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的槍械精品--80式7.62毫米通用機槍
由來
1979年2月中旬,我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從廣西、雲南邊境地區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在歷時近1個月的戰鬥中,不但給越軍以沉重的打擊,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很多是蘇聯援助給越南的,戰後我國的相關部門對這些武器進行了對比試驗和研究,對我國輕武器裝備的後來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仿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85式狙擊步槍外,我國還仿製成功了1980年式7.62毫米通用機槍,簡稱80式機槍。
舶來的精品
80式機槍的原型是前蘇聯PKMC7.62毫米機槍,1979年開始仿製,1980年通過設計定型,1983年通過生產定型。PKMC7.62毫米機槍由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是PKC機槍的改進型。1961年經過與尼克金-沙科洛夫設計的機槍進行一番比拼之後,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PK機槍以其良好的可靠性和低廉的成本贏得了最終的勝利,被蘇軍正是列裝。PK指其輕機槍狀態,配用三腳架後稱為PKC。1969年,卡拉什尼科夫在PK機槍的基礎上推出了改進型PKM。PKM機槍的槍管較輕,沒有凹槽,槍托底板上有翻轉式支肩板。PKMC指配用三腳架的名稱。PK/PKM是前蘇聯歷史上第一支通用機槍。通用機槍指槍身用兩腳架支撐可作輕機槍使用,用槍架支撐可作重機槍使用的機槍,亦稱輕重兩用機槍。由於通用機槍可做輕、重機槍使用,同一槍身同一彈藥,機動性好且具有足夠的威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率先裝備MG42通用機槍的德軍讓盟軍吃了不少苦頭,在《戰火兄弟連》影片中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通用機槍發展很快,比較知名的有美國的M60通用機槍、蘇聯的PKM/PKMC兩用機槍、比利時MAG通用機槍等。我國在1967年也研製成功了67式通用機槍,並被大量裝備。
PKM/PKMC機槍發射7.62毫米M1908式凸緣式槍彈,我國仿製的80式機槍則發射53式7.62毫米普通彈、曳光彈、燃燒彈、穿甲燃燒彈。
80式機槍完全繼承了AK步槍結構簡單、動作可靠的優良傳統,容易分解、容易擦拭,彈鏈進出口和拋殼口具有防塵蓋,這些防塵蓋平時始終處於防塵狀態,只有機構運動過程中才會打開,在浸水、泥沙等環境的試驗中表現也非常可靠。80式機槍的總體布局協調緊湊,部件匹配合理,線型流暢,幾種機槍擺放在一起,唯有80式通用機槍受到好評最多。
80式機槍仿製成功後,在成都軍區步校隊與67式機槍進行了全面對比試驗。結論是,80式機槍的射擊精度、壽命完全能滿足戰術、技術使用要求,優於67式機槍。隨後,與67-1式機槍在全國幾大軍區同時作性能對比試驗,絕大多數人認為,80式通用機槍性能明顯優於67-1式。但是由於考慮到裝備的繼承性等問題,我軍最終並未正式列裝80式通用機槍,而是裝備了在67-1式機槍基礎上改進的67-2式機槍。
牆裡開花牆外香,儘管80式機槍並未被我軍正式列裝,但是在外貿市場上,卻迎來了新的生命。由於80式機槍物美價廉,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至今仍在大量出口。
性能解析
80式機槍口徑為7.62毫米,全長1192毫米,總重12.6千克(槍身重7.9千克,槍架重4.7千克),輕於67-2式的15.5千克,初速825米/秒,理論射速750發/分,戰鬥射速250發/分。平時使用時以重機槍為主,有效射程1000米,作輕機槍使用時,有效射程800米,必要時還可實施對空射擊,高射最大仰角72°。每挺槍配備200發彈鏈4條、彈盒4個,100發彈鏈2條、小彈盒2個,槍管2根。
80式機槍(PKMC機槍)採用氣推式活塞長後坐自動方式,在結構上汲取眾家之長。其槍機系統取自AK的迴轉閉鎖槍機;槍口裝置取自美M60通用機槍;二次供彈結構及槍管更換方法取自蘇СГМ重機槍;撥彈機構取自捷克Vz52輕機槍並有所改進;三腳架是在利昂尼特·斯特柏洛夫設計的三腳架基礎上改進來的。
80式機槍採用機頭迴轉式閉鎖機構。擊發後,在火藥氣體作用下,彈丸向前運動,當彈丸越過導氣孔時,一部分火藥氣體經導氣孔進入氣室,衝擊活塞及相連的槍機框向後運動。槍機框上的擊鐵隨之向後,擊針縮入槍機內,在槍機定型突筍和槍機框定型槽的相互作用下,槍機迴轉,實現開鎖,此後、槍機框與槍機一起繼續慣性後退,在後退過程中,完成取彈、抽殼、拋殼等動作,同時槍機框壓縮復進簧。
槍機框後退到位後,若不被阻鐵掛住,則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復進。槍機框定位槽後平面推動機頭定型突筍的後平面向前運動。運動到一定位置時機匣上的預轉斜面與機頭上的預轉斜面相碰撞,迫使機頭開始向右轉動,從而使機頭定型突筍後平面與槍機框定位槽後平面脫離,沿槍機框的閉鎖螺旋面向右轉動,進入槍管節套中的閉鎖卡槽,實現閉鎖。隨後,槍機框繼續向前運動,並帶動擊針向前打擊槍彈底火。
