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是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在京直屬新聞單位,是電力行業重要的部門,負責全行業的輿論導向。《中國電力報》是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主管、中國電力報社主辦的行業報。

報社定位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是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在京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是電力行業重要的新聞媒體,負責全行業的輿論導向。《中國電力報》是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主管、中國電力報社主辦的行業報。從創辦至今的25年中,中國電力報社在電力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面對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中國電力報社按照國家電監會黨組的要求,肩負歷史使命,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產業發展方向,堅持服務於電力行業改革與發展大局,堅持服務於電力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堅持服務於廣大電力職工,努力創造新氣象,打開新局面。

報社成立

《中國電力報》是1981年在當時任電力部部長的李鵬同志親自倡導下於1982年1月1日正式創辦的,並一直受到李鵬同志的關懷。李鵬同志說《中國電力報》他經常看。電力部領導對《中國電力報》十分重視,史大楨同志在1986年就向報社提出了創辦一流行業報刊的要求。1993年又作出批示,希望制定出長期的規劃、安排和確定隨著時代發展的目標,多出高水平的文章,多從下面的反映中看到報刊所起的引導和鼓動作用,不斷向一流目標踏踏實實地前進。1993年7月,史大楨部長又親自到報社與編輯進行座談。隨後分管報社工作的趙希正副部長到報社檢查指導工作,他要求報社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服務,把報紙辦成既有權威性,又有民眾性,旗幟鮮明的報紙。

報社方針

中國電力報》堅持“權威、全面、詮釋”的辦報方針,通過對行業新聞的權威發布和全面報導、對經濟走勢的準確解讀和專業詮釋,不斷提升報紙的影響力,增強報紙的生命力,從而在服務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服務電力企業經營發展和服務廣大讀者的需求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

歷史沿革

10多年來,中國電力報社經過艱苦創業正在走向成熟。報刊正確宣傳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電力工業部的工作部署;及時傳播了電力經濟技術信息,廣泛交流了電力工業改革、發展及管理方面的經驗,在電力工業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報刊的發行量也年年穩中有升,已名列首都產業報刊前茅。 中國電力報社針對電力工業的實際和產業報的特點,提出了“以正面報導為主,以深度報導取勝,以抓問題見長”業務指導思路,把著力點放在深度報導和專題報導上。同時注重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讀者,增大了報刊的信息量,增強了權威性、指導性、可讀性,在向創辦一流行業報刊的方向上紮實地邁進。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1993年,《中國電力報》在改為每周出四期後,組織和發表了大量的新聞報導,宣傳和鼓舞了廣大電力職工,特別是打好了幾個深度報導戰役,形成了宣傳的聲勢。如《集資辦電呼喚股份制》的超前報導,反映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經驗的《成功之路》,反映文明施工的《今日東北虎》和電力改革與發展典型的《騰飛吧,什邡》等,宣傳了典型,推廣了經驗,振奮了精神,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特別是參加中國經濟效益縱深行報導的《老字號緣何不如新字號》,反映了電力工業改革與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被多家報紙刊登,促進了改革的深化。這些重點報導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讀者的肯定和讚揚。全年有20篇新聞作品和其它作品分別在中國產業報協會、中國電力報刊協會、全國報紙副刊協會評選中獲獎。報社2個單位和3名個人受到電力部、中電聯、水電工會的表彰。《中國電力報》每年還有相當數量的新聞被中央各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轉載和轉播,擴大了電力工業的社會宣傳,樹立了電力行業的整體形象,受到各界的關注和歡迎。

1993年6月25日,電力工業部副部長趙希正代表部黨組,在中國電力報社宣布報社領導班子的任命決定:沈鳳儀任中國電力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敬元、王渭林、趙文圖任副社長兼副總編輯。

資源優勢

《中國電力報》是全國電力系統唯一的行業報,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主管,中國電力報社主辦。其主要任務:報導世界各國電力動態,交流電力行業的管理經驗和改革措施,研究電力行業改革與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傳播技術經濟信息,普及電力科技知識。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電力行業的重大事件進行及時深入地報導,起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喉舌作用。同時,作為電力系統的行業報,對電力工業的改革、發展情況進行全面報導,以引導輿論,推進改革;反映廣大民眾的意見和要求;為廣大讀者傳遞信息,提供服務。是中國電力行業不可替代的傳媒。

