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元

中華元

中華元,是由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吳剛提出,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很有必要,並提交提案。吳剛認為“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有利於增強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有利於實現國家統一,有利於促進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不是要重新設計、產生新的貨幣,而是僅需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法》,將現行貨幣直接命名為中華元。”

人民幣簡介

人民幣人民幣

中華元,是由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吳剛提出,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很有必要,並提交提案。吳剛認為“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有利於增強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有利於實現國家統一,有利於促進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

背景

(圖)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人民幣卻不能在世界自由流通,沒有成為世界貨幣;要成為世界政治經濟強國,就應當推動本國貨幣國際化。

吳剛認為,目前所使用的“人民幣”提法有兩大不足。一是主體不明,很難如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一樣,從其稱謂上反映其發行主體,體現其國家主權;二是由於意識形態分歧,人民幣在外海華人中的認同度不高,而若將人民幣改稱中華元,更是涉及意識形態紛爭,難獲海外華人以及台灣民眾和台灣當局的認可。

可操作性

“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不是要重新設計、產生新的貨幣,而是僅需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法》,將現行貨幣直接命名為中華元。”他說,事實上,我國貨幣的稱呼也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因此將人民幣改稱中華元,成本較低,延續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

作用

(圖)政協委員吳剛政協委員吳剛

“將人民幣改稱為中華元,有利於增強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有利於實現國家統一,有利於促進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吳剛委員用這四個“有利於”立論了自己提議的現實機緣和戰略意義。

中華元的背後,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廣、GDP總量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在全球經濟中位置日益重要的大中華經濟體。中華元崛起,必然會連帶行銷漢語、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甚至會變成中華文明的24小時廣告。

學者建議案

學者余元洲曾建議:在“一國兩制”和“一國多幣”的現實情況下,為方便台灣香港澳門和大陸之間貿易及非貿易往來的支付和結算,國家特創辦“中華央行”並發行“華元”或“中華元”(the Chinese Dollars)作為越境或跨區域交易之專用貨幣。“華元”或“中華元”既是貨幣名稱,又是基本貨幣單位,每1華元(中華元)定值0.1克金,恆久不變,其與人民幣、新台幣、港元和澳門元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後者在各自境內對黃金的購買力,即分別以人民幣、新台幣、港元和澳門元表示的市場金價水平,如無黃金市場則以黃金飾品的價格折算之。

“華元”或“中華元”一經發行,即可用於對於外國交易的結算和支付,兌換原則亦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