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介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是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會領導下負責組織口腔頜面外科學科學術活動的學術性機構,在外事活動中稱為Chinese Society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簡稱CSOMS)。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的前身是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學組,成立於1986年,期間(1990年和1994年)經歷2次換屆改選。
1996年11月7日,經衛生部、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註冊,中華口腔醫學會成立。1996年11月16-18日在北京召開中華口腔醫學會成立大會,出席會議的正式代表520人,特邀代表60人。經民主選舉,選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會由75人組成,常務理事21人,會長張震康教授,副會長邱蔚六教授、樊明文教授、顏景芳教授、王大章教授和呂春堂教授。繼中華口腔醫學會成立後,1998年11月6-9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次全國暨第二次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期間,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宣布成立。2002年11月5-7日,在昆明舉行的“第六次全國暨第三次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期間,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換屆改選,成立第二屆專業委員會。2005年10月13-16日,經中華口腔醫學會批准[口醫會字(2005)第8號],在成都舉行的“第七次全國暨第四次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期間,進行第二次換屆改選,成立第三屆專業委員會,任期4年。2009年5月23日,經中華口腔醫學會批准[口醫會專字(2009)第11號],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第19屆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暨第八次全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期間,進行第三次換屆改選,選舉產生第四屆專業委員會,任期改為3年。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前任(第三屆)主任委員張志願教授,現任(第四屆)主任委員俞光岩教授,名譽主任委員邱蔚六院士,顧問張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李金榮教授和劉寶林教授。委員會下設正式學組6個,即腫瘤學組、涎腺學組、正頜外科學組、創傷學組、唇齶裂學組和脈管性疾病學組,學組會議每2年舉行1次,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會議每4年舉行1次。2002年11月8日,學會會刊《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創刊,正式出版發行。2003年11月,學會的官方網站“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網”創建運行,成為學會對內外交流和信息發布的重要視窗。
截至2009年4月,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共有正式會員917人,會員發展情況為1998年430人,2003年728人(新批297人),2004年757人(新批29人),2005年781人(新批24人),2006年848人(新批67人),2007、2008年917人(新批69人)。
2010年8月,經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第十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審議,批准成立“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牙槽外科學組”。
學會組成
中華口腔醫學會(第四屆)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名單(2009年,67人)
顧問 邱蔚六 王大章 張震康 李金榮 劉寶林
前任主任委員 張志願
現任主任委員 俞光岩
副主任委員 趙怡芳 沈國芳 田衛東 劉彥普
常委(10人,按姓名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封興華 郭傳璸 胡勤剛 翦新春 龍星 盧利 石冰 王慧明 楊馳 曾融生
委員(46人,按姓名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艾偉健 保森竹 陳剛 董玉英 侯成群 胡靜 胡敏 黃遠亮 賈暮雲 姜曉鍾 焦艷軍 李龍江 李新明 李祖兵 廖天安 林李嵩 林兆全 劉鋒 馬秦 孟秀英 木合塔爾•霍加 平飛雲 宋宇峰 譚包生 譚穎徽 王國民 王濤 王予江 王佐林 魏奉才 吳煜農 謝志堅 許彪 姚宏 張斌 張洪傑 張琪 張偉 張益 張志光 趙繼志 鄭家偉 周健 周諾 周先略 周中華
青年委員(20人,按姓名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薄斌 費偉 何悅 黃欣 賈俊 江宏兵 蔣燦華 劉雁鳴 潘劍 彭歆 尚政軍 孫晉虎 譚學新 童昕 屠軍波 王杭 王磊 王曉霞 王旭東 袁榮濤
秘書組:何悅,王琪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