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魚宴

簡介

增城縣增江畔有條小村子,歷來有個奇特的風俗:每逢中秋佳節,舉村同慶,共設魚宴,少則十數席,多則上百席,邀集親友前來慶賀。

風俗來源

據該村《村譜》記載:“明蔣萬誠(1344~1406)任河源令農課大使,假歸途中停留增江,見江岸平坦,草木繁茂,地豐景美,便擇地而居。因村頭有山,山下有潭,山形似龜,故而得名。一日,萬誠到深潭游泳,突被一巨魚咬傷,數月臥床不起。
村民於中秋捕魚投於江中,蔣病始得康復,後官升浮陽縣丞。民循例於每年中秋節將魚投於江中,再後覺得投江太可惜,遂改為魚宴,至有中秋魚宴的風俗”。
據村民回憶,龜頭潭村的魚宴最盛是獨家設宴幾十席,全村設宴達200多席。中秋節為村慶,外村人人村,老少皆請,不得拒絕,乞丐亦得分食。如屬親朋,席後每人還送魚一尾。據說有一次愛國將領蔣光鼐從海外回來省親,也參加了中秋魚宴。蔣將軍對此風俗很感興趣,曾叫秘書查考嶺南有多少村子有此風俗。後經查證,外地都沒有此風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