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博物館以香港同胞捐贈的“馬文輝堂”為館址,最早的標本採集於1817年,有近200年的歷史。目前,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昆蟲標本60餘萬號;動物標本3萬號,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37種,以及護士鯊、豹紋鯊、翻車魚等百餘種珍稀動物標本,此外還有北極熊、企鵝、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其中7.8米長薩斯特魚龍、3.5米的新中國龍、興義龍以及鱗齒魚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展覽價值。是國內唯一收藏了大量國內外珍貴生物標本、並具有華南地區動植物區系特色的高校生物博物館。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2001年,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建立了網上生物數字博物館,通過網路為民眾普及生物知識。此外,生物博物館還為羊城晚報、廣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提供生物科學諮詢。
展廳結構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的展廳分為綜合展廳、化石與生命演化展廳、動物生態展廳以及生命科學熱點系列展窗。
綜合展廳以極其豐富的實物、標本、模型、文字、圖片、燈箱、電教設施等全面展示生命科學知識及研究成果與發展歷史,積極倡導生命科學原理及其套用。包括微生物、植物、動物、昆蟲四個展區,有神奇的熱帶雨林“倒木”、高大偉岸的亞洲象、生動逼真的草原景觀等實物模擬景觀。 “化石與生命演化”展廳以生物的系統進化為依據,陳列古動植物化石以及鱘、雀鱔、弓鰭魚、骨舌魚等被譽為“活化石”的動物標本,展示古代爬行類(魚龍、貴州龍)和水生哺乳動物(江豚、平鼻海豚)的骨骼標本,設有貴州龍動物群、茂名龜動物群等專區,科學地系統地展示生命演化的漫長曆程。展廳內結合形象有趣的展板,為人們展示了絢麗多彩的生物世界和複雜的生命現象。
生命科學長廊目前的展覽主題是“生物之美-人與自然攝影圖片展”。通過攝影圖片展,促使青少年找尋和感受自然之美、和諧之美、生物之美,從而達到自然與環境教育、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脊椎動物生態展廳內容科學嚴謹,在200m2展區里,展出的動物標本含4綱18目40科總計72種。布展按動物的地理分布特點,以動物生活環境為背景,展示本館收藏的澳洲動物、非洲動物、亞洲動物以及特色海洋脊椎動物,在有限的空間裡,最大限度的展示了部分館藏動物及其自然生活場景。該展區還配有多媒體系統,通過觸控螢幕控制燈光,使人、機和展覽能夠充分互動,以更形象、更豐富多樣的內容展示動物的大千世界,揭示生命的奧秘。另外,內容豐富的脊椎動物館藏標本陳列室也向市民開放。
昆蟲標本館是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蒲蟄龍院士紀念室,則展示了老一輩科學家獻身科學的崇高精神及其豐碩的科研成果
館藏情況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座落於著名的高等學府中山大學之內,它凝聚了中大幾代生物科學工作者的智慧結晶。在這裡,參觀者可以走進洋洋大觀的生物世界,探尋生物種群的奧秘,參觀上百萬種珍貴的生物標本,思考人與自然的聯繫。
博物館始建於上世紀初,現分為微生物、植物、動物、昆蟲和古生物五個展區,有植物標本20萬份,昆蟲標本60萬號,各類動物及化石標本3萬號。中大生物博物館是國內唯一收藏了大量國內外珍貴生物標本的高等學校生物博物館,在國際上享有很多的地位。
館藏最早的標本——1821年采於日本的禾本科植物扭鞘香草,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了。館內還藏有各式積各樣的珍稀動物標本,最小的小標本小到肉眼幾乎看不見,而最大的動物標本——亞洲象不僅有科學價值,還具備了難得一見的觀賞價值。館內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綠孔雀、金絲猴、北極熊等國內外珍稀的動植物標本,為青少年朋友學習自然科學以及科學工作者們進行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數據資源。
這些標本的採集、加工、鑑定凝集了幾代生物科學專家和技術人員畢生的心血與智慧,為人們展示了絢麗多彩的生物世界和複雜的生命觀象。
此外,館內還藏有60萬號昆蟲標本,它們大多由館內工作人員於野外採集後製成,分類清晰,井井有條,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生物博物館內除標本分類展出外,還布置了若干個自然生態種群,揭示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的聯繫。例如有倒木生態群、草原生態群等。
生物博物館的展廳內還以實、模型、圖片等方式全面展示生物學各領域的研究成果與發展歷史,積極倡導生命科學的原理及其套用。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以其豐富館藏和雄厚和科研後盾,為中山大學舉辦微生物、植物、動物、古生物等科普系列專題講座和實驗操作的場所,也為熱愛科學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長知識,增趣味的好去處。
