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組簡介
脈管性疾病學組是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下屬的3級學術組織,成立於2004年。旨在組織和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聯合國內學術力量,深入開展對血管瘤、微靜脈畸形、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和各種混合畸形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促進亞學科的健康發展。發展歷史
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的發病部位以口腔頜面部多見,全身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約60%以上發生在頜面頸部。儘管血管瘤及脈管畸形沒有惡性腫瘤那樣的生物學行為,但其造成的難以接受的顏面畸形、兇險的出血傾向、口咽部的梗阻窒息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嚴重威脅是許多惡性腫瘤所不能及的。目前,對於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的診斷、分類以及治療方法的選擇存在一定混亂,同時在臨床醫學範疇內以及口腔醫學領域中尚無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的研究機構或學術組織,許多學術問題達不到統一。
有鑒於此,經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授權和批准,於2002年7月在山東省臨沂市召開了首屆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研討會,得到了有關同行的積極回響。會議取得了一定成果,提出了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的分類及治療方法選擇的初步意見。2002年11月,在昆明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及第六屆全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上,於11月6日晚專門舉行了口腔頜面部血管瘤及脈管畸形分組研討會,會場座無虛席,與會同行踴躍發言,積極參與討論,持續至晚上23:30。2004年4月27日,經中華口腔醫學會二屆九次常務理事會審議,批准成立脈管性疾病學組(Division of Vascular Anomalies)。2004年7月15-18日,在深圳格蘭德大酒店舉行的“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上,張震康會長親臨會議,發表重要講話。邱蔚六院士代表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宣布學組成立,公布第一屆學組成員名單。會議紀要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和《中華小兒外科雜誌》上發表。會議討論並通過的脈管性疾病的新分類,被寫入《口腔頜面外科學》教科書第5版和第6版。《中華口腔醫學雜誌》同時組織了有關脈管性疾病分類、診斷和治療的專題文章,發表在2005年第3期上。張震康會長特別撰文《新形勢下學術研討會的方向》,對學組的成立表示祝賀,對學組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會議的組織形式很好,會議獲得的成果,不是束之高閣,無足輕重的,而是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2005年7月25-28日,由學組牽頭組織的口腔頜面部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治療專題研討會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本次研討會主題明確,注重實用性,以臨床操作示範為主,示範前輔以多媒體演示,重點講解治療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項,使參會者受益匪淺。
2007年7月20-22日,2007’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會議特邀國際脈管性疾病研究學會(ISSVA)主席Wayne F. Yakes教授做無水乙醇介入治療動靜脈畸形的特邀報告,引起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和廣泛討論。會議代表在百家爭鳴和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中各抒己見,對許多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從而使一些熱點和難點問題在爭鳴中達到共識。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內容,也被作為專題,發表於2008年6月份出版的《中華口腔醫學雜誌》上。
會後,Yakes教授專程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進行無水乙醇栓塞治療靜脈畸形和動靜脈畸形的操作示教,強調動靜脈畸形治療的關鍵是消滅異常血管團(nidus),而不是栓塞供血動脈或回流靜脈。理念的更新,帶來了技術上的進步和治療效果的顯著提高。其後,無水乙醇栓塞治療顱面部動靜脈畸形、靜脈畸形逐步在國內開展,並被證實為一種微創而安全、療效特別顯著的方法,既能治癒病變,又能保存組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應作為顱面部動靜脈畸形的首選治療。
學組成立後,在國際交流方面也做了一定努力。2005年10月13日-16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暨第七次全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邀請比利時Louvain醫學院Vikkula、boon教授夫婦做專題報告。
