細、暖氣不暖,影響辦公取暖的問題。三是甘露工程。鎮上將給予補貼資金的力法,鼓勵農民打深井,以解決丘陵溝壑區和風沙草灘區的的莊稼澆水問題。補助金的驗收標準為丘陵溝壑區70米起驗,風沙草灘區40米起驗,丈量符合標準後每延長米補助25元,並計畫年內在啊包也打可淤地60畝的骨幹壩一座。四是黑色工程。在已建成的啊包也到廟壕的通村油路的基礎上,年內再計畫興修一條從中雞鎮政府到納林采當,全長13.7公里的到村油路和呼家塔到納林溝的長10公里的沙石路,使全鎮形成“T”字型交通網路,工程完工後,全鎮的交通條件將得到大大改善。五是清潔能源工程,鎮上將以柵子溝為重點,建設200座沼氣池。六是街道硬化工程。年內對中心國小、獸醫站兩段巷道實施硬化,改善人居環境。七是環保示範工程。鎮上要求各村以市縣示範環保村啊包也為目標,結合本村的實際,搞好本村的環境保護工程。為了實施好上述七項利民便民工程,鎮上採取主要領導負責全部工程協調,分管領導分工負責,落實責任,簽訂工程項目責任書,制定獎罰辦法等,力爭使實施的工程保質保量如期完工。

養殖產業

充分發揮本鎮農民的種草養畜傳統,發展養殖業。2002年鎮黨委、政府率先到“蒙牛”集團考察,實施“依託蒙牛,大養奶牛”戰略一舉成功。之後又通過對養羊、養豬、養雞大戶進行政策激勵,示範引導,資金扶持,全鎮養殖業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全鎮養奶牛2500多頭,羊存欄10萬多隻,養豬6000多頭,養殖業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引進了兩個總投資900萬元的飼料加工廠,使養殖業與飼料加工業同步發展。與此同時,鎮上還出台新舉措,種一畝草、栽一畝林,經林業和畜牧部門驗收合格每畝分別補助10元,僅此一項鎮上就拿出補助款10萬元。近4年鎮上用於扶持養殖業的投資高達400萬元。全鎮草地保存面積20萬畝。一個草多畜多、畜多肥多、肥多糧多、糧多羊多、羊多錢多的良性循環的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為今後全鎮養殖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和農民收入穩步增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勞務輸出

該鎮緊鄰神東礦區,小煤礦又多,本鎮剩餘勞力不需到外邊打工,農民增收的渠道多。鎮上成立了勞務輸出辦公室,由專人常年到周邊大小企業聯絡疏通關係,掌握用工信息。通過介紹相關村組全體村民在煤礦參股,協調村組與煤礦等企業之間出現的糾紛,及時化解矛盾,熱情上門為企業提供服務等。既得到企業的支持,掌握了讓農村剩餘勞力就近打工的主動權,又照顧到村民的利益,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全鎮無一例因煤礦等糾紛引發的上訪案件。全鎮19個村有1900多人到周邊煤礦等企業打工,人均年收入逾萬元,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該鎮因各項工作成績突出,2001年以來,先後被市委評為“六個好先進鄉鎮黨委”、創建“五型”機關標兵獎,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億萬農民健身運動先進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