科普工作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成立五年來,在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績斐然。接待來館參觀的中國小校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十餘萬人次;舉辦了“現代生物科技展”、“生物入侵”等科學專題,開設生物科普知識講座以及生動有趣的生物小實驗;建成網上生物數字博物館( http://biomuseum.zsu.edu.cn ),通過網路為民眾普及生物知識。
生物博物館在科普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受到了廣泛關注,先後被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廣州市的科學普及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東省、廣州市科普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
社會影響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成立五年來,在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績斐然。接待來館參觀的中國小校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十餘萬人次;舉辦了“現代生物科技展”、“生物入侵”等科學專題,開設生物科普知識講座以及生動有趣的生物小實驗;建成網上生物數字博物館,通過網路為民眾普及生物知識。
生物博物館在科普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受到了廣泛關注,先後被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廣州市的科學普及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廣東省、廣州市科普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
生物博物館節假日對外開放,團體預約。
相關事件
美籍華人劉國烈先生向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捐贈北極熊儀式在馬文輝堂前舉行。
出席捐贈儀式的有:劉國烈先生、中山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萍教授、科技處夏亮輝處長、教務處劉濟科處長、國有資產與財務處李善民處長、設備處林明河處長、保衛處武少新處長、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徐瑤副處長、學生處漆小萍副處長、生物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宏達教授、生科院徐安龍院長、何建國副院長、束文聖副院長、馮雙副院長、阮映東副書記、生物博物館李鳴光館長、生物博物館王英永副館長以及生科院院各系、所、中心主任。
劉國烈先生祖籍廣東花都,長期熱心於國內的教育事業、環境和物種資源保護工作。
劉國烈先生很關心國內的環境和物種資源保護工作,先後資助中國大熊貓和白頭葉猴的保護和研究等工作,是北京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的捐建者之一,並在廣西捐建了由北京大學熊貓和白頭葉猴研究專家潘文石教授主持的國際生態研究中心。劉先生主張保護和利用相結合,主張在不損害保護的基礎上批准少量的採獵,通過收取高額資源管理費為進一步保護籌集資金和喚起當地民眾的保護意識。
2002年,劉先生夫婦參觀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時表示要把他珍藏了三十餘年、價值約20萬美元的北極熊標本以其先父母劉鉅興江秋娣伉儷的名義捐贈給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劉先生希望,北極熊標本作為自然歷史展品的展出,對生物學教學有所幫助,同時能提高人們對野生生物的欣賞和愛護,他還希望國內自然歷史展品的增加將有助於瀕危物種的保護並增強全世界的野生生物保護力度。
北極熊是世界保護動物,上世紀70年代初,劉國烈先生獲得採集一頭北極熊的許可。於是,劉先生於1971年2月到阿拉斯加分乘兩架小型飛機尋找北極熊,歷經艱難,於2月17日採到這頭北極熊,體重約700公斤,體長2.8米,高1.5米。這頭北極熊被製成標本,製作工藝精良,栩栩如生,對於館藏、科研教學以及科普教育均是一件難得的標本。
今年8月,北極熊標本獲得了中美雙方的許可,漂洋過海運抵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生物博物館為此專門對一樓的展廳進行重新布置,並為北極熊標本設定專櫃,為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準備了一個家。
劉國烈先生雖身居美國,但十分關注祖國教育事業發展,尤其對國內基礎教育現狀非常熟悉。為了幫助國內貧困地區建設學校,劉國烈先生家族在1992年成立了專門捐助國內教育的基金會。他已在花都雙龍中學捐建了一個體育館,以紀念其祖父和祖母。今年6月29日,劉國烈先生還出席了其兄劉國樑先生在花都華僑中學捐贈的教學樓的落成典禮。除了在花都以外,該基金會還在中國的許多貧困地區出資建校。在過去的八年中,該基金會每年都在中國各地捐建兩所學校,已捐建的學校遍布黑龍江、甘肅、山東、山西、安徽、浙江、湖南、江西、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十二省區。
聯繫方式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馬文輝堂
交通:乘公車到中山大學站下車。乘捷運請在二號線中山大學站下車。
門票價格:5元,逢節假日開放,每個月最後一周的周三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