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戰國時期,在燕南趙北之間,即在今河北省中南部,有一個由狄族建立的“侯國”,中山國。中山國,早期稱鮮虞。鮮虞之名,開始顯現於史籍為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始見於史籍。中山國初建都於中人(今唐縣境內),立中山城為都。後遷都於顧(今定州市境內)。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魏滅中山。公元前381年前後中山桓公率鮮虞餘眾驅逐魏國統治者,中山復國,遷都於靈壽。此後,其國力很快達到了鼎盛時期,公元前323年,與趙、韓、魏、燕同時稱王。到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被趙國所滅。從鮮虞最早見於史籍至中山國最終亡國,歷時478年,幾乎綿亘於春秋、戰國時代。
歷史沿革
西周至春秋
中山國都城遺--中山王墓
中山國的前身是狄族鮮虞部落,為姬姓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後來轉移到太行山區。
鮮虞之得名出自鮮虞水,鮮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於滹沱河的清水河,這一帶是鮮虞最早的發祥地。
春秋時的鮮虞部落聯盟,由鮮虞、肥、鼓、仇由幾個部落組成,逐漸開始擴張勢力。前652年春,鮮虞攻擊邢國,前651年,征伐衛國,邢君出逃,衛君被殺,齊桓公聯合宋、曹、邢、衛諸國挫敗了鮮虞。
春秋中後期,晉國先後消滅了鼓、肥、仇由等鮮虞屬國。鮮虞也展開反擊,於前507年出兵晉國的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滅其屬國之仇。前506年,鮮虞人在中人(今河北唐縣西北粟山)建國。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初期的中山國,中山之名始見於史書。前505年、前504年,晉國兩次進攻鮮虞中山,報“獲觀虎”之仇。此後對鮮虞中山國,史書中兼稱“鮮虞”、“中山”。
戰國初期
前459年至前457年間,晉國開始進攻中山,取得窮魚之丘(今河北易縣)。前457年,晉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領左人、中人(今河北唐縣),“一日下兩城”,中山國受到了打擊。而晉後來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在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不恤國政,魏國則派遣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前407年消滅了中山,魏文侯派太子擊為中山君,三年後又改派少子摯,後來擊被立為魏國國君,即魏武侯。中山國的殘餘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亡國後,桓公經過20餘年的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在前380年前後重新復國,並定都於靈壽。復興後的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成為了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前377年、前376年兩次進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後,中山國開始修築長城。桓公去世後,中山成公即位,繼承先祖遺風,繼續學習中原社會制度,發展國力,使國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強盛
前327年前後,中山王繼承王位。此後十餘年間,中山國富兵強,前323年,由魏國犀首(即公孫衍)發起倡議,聯合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在稱王的五國中,只有中山國是“千乘之國”,其餘四國都是“萬乘之國”。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攻進燕國。中山國見有機可乘,也背棄了同盟,派相邦司馬賙率軍北略燕國,奪取幾十個城市,占領數百里的燕地,還掠取了許多財物,並將取得的“吉金”(銅器)重新鑄造了鐵足大鼎和夔龍紋方壺,在上面銘刻長篇銘文來頌揚中山王和司馬賙的功績。史稱“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此時為中山國的鼎盛時期。
滅亡
中山國都城遺址--隨葬器物
伐燕勝利後不久,中山王去世,內政外交均開始走了下坡路,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
到了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親自掛帥,使用剛剛訓練好的騎兵部隊配合戰車部隊和步兵,分三路向中山國發動大規模攻擊。這次戰役,使中山國失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土,丹丘、華陽、邸、鄗、石邑、封龍和東垣諸邑盡入趙軍手中。
從公元前300年開始,趙國出動20萬大軍連續進行了五年的殘酷戰爭,至前296年,趙軍終於攻破靈壽,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山國就此滅亡。
考古研究
存在商業區
中山國考古專家在中國考古學會第十五次年會上稱,中山國靈壽城存在商業區,該商業區位於今平山上三汲村一帶。城內有宮殿建築群和制陶、鑄銅、鑄鐵等官手工業作坊區。作坊區南部可初步確定是靈壽城內的“市”,意即為“市肆”,是當時的商業交換活動的中心。它東西長約750米、南北寬約450米,是處大“市”,出售商品除日常生活用的陶器和較為精美的銅器外,主要以鐵器作為商品來交換。
發現都城曾在唐縣的證據
表明“中山”方位唐代墓誌的拓片
2013年2月,河北唐縣原政協副主席宗健將在編纂宗氏家譜徵集文物資料獲得的一塊唐代墓誌捐獻給縣文保所。該墓誌在該縣都亭鄉宗高和村獲得,為漢白玉材質,長54厘米、寬33厘米、厚6厘米,行書字型,記錄了唐代居士孫家璧籍貫、生卒年代、安葬位置和古中山城的位置。
唐縣文保所所長苑永濤介紹,這塊墓誌明確記載了孫家璧墓位於“中山之西南”方向,表明古中山城在墓的東北方向。該墓誌所在地宗高和村正好位於史書記載的中山國都城中山城(今唐縣北店頭鄉南城子村和北城子村)西南方向。這為中山國都城曾在唐縣提供了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