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五色》五色系統是中國文明的外表。從日常生活到天地神靈,都曾受制於這個系統。當人們平心靜氣地對其加以審視時,不難發現它比甲骨學、敦煌學和紅學更值得人類關注。中華五色系統用色彩標識社會規範以至宇宙規範的嘗試,顯然能為當今和未來的人類行為模式提供啟示。《中華五色》採用注文的形式,以古文獻為注文主體,對於正文,筆者試圖說白說透,考慮到理解上的不同,一律指明出處和摘錄原文。注文重在索引,不強調引用文獻的完整,為壓縮篇幅,並一律採用段末集注,以朝代的先後排序;兩節引文之間空一格,不空格表示後者是對前者的直接補充;長篇注文分類分段。鑒於簡體字不能對應多義繁體字,注文全部採用繁體字。除少數關鍵字,文獻中的冷僻異體字一般改用通行的字形。
圖書目錄
引言
中華五色系統概說
說中華
說色彩
說系統
第一章 色象
(一)五正色
五色正名
青
赤
黃
白
黑
玄:玄而又玄
(二)五間色
綠
紅
流黃
縹
紫
間色、雜色亂正色
第二章 色類
(一)五行色
五行大義
五行與五色
五行與五數
五行與五常
五行與易卦
五行興衰
五行對象簡表
(二)五時色
天子五時用色
春季用青色
夏季用赤色
季夏用黃色
秋季用白色
冬季用黑色
(三)五方色
五色令人目盲?
白馬不是馬?
中國色彩立體——方明
五方正色
五方間色
武則天方色簋
方色源流
(四)五德色
五德終始與五色循環
夏朝尚青
商朝尚白
周朝尚赤
秦朝尚黑
西漢尚赤與黃
新莽尚黃
東漢尚赤
曹魏尚黃
晉朝尚白
宋黑齊青梁赤陳黃
北魏先黃後黑
隋朝尚赤
唐朝尚黃
五代白、黑、青
宋朝尚赤
遼金尚白
明朝尚赤
歷代運勢表
第三章 色兆
(一)五色生克
赤心與赤縣
五色相生如母子
五色相剋如仇敵
五色十白分雌雄
(二)五色制化
白虎酒杯助人說真話
五行顏色法
以克制凶
以生化凶
天子用制化
赤船與白船
(三)五色吉兆
五色筆
五色占卜
五色雲
五色水
五色天象
五色祥瑞
赤色吉祥物
學童描朱與官場紅刺
黃色天書
土星與土王
白色吉祥物
黑色吉兆
(四)五色凶兆
日光五色
五色變異
青眚青祥
赤眚赤祥
赤馬劫與紅羊劫
赤色凶神
黃色凶兆
黃眚黃祥
白色凶兆
白眚白祥
黑眚黑祥
(五)五色尊卑
五色專利
青色地位多卑微
綠衣挨罵幾千年
綠頭巾下賤
赤色名片與系臂絳紗
赤色官服之夢
紫色走運二千年
中黃是帝王專色
官僚違規犯法穿白衣
黑色高下
(六)五色寓意
五色分陰陽
五色與政治
五色與天地人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青寓生命與情感
丹筆殺人
丹書鐵券免死罪
赤色警示讀書人
高貴黃色
白色多歧義
黑色多晦氣
五色之夢
第四章 色界
(一)五色人相
官場用人看臉色
鬼貌青色
男人忌諱臉赤
紅顏薄命
黃色喜悅
白皙美女與男人女相
臉色忌發黑
痣兆禍福
五色相貌
五時五色人
五方五色人
五色帝王
(二)五色養生
胎教與三宮
五色內臟所宜食物
五色診病
五色夢境
(三)五色飲食
陰陽龍蛋二儀餅
三色粥與五色飯
五色與五味
相剋五色食
(四)五色美容
文身刺青
可憐守宮赤
胭脂與美女
夜來曉霞妝
武則天美容方
額頭鴉黃妝
美女尚白
唐代美女肥白方
女人以黑為醜
黛黑畫眉
烏膏塗唇
五色花子與靨飾
天然女子不化妝
(五)五色服飾
衣錦還鄉
冠冕堂皇
天子十二童
四時五色衣
青色衣冠
滿朝朱紫貴
黃袍加身
白衣多不祥
官場烏紗帽
黑衣多歧義
佩飾種種
妖服禍國
(六)五色娛樂
五色與五音
黃鐘與黑黍
赤鳳為誰來?
鄒子樂與五色歌舞
五色戲曲
五色皮影
五色足球
(七)五色節日
元旦開筆,百事大吉
從立春到人日
元宵花燈
清明節
五色端午節
七夕、鬼節與中秋
重陽系絳囊
除夕儺舞
(八)五色學術
五色天文學
五色與九星術
五色地理學
測量算術用五色
五色醫學
營造術與五色
農用五色法術
注文說明
圖片說明
後記
圖書文摘
說中華
中華的中,指的是中國。遠古“中”字像旗幟插在圈子中央,表示有首領坐鎮的社區。周朝農曆的二月、五月和八月,執政長官都要劃定一個圈子,樹起大旗,召集士兵和民眾軍訓。冬月閱兵,檢閱場地中央用大旗作徽識,會合各路人馬,訓斥和懲處遲到的人員。官府和有地位的家族舉行祭祀,也在各自的中庭樹立一面旗幟表明身份。國家中央的城邦以及國王外出的專車,都要懸掛有標誌色的國旗,比如商朝是大白旗,周朝是大赤旗,顯示國家的存在和權威。中國這個詞,是指國家中央政府所在的城邦,本名中邦。漢朝開國皇帝名叫劉邦,按照避諱的慣例,別的名稱都要迴避邦字,由此文獻上的中邦統統被改成了中國。……
作者簡介
彭德,1969年畢業於華中師大中文系。油畫<父與子>獲1981年湖北省美展銀獎。1985年調湖北美術家協會,主編《美術思潮》。1989年1月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91年主編《楚藝術研究》。1993年晉升為國家一級美術師。1994年參與創辦並主編《美術文獻》(湖北美術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華文化通志·美術志》(上海人民出版社,改版時更名為《中國美術史》)。2000年調至西安美術學院。2001年出版《走出冷宮的雅藝術》(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式批評》(湖南美術出版社),主持“首屆中國藝術三年展”(廣州)。現為西安美術學院藝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