2006年6月14-17日,第16屆國際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秦中平、鄭家偉教授出席會議並做大會發言。2008年5月22-25日,在2008年國際口腔癌大會(上海)召開之際,Yakes教授、Suen教授和Vikkula教授受邀參加會議,並做專題學術報告,使國內同行對學科發展的前沿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
2008年5月22-25日,在2008年國際口腔癌大會(上海)會議期間,脈管性疾病學組召開換屆會議。會議由張建國教授主持,張志願教授代表上屆學組做工作報告對學組的工作做了簡要總結,並代表專業委員會宣讀專業委員會批文〔口外專批字(2008)-8〕,向新任組長趙怡芳教授頒發證書,趙怡芳教授向新當選的副組長頒發證書。趙怡芳教授代表新一屆學組的36位專家講話,感謝上屆學組在張志願教授帶領下所做出的出色成績,希望在各位學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學組各方面的工作將上一個新的台階,取得更大的成績。學組成員對《口腔頜面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治療指南》進行了充分討論,指南全文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2008年第44期上,發行單行本500冊,對規範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治療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008年7月21-24日,第17屆國際脈管性疾病研究學會學術研討會在波士頓舉行,來自世界39個國家的365名代表參加了會議,趙怡芳、鄭家偉、范新東、林曉曦、苑凱華(廣州軍區總醫院)等6名中國代表出席會議,鄭家偉教授特邀作為大會主持人,林曉曦教授做大會發言。
2009年5月24-27日,第19屆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在上海隆重召開,來自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名代表,以及中國30多所醫院、口腔醫學院的500餘名專家參加了本次盛會。脈管性疾病學組積極回響專業委員會號召,組織了脈管性疾病專題討論會,就心得安治療血管瘤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達成了重要共識。
2010年4月22-24日,第18屆國際脈管性疾病研究學會學術研討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鄭家偉教授、范新東教授、秦中平教授和蘇立新博士參加會議,並做學術交流。本次會議就普萘洛爾(心得安)治療血管瘤的療效、用法和作用機制等進行了專題報告和討論。多位報告者的研究表明,心得安可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血管瘤以及血管瘤造成的潰瘍,效果確切,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套用。
2010年12月1-4日,首屆全球華人口腔醫學大會暨2010中國國際口腔醫學大會在廈門召開。全國各大口腔醫院院長、醫務科、設備科科長、口腔診所、義齒加工所所長、職業口腔(助理)醫師、職業牙科(助理)技師,口腔科產品經銷商、代理商等近萬人云集廈門,交流觀點,切磋技藝,學習最新的技術。學組成員於大會期間舉行學組會議,對平陽黴素治療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形成了規範。經過鄭家偉教授積極努力,英文《頭頸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治療指南》在國際權威雜誌《Head Neck》2010年第8期發表,《口腔頜面部淋巴管畸形治療指南》也在《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2010年第5期發表。
2011年4月7-10日,第三屆頭頸部血管瘤與脈管畸形國際研討會在德國馬堡舉行。會議由馬堡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辦,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國家的近百名家參加會議,其中中國血管瘤專家趙怡芳、鄭家偉、王緒凱、范新東、汪文杰等14名代表出席研討會,並分別做了發言交流。 2011年6月17-19日,第六次中國國際暨第九次全國口腔頜面外科學術會議在南京國際會議大酒店隆重舉行。會議設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專場,鄭家偉、秦中平、范新東和楊耀武教授做了專題發言,詳細介紹了口腔頜面-頭頸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最新治療和研究進展,受到與會代表歡迎。 2011年度,由學組牽頭制訂的《口腔頜面-頭頸部靜脈畸形診治指南》在2011年第6期《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發表;同時,《口腔頜面部淋巴管畸形治療指南》英文版在國際權威雜誌《Oral Oncology》2011年第12期全文發表。
學組名單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第二屆脈管性疾病學組(36人)名單
顧問:趙福運、壽柏泉、金志勤、張志願
組長:趙怡芳
副組長:張建國、王曉毅、鄭家偉、秦中平、孫沫逸、王緒凱
成員:(按姓名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陳傳俊 陳偉良 范新東 高慶紅 賈暮雲 江銀華 李新明 林曉曦 柳登高 羅莉 駱泉豐 孟箭 秦興軍 壽衛東 孫志軍 王延安 楊宏宇 楊耀武 張東升 張森林 趙吉宏 鄭蒼尚 郅克謙 周國瑜 朱聲榮
秘書:趙吉宏 王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