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指導思想,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全面論述了這一思想。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正文

中國近代有關中學與西學關係的命題。近代洋務派思想家 張之洞在《勸學篇·設學》中提出這一命題,他說:“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所謂舊學即中學,指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 儒家的綱常名教;所謂新學即西學,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學技術。“中學為體”,是強調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社會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是主張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學技術,效仿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頹勢。
19世紀70~80年代,早期改良派曾提出“主以中學,輔以西學”的口號,主要目的是鼓勵人們向西方學習,反對頑固守舊。到了19世紀末,發生了尖銳激烈的舊學與新學、中學與西學之爭。守舊的封建頑固派堅決反對西學,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事物都採取仇視和排斥態度。而資產階級維新派則積極提倡西學,認為中國不但應當學習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更要效仿它們的議院制,改革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當時的情況正如張之洞所說:“圖救時者言新學,慮害道者守舊學,莫衷於一。”張之洞認為:頑固守舊者拒絕西方科學技術是不知“通”;維新派提倡改革封建專制制度,是不知“本”。但主要危險在後者,如不加以遏止,將是“邪說暴行橫流天下”。因此他強調“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表面上是要“新舊兼學”,實際上是站在舊學、中學一邊,反對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倫理學說。 嚴復針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指出:體用是就一物而說的,“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但在中國歷史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對於吸收西方新思想,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