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的新視野

內容介紹

本書寫作力求從新的視野分析觀察研究中國音樂,其新意義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新體例上審視中國音樂,採用以社會屬性與音樂風格為標準的分類體例,使中國音樂各門類統屬層次分明、具有內在的邏輯,補充或加強論述了被以往同類著作忽略或薄弱的品種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文人音樂等。完整地展示出中國音樂的面貌。二是行文改變以往史論分離、過於專深的寫法,採用史論結合,縱橫交叉的寫法,使中國音樂的神韻有空間得到充分展開和深入闡述,文筆力求深入淺出,具有較強可讀性,使音樂專業與廣大非音樂專業的讀者都能較為輕鬆愉快地概覽中國音樂的全貌和神韻。不可否認,音樂學術當然有其高深難懂的一面,但她終究不應藏在象牙塔內,她應當走向民眾,為民眾所接愛,為民眾所利用,從這一意義言之,音樂學術研究的通俗化、生動化,是學術發展的生機所在。音樂固有抽象玄虛的一面,但從根本上看她仍是一種生動鮮活的藝術現象,音樂理論的學問也不應太遠背離這一特色。如何才能在不長的篇幅內,用引人入勝的體例和筆調使讀者比較輕鬆地進入中國音樂的殿堂?這無疑是專家學者們都應該追求的境界。三是從新的學術前沿來研究和觀察中國音樂,這有兩方在含義:一方面書中儘可能吸收近年來音樂學術界同行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較多篇幅納入作者個人的研究心得和成果,使本書論述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有較大拓展,以便讀者能從更深入更廣闊的層面了解中國音樂的精萃內容和藝術神韻,引導讀者從理性感性的綜合中初步掌握欣賞中國音樂的門道。作為一個初步嘗試,如果本書能為中國音樂論著的寫作增添一些新意,能讓更多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們成功地步入中國音樂殿堂之門,欣賞了角落發祖國文化寶庫中的這一奇觀,從中獲得美的享受、智的啟迪,筆者的欣慰就不言而喻了。

作品目錄

引論
第一章三月不知肉味——宮廷音樂
第一節從“孔子聞韶”說起
第二節恢宏的地下音樂殿堂——曾侯乙編鐘
第三節文質彬彬、雅頌正聲——雅樂
第四節黃門鼓吹宴群臣——宴樂大曲
第五節帝王音樂家唐明皇
第六節霓裳仙曲傳千古
第七節鹵簿大樂壯聲威——儀仗音樂
第二章自作新詞韻最嬌——文人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