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華性文化博物館現位於江蘇省水鄉古鎮同里,是一座私人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所性文化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古典園林退思園東側,館址曾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女子學校之一:擁有近百年歷史的麗則女校。館長是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劉達臨。館內展品為劉達臨等十餘年從國內外各地收集而來。介紹
館內展示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古代性文化實物、雕塑、圖畫、書籍等2000餘件,其中最古老的展品距今8000多年,距今5000餘年的珍稀展品則有20多件。展覽內容分為:原始社會中的性、婚姻和婦女、日常生活中的性、特殊領域中的性。並設有遠古文化和性崇拜、婚姻家庭和婦女壓迫、宗教和外國兩性文化等展區。
博物館創建於1995年。當時劉達臨舉債30萬元將博物館落戶上海青浦縣徐涇鎮,但由於過於偏遠,參觀者寥寥。直到1999年,博物館搬遷至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附近。這次雖然離繁華鬧市較近,但位於小巷內的博物館仍很難吸引參觀者。劉達臨試圖在步行街豎立指示牌,但未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2001年博物館被迫搬遷至租金較低的上海武定路,但經濟問題仍難以解決。博物館在2003年確定遷址江蘇同里,並於2004年4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 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寫了博物館館名,並稱其為“五千年來第一展”。
展品
展品極為精緻,,有一張扇子,正面打開,是幾位美貌仕女,側面展示,則是露骨的春宮圖。還有一張床,是難得的收藏品。各種性崇拜物更是洋洋大觀。有一塊已風化的、像是男性陽物的石頭,這是公元前3000年的文物,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性工具,是那時的女人用來自慰的。青銅和水晶的人造陰莖,最奇異的,是一種雙頭的玉質陽具,是古代女同性戀者的用品。身為醫學博士的胡宏霞說。在此博物館中,筆者第一次聽說,金鋼杵、寶塔,都是由男根演化而來,而墳墓是女性崇拜的反映。結婚時,男人把戒指套在女人手指上,是性交的象徵,只是時代久遠了,本意已失。胡宏霞稱,在中國人談性色變,而現在,性文物也可以公開展出。一些港澳同胞參觀後,連稱是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進步。
文物
博物館中有不少文物,有千姿萬態的反映性生活的雕塑。從中可以看出古人對性生活的關注與興趣,以及他們的巧思。她說,自1999年開館以來,已有5萬觀眾參觀博物館。有一婦女在參觀後便哭了,因為,她結婚11年來從沒有過性快樂,“我們怎么還不如老祖宗了呢”這位婦女說。還有一老頭,看了展覽後稱這輩子白活了。
性文物反映了社會現實。無錢人一輩子打光棍,只好用枕頭自慰。
博物館還收集了民國十八年的一張統計圖,標明當時漢口有妓女2227人,分成四等,其中85%不識字。而漢口妓女僅占全國9.1%。與太監有關的文物也有收藏,比如,從太監墳墓中挖出的假陽具。這是太監愧對祖宗心理的反映,是真實的中華文化寫照。
性與人口有很大關係。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實是因為性。在博物館中,有一家九個孩子連褲子也沒得穿的照片。還有一張照片,反映的是20世紀30年代山西祁縣澗壑村一名九歲男孩與一名八歲女孩生下一個孩子,當時傳為奇談。這裡有性早熟的生理問題,性是有社會性的,性,是要講文化的。但現在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造成了新的性泛濫。
創辦者
博物館的創辦者劉達臨教授1932年生於上海,祖父是光緒皇帝選定的中國第一批留日學生之一。劉本人在部隊工作了20年,復員後當過工人,後半路出家從事性學研究,終集大成,並成為了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劉達臨開辦了全國第一個性學講座和講習班,首次主持進行了全國兩萬例性調查,首次舉辦性文化展覽,首次代表中國在國際上獲性學研究獎,並首創性博物館。在國際上,他被稱作“中國的金西”。金西是美國動物學家,他在20世紀40年代,耗時十年,在全美進行了17000例性調查,首次披露了人類性觀念和性行為的狀況,寫出了轟動一時的《金西報告》 。
在研究性文化的過程中,劉教授開始蒐集各種性文物。“不要以為金縷玉衣才是文物,性工具同樣有寶貴的價值。”他說。收集的過程十分不易,首先,家人便難以理解。另外,經費是一個問題。劉達臨為購買性文物,曾賣掉了家中19世紀末中國進口的英國鐵錨牌落地大鐘、紅木家具和其他古董。他經常寅吃卯糧,囊空如洗。出國時,看到流失的性文物,他便千方百計買回來,說是國家的財寶。一次錢不夠,便讓人家留著,等下次湊夠了再來買。有時實在無力購買,便止不住傷心落淚。 就這樣,越積越多,便有了辦博物館的念頭。
世界性博物館攻略大全
性文化與色情之爭是世界性的。世界上不少國家的性博物館也有相同的經歷。2002年9月,經過長達5年準備的紐約性史博物館橫空出世,這是全美國第一個公開向公眾展出有關性生活史研究的博物館,目的是讓人們了解性生活在紐約乃至全美國人的生活變遷中所起的作用。但這個博物館尚未開張之時,就遭到了社會各界的猛烈攻擊。儘管如此,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性博物館也相繼建立,如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丹麥的哥本哈根、法國的巴黎、德國的漢堡和柏林、美國的紐約和洛杉磯,還有日本等地,都有各具特色的性博物館。 |
盤點中國各類趣味博物館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museion),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確定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來探訪一些中國民間頗具特色的博物館。 |
世界上另類博物館
威士忌博物館 | 貓博物館| 麻將博物館| 大葆台漢墓博物館| 德國仿冒品博物館 | 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館| 台北袖珍博物館| 英國亨特博物館 | 紐扣博物館| 麵條博物館| 觸覺博物館| 馬桶蓋博物館| 夜壺博物館| 德國朱古力博物館| 貝殼博物館| 反打鼾博物館| 披頭士博物館| 土豆糰子博物館| 香蕉博物館| 小豬博物館| 馬博物館| 金魚博物館| 中華性文化博物館| 酒瓶博物館| 洛陽匾額博物館| 上海筆墨博物館| 家庭收音機主題收藏博物館| 中國腳踏車博物館| 風箏博物館| 鋼琴博物館| 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中國海關博物館| 冰島雄性動物生殖器博物館| 中國西瓜博物館| 美國情趣博物館| 蘇拉布馬桶博物館| 美國滑稽名人堂| 美國穆特博物館| 馬瑞基那鞋博物館| 糟糕藝術品博物館| 朝鮮國際友好展覽廳| 英國割草機博物館| 英國利茲城堡狗項圈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