80式機槍採用彈鏈供彈,後退時輸彈,雙程供彈。取彈鉤位於槍機框上方,當槍機框開始向後運動時,取彈鉤開始從彈鏈中抽取槍彈,並向後拉。與此同時,槍機框上的供彈螺旋面推動撥彈臂上的滾輪,使撥彈臂向左轉動,撥彈齒帶動彈鏈向中心運動。槍機框繼續後退時,受彈器蓋上的壓彈挺在簧力作用下使槍彈向槍膛軸線運動。當彈底緣與彈膛軸線同一角度時,受彈器蓋上的擋彈片曲面對彈底緣作用,使槍彈脫離取彈鉤進入受彈器座的進彈槽內。槍機框復進時,機頭推槍彈底緣,槍彈在受彈器座引導槽作用下按進彈路線進入彈膛。
80式機槍的撥彈機構為單程輸彈式,曲拐形的撥彈臂裝於機匣內,撥彈臂左下端的滾輪與槍機框左側的曲線槽扣合,其上的突起則與槍機框右側的導棱扣合,形成迴轉軸心。槍機框後坐時,撥彈臂在槍機框下面的部分從左向右運動,而在槍機框上面的部分則向左運動並同時抬起。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撥彈臂頂端的撥彈齒將彈鏈的槍彈撥至撥彈板上,裝在受彈器蓋上的彈性阻彈齒便抓住槍彈,使其定位,從而實現槍彈由右向左的進彈過程。
80式機槍的拋殼口、輸彈口及彈鏈出口都有防塵蓋。槍彈在碰拋殼挺前,槍機框左側凸起頂桿打開機匣上拋殼口處的防塵蓋,準備拋殼,拋殼後,防塵蓋自行關閉。在槍機框向後運動時,彈鏈出口的防塵蓋也即隨之開啟。
80式機槍為放氣式氣體調節裝置,槍機框後退所需能量的大小靠放氣量的多少來調整。調節器兩側不對稱地分布著一個直徑3.5毫米的圓孔和一個寬度為 3.5毫米的長孔。當調節器位於1號位置時,此兩孔與導氣箍兩側的圓孔相對,兩側排氣,使槍機框獲得後退能量為最小。調節器位於2號位置時,只有一個孔相對,只有一孔放氣,使槍機框後退能量增大。3號位置時,調節器將導氣箍兩個孔都封閉,不排氣,能量最大。
調節時,只須一顆槍彈或彈殼即可進行,勤務使用很方便。但放氣不對稱時,會影響機槍的射擊精度。
80式機槍的擊發機構為平移擊錘式擊發機構,利用復進簧推動槍機框打擊擊針。發射機構由扳機、阻鐵、阻鐵簧、保險、扳機軸、限制銷、限制銷簧組成,這些零件均裝在發射機座上。
保險機構為強制保險。當保險處於擊發位置時,阻鐵在簧力作用下上抬,與槍機框的扣合高度不小於2毫米。當扣動扳機,下壓阻鐵,解脫槍機框時。當保險處於保險位置時,阻鐵被強制上抬,保證扣動扳機也不能解脫槍機框。當槍機框在前方位置時進行保險,槍機框後端面與扳機上的前保險齒之間接觸高度大於2毫米,避免拉槍機框時與阻鐵相卡死造成故障或損壞零件。
80式機槍的機械瞄具由弧形表尺和圓柱準星組成。表尺及表尺座裝在受彈機蓋上。表尺板上的照門缺口為長方形,寬1.3毫米。表尺板上刻有橫向分劃,每格2密位,可在100m-1500m距離上進行調整。準星由準星座,準星滑塊和準星組成,結構簡單,調整最方便,準星滑塊與準星座為緊配合,施力以後可以校正瞄準線的偏斜。相比81式、67-2機槍調節都要容易。
重機槍槍架為輕型彈性架,採用滑動式駐鋤。槍架由上架、下架兩大部分組成。上、下架是不分離,上架由槍架身、支撐桿、立軸、高低緊定手柄、精瞄機等零、部件組成。通過凸輪夾緊。射擊時,全槍向後平移,因此必須抵肩射擊。方向限制器為兩個薄而有彈性的元件,可在齒板上滑動,限制方向射界。
下架由三條架桿,齒板、制動手柄、立軸座等組成。三條架桿由薄鋼板沖焊而成。橫斷面近似矩形,變截面,上粗下細,剛度好,重量輕。架桿用端面齒連線,靠碟形彈簧壓緊,可調節火線高。三條架桿可以收攏。兩後架桿上裝有塑膠墊板,便於行軍時肩扛。架桿上焊有皮帶掛鈎,長途行軍可以背運。右架桿上還焊有彈盒支座,彈盒裝在槍架上進行射擊可以增加重量,有利於射擊精度。由於有兩條架桿在後,方向射界內的精度較好。
為了使用調解方便,80式機槍還設定了精瞄機,通過錐套預先調整到一定的鬆緊程度,依靠偏心軸轉動使支撐架上下移動,達到微調高低和起到自動緊定的作用。
80式機槍的兩腳架在槍管的導氣箍處,可前後收折,在使用時,這種配置的兩腳架可以提高機槍對各種地形的適應性,對於一些工事和射孔,腳架也可以伸出外面,不影響使用。
80式機槍的使用非常方便,更換槍管時只需上拉提把即可實現,槍管與槍身的分離。在射擊時可以避免因灼熱的槍管燙手。槍托兼作附品筒,便於野外進行武器的擦拭和保養。
1979年2月中旬,我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從廣西、雲南邊境地區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在歷時近1個月的戰鬥中,不但給越軍以沉重的打擊,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很多是蘇聯援助給越南的,戰後我國的相關部門對這些武器進行了對比試驗和研究,對我國輕武器裝備的後來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仿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85式狙擊步槍外,我國還仿製成功了1980年式7.62毫米通用機槍,簡稱80式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