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西漢封國]

中山國,於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封庶子劉勝為中山王而立,割常山郡北部諸縣所置,漢昭四年(前35),中山王修薨,死而無後中山國廢除。國都盧奴位於今河北定州市區。

歷史沿革

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的封庶子劉勝為中山王,中山國傳六世:靖王劉勝-哀王劉昌-康王劉昆侈-頃王劉輔-憲王劉福-懷王劉修,五鳳四年(前54年)劉修死,無子中山國除。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

漢初元二年(前47)宣帝劉詢子劉竟被立為清河王。三年(前46),徙封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薨,無後中山國廢除。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

漢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漢元帝立子劉興為信都王。陽朔二年(前23年),改封信都王劉興為中山王。綏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劉興去世,子劉箕子嗣位。七年,漢哀帝劉欣死後無子,王莽擁立劉箕子即位,是為漢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東平思王孫、桃鄉頃侯子劉成都為中山王。新朝建立(9年),王莽廢除中山王國。中山國國都盧奴(在今河北定州市區)。

疆域

漢代中山國西倚太行山脈,腹擁華北平原,其都城盧奴(今定州市)位於太行山東麓的南北孔道上,南連邯鄲,北接涿薊。

文化傳統

文獻反映出漢代中山文化中的重商傳統。《鹽鐵論·通有》說中山國“纂四通神衢,當天下之蹊,商賈錯於路,諸侯交於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務本,田疇不修”。所謂“纂四通神衢,當天下之蹊,商賈錯於路,諸侯交於道”,說明中山具有良好的商業貿易交通條件;所謂“好末”“不務本”,同《史記·貨殖列傳》所說“仰機利而食”基本同義,本是對中山人不務農本的批評之語,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批評之語反映了當時工商業在中山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三國志·蜀書》記載,東漢末,梟雄劉備起事之初,“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中山國地區有重視儒學的傳統。在1973年定州八角廊中山懷王劉修墓中,出土了《論語》《文子》《太公書》等珍貴古籍。漢人事死如事生,這些古籍陪亡人長眠地下,說明墓主生前必是一位喜好讀書甚或有較高學術素養的諸侯王。劉修卒於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其時距漢武帝採納大儒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建議已近80年,所以,八角廊漢墓出土典籍,亦可視作漢武帝之後儒風流布的結果,這也為我們了解漢代儒學的發展變遷提供了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