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遵義市紅花崗區中山路街道辦事處系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地處中心城區,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內中華南路、新華路、中山路三條最為繁華的街道交匯於轄區中心,呈丁字形,故稱丁字口。轄區背倚蔥鬱的鳳凰山麓,面臨秀麗的湘山河畔,總面積2.38平方公里。有四個社區居委會,98個居民小組,4個社區黨總支部、1個辦事處機關黨支部、1個機關離退休黨支部、3個非公經濟黨支部,常住戶7260餘戶,27000餘人,70餘個機關、企事業單位,8個金融單位;有集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公園、旅遊景點湘山寺廟等社區公共服務場所46處、學校3所。
中山路街道辦事處社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社區穩定。社區商業網點星羅棋布,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有大小非公有制企業1300餘個,小吃、百貨夜市攤點300多個。近幾年來,經濟持續增長,財政穩步增收。社區科、教、文、體、衛事業篷勃發展,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服務網點及其服務功能建立健全並不斷完善,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就業工程進一步推進,多渠道安置下崗職工;亮、綠、淨、美“四化”和“1234”工程成效顯著,社區環境整潔優美,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安全文明小區”、“安全文明單位”的創建取得突出成績,社會治安狀況改善,學前教育、中國小素質教育、市民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計畫生育實現了“居為主”,城市管理工作躍上了一個新台階。辦事處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區各級表彰。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1364
男 10589
女 10775
家庭戶戶數 6810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923
家庭戶男 10262
家庭戶女 10661
0-14歲(總) 4043
0-14歲男 2062
0-14歲女 1981
15-64歲(總) 15795
15-64歲男 7752
15-64歲女 8043
65歲及以上(總) 1526
65歲及以上男 775
65歲及以上女 75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3372
景點
湘山寺位於貴州省遵義市中心,雄踞紅花岡區群山環抱、俯臨湘江的湘山之領。該寺始建於唐代宗大曆年間,初名“萬福寺”。元成宗(鐵木耳)大德年間易名“護國寺”,明崇禎元年,因寺擁湘水、踞湘山,改名“湘山寺”。清嘉慶年間遵義知府趙遵律以寺臨響水、白雲兩洞,泉水響聲不絕,更名“雙泉禪寺”。但湘山寺之名卻一直沿用至今。
湘山寺飽經滄桑。宋元兩朝,逐漸興旺。明末平播之役中燒成瓦礫。清初智清卸(雲集道台)返川經此,捐銀三百兩,重興寺宇。清乾隆丙戌年,照寬和尚再昌法務法務,歷六年始竣工。乾隆時,僧普印又灑法雨,率眾維修。光緒八年,壽林和尚國語潤群機,捐銀二千兩,修寺院,建圍牆,歷時十年。光緒二十三,法雲和尚慧眼雄才,有碑載:“法雲俗姓高,諱道康,先為蜀人,隨父來遵,以多病祝髮,為壽林弟子。訪師潛學,書畫精進,智識銳增。肅清規,嚴戒行,禪風不變,為臨濟正宗嫡傳。改建擴建,寺宇一新。膺府僧綱職,管領諸山……勇於治事,以開風氣,時朝延崇尚新政,袁玉錫知府,創府中暨師範、蠶桑等學校,工浩費絀。上人沐雨櫛風,募得白金六千餘畝兩以為之助,工遂竣。辦百藝廠以辟利源,募設貧兒學堂,以拯童孺。以經典缺乏,乃籌集巨金,赴滬購買三藏經全部一千餘卷(現存於遵義圖書館),不辭萬里,卒成其志。遵地當孔道,軍隊往來,時有擾民。噤不敢言,上人不計利害,挺身持正,眾深感戴。……趙渝集資,舊疾坐化,時年四十有八。其名當與湘山並存而不朽。”法雲和尚既是尊遵府最後一任僧綱司,又是明國初年首任遵義佛教會會長。民國間,心慧法師戒行嚴謹,道風日盛,香火日隆。
1949年後,人民政府執行黨的宗教政策,流落在外的確良十僧三尼陸返寺。又從金鼎山萬佛寺請來緬甸的所贈玉佛一尊,從龍坪瓦廠寺運來木雕十八羅漢及經文法器等。寺中農祥並舉,精進修持,早晚功課恢復正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掌的宗教政府得到貫徹落實。遵義市人民政府對恢復湘山寺十分重視,1981年,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兩年後,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省佛教重點寺院和開放寺院之一。1984年以來,政府已先後拔款230萬元進行修建。先將電池廠車間和占房的45戶遷出。市政府把集旅遊名勝和佛教名剎為一體的湘山寺列為1985年十大建設項目之一。在總體規劃上,建築面積比原來增加一倍,在布局、規模、造型、風格和質量上要更上一層樓。
如今湘山寺已初具規模。全寺勢雄姿秀,布局疏密有致,結構嚴謹有法,紅柱金頂,工藝精湛。中軸線上三座殿堂:一、天王殿聳峙前端。二、大雄寶殿屋脊雙龍擁鼎,翹角飛龍戲水。匾額是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手筆。重檐之間,“愛國愛教”橫匾和“芬郁靈台三際寂光常照徹,華嚴寺地十方法界總含融”楹聯,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三、觀音殿亦為重檐,下層是坐向相反的玉臥佛殿。殿內塑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書畫紛呈的藏經樓與古樸靜穆的舍利塔園分立大殿兩側。塔園旁是碑亭,內供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繪觀音像碑,具盛唐“綺羅人物”特點,赤腳立於雲端,眉、目、口、鼻傳神處陽刻,其餘部位陰刻。曲眉豐額,衣袂飄舉,風姿綽約,端莊優美。亭亭玉立的鐘樓與壯美的石拱山門相對。各殿兩廂配以廡廊回護,與主體相應,形成院落。各院之間均有玲瓏園門相通,漢白玉石廊相連;院中雅池如菱鏡,供遊客探幽投壺;花壇四時吐艷,盆景四季常青,與紅牆綠樹相互輝映。望江樓位於天王殿左側,是十字型斜頂式三重檐建築,高15米。樓內24根立柱和118棵梁均作隱蔽處理;全樓84根挑檐,下垂84朵吊鐘花;全樓24個翹角,層次交錯,凌空欲飛。一、二樓四面挑梁撐出成廊,潔白欄桿相圍,造型別致,氣勢非凡。
湘山寺香火旺盛,先後有新加坡,緬甸、日本、美國、德國、葡萄牙和以色列國外賓到此參觀,來自港澳台和全國各省市的遊人香客更是不計其數。每年三次觀音會,更是信眾如潮。為了朝山方便,規模宏偉的南山門正在興趣,寺內各項設施也在不斷完善。近幾年來,該寺致力於整頓道場端正道風,健全管理制度,參加社會公益事業。1995年,湘山寺被省宗教事務局評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
湘山寺著名方丈慧海法師,是湘山寺再創輝煌的奠基人,歷任貴陽黔靈山弘福寺方丈、貴州省佛教協會會長。現任方丈月照法師,74歲,貴州人,1989年起任湘山寺住持,續建觀音殿、望江樓等殿宇,積極關注黔北各縣弘法利生的工作,兼任貴州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貴陽市佛教協會會長,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現任監院心照法師,27歲,貴州貴陽。兼任貴州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貴陽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