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

版次:1 印次:1I 二、金水門拳法的特點

定 價:¥26.00
作 者:袁鎮瀾 著
出 版 社:人民體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2-1
版 次:1
頁 數:277
字 數:223000
印刷時間:2010-2-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0093552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在當今社會,武術作為文化,自然越是豐富多彩、越是深邃透徹就越有價值,然而武術在實際普及過程中,則越是簡單、越講究實效則越受人們的歡迎。近20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生產技術快速發展,物質的富裕、科學的發達使人們的生活內容日益豐富,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使得現代人不大可能有過多時間來學習內容複雜、難度偏高的武術。因此,當今作為普及的武術形式必須是簡單、實用,但又不能割斷傳統武術的文化思想內涵,否則武術會變成拳擊、體操那樣單純的競技運動。
理想的武術是底盤大、頂尖高的金字塔形的結構,所謂“底盤”是指普及面大,有大量的人群學習,內容則必須是簡單實用的技擊之“術”;所謂“頂尖”,是指武術體系的高級技術,雖然只有少數人,但其武術的演練藝術與武術文化思想水平非常之高,其境界達到“道”的水平。由“術”進“道”是中國武術必須要走的發展之路,本書介紹的“金水門拳法”似乎正朝著這一方向努力。
“金水門拳法”本是流傳在浙南的民間武術,大約創立於明代嘉靖(1522--1566)年間,其主要內容有“金、木、水、火、土”五組攻防技法,還有兩個套路與功法練習。其特點是突出武術技擊方法,多以兩人合練形式。 “金水門拳法”技術系統簡單扼要,“踢、打、摔、拿”技術分類清楚,教學條理分明。在套路練習方面,主張“少而精”,講究“打練兼顧,體用合一”。

作者簡介

袁鎮瀾,男,1949年6月出生,浙江省溫州市人。溫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武術科研委員會常務理事、溫州市武術協會主席,溫州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常委。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獲“中國體育榮譽獎章”。曾多次擔任全國散打比賽裁判長,多次到國外傳授武術或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從小喜愛武術,童年時隨家鄉的錢建軍老師學習武術。1964年進浙江省體工大隊武術隊當運動員,1973年擔任溫州市少體校武術教練,1985年考上武漢體院研究生部,隨溫敬銘、劉玉華、江百龍等教授攻讀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獲碩士學位。1992年到日本天理大學留學,在中川敬、山本義泰等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日本武道技術與理論,並進行中日武術比較研究。回國後,籌建浙江省體工大隊散手隊,參加第7屆、第8屆全運會散.打比賽。多年來培養出尹進飛、陳立人、李曉秋、尤邦孟、盧秀棟、陳養勝等全國、世界冠軍或知名運動員。1998年調入溫州大學,現任溫州大學武術研究所所長。 50年來一直處於武術第一線,從運動員到教練員,從大學生到大學教授,熱愛武術訓練、教學與理論研究。近年來的研究重點是深入探索武術的“技擊”與“哲理”,中日兩國武術的異同比較,武術在現代社會中生存、傳播及發展等課題。

目錄

第一章 金水門拳法簡介
一、金水門拳法的來歷
二、金水門拳法的特點
第二章 初級技術
一、身體準備活動
二、人體要害部位
三、禮節
四、步型與步法
五、攻擊“工具”
六、三步拳
七、單勢攻防實戰練習
第三章 中級技術
一、五種重要攻擊方法
二、飛腿踢法
三、格擋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