《中國電力報》每周一、二、三、四、五出版。有重大的新聞和事件時我們報是按照電力監管委員會的要求節假日還要繼續出報,彩色印刷,國內外公開發行,發行量20萬份。主要涵蓋與電力有關的政府部門;電網公司(如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區域電網公司等);發電企業(如五大發電集團等);供電企業(如各省、市、縣電力公司等);電建單位(如國家及各省、市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等);事業單位(如各級行業協會、科研院校、大專院校、質檢中心等);電氣設備製造業(如相關電力設備、配套設備以及用於電力的相關產品等)和機械電子行業為電力系統生產產品的廠家等。

《中國電力報》1—4版為新聞版5—8版為周刊分為:電力工程、電氣世界、農電天地、節能環保、城市供電、文化周刊等一些商務周刊。

《中國電力報》自1993年開展廣告經營以來,同西門子、IBM、ABB、HP、日立、美國EMC公司、微軟、義大利比瑞電纜、杜邦、GE公司、霍尼維爾技術有限公司、豐田汽車、鄭州日產汽車、德國大眾汽車、上海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深圳華為集團、浪潮伺服器、曙光伺服器、陽光集團、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天正集團、中天科技、江蘇遠光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經濟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進行了成功的合作。為國內外企業進入廣闊的電力市場架設了溝通的橋樑,同時也為電力系統企事業單位推廣企業品牌,樹立自身形象,構建了信息交流和宣傳的平台。

報社現狀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自1982年1月1日創刊以來,在電力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中成長壯大。報紙規模從周一刊四開四版發展為周五刊對開八版,發行量一直處於行業報前列。電力體制改革之後,在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報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國電力報》按照“權威、全面、詮釋”的編輯方針,很好地履行了宣傳電力行業政策,傳播電力行業信息,展示電力行業形象的職責。 伴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蓬勃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風風雨雨,中國電力報社已經走過了25年的歷史。 25年來,我國電力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長期缺電局面基本得到扭轉,電力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深化,《中國電力報》在客觀忠實地記錄這一切的同時,報社自身也得到了發展壯大。從機關報到行業報,從財政補貼到自負盈虧,從單一媒體發展到現在的報紙、雜誌、網站、影視及各種其它媒體並存、具備現代化傳媒公司雛形的獨立的新聞出版單位,《中國電力報》已經成為全國電力行業的權威報紙。 25年來,報社重視職工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造就了一支有全局觀念、有奉獻精神、有創新能力、熟悉電力行業和新聞業務、關鍵時刻能打硬仗的采編、經營和管理隊伍。 經過25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中國電力報》、《中國電業》雜誌、《中國電力新聞網》三大媒體,擁有北京國電廣告公司、北京電力廣告公司、北京國電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影視公司、北京通宇計算機套用技術公司、北京中電興藝術發展公司、北京國電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等七家經營實體。中國電力報社將用三到五年時間,以電力行業為依託,發揮報社的新聞資源和人才優勢,全力建設新聞文化產業平台,逐步把中國電力報社建設成為一個集報紙、雜誌、電子網路、影視聲訊、出版發行等為一體的文化傳媒產業集團。 在報社發展過程中,報社黨委緊密結合中心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認真探索黨委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的創新,為報社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思想保障。 特別是近幾年,報社黨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和職工思想作風建設,逐步形成了以“凝聚力工程”為核心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報社的改革和發展。報社曾獲得全國電力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和“首都文明單位”。 2007年10月1日,中國電力報社整合旗下的北京國電廣告公司、北京電力廣告公司、北京國電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國電影視公司、北京通宇計算機套用技術公司、北京中電興藝術發展公司、北京國電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七家經營實體,成立了中電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

部門分布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1993年,中國電力報社在冊人數89人,其中編輯崗位46人,占總人數的51.6%,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66人,占總人數的74%,黨員39人,占總人數的44%,全社平均年齡35.4歲。

中國電力報社設一室七部,即:辦公室、新聞部、理論部、農電部、專刊專題部、記者部、經理部、中國電業編輯部,同時還有北京國電影視公司、北京電力廣告公司、北京通宇計算機技術開發公司等經濟實體。報社除編輯出版發行《中國電力報》外,還編輯出版發行《中國電業》雜誌和供各級領導參閱的《內部參考》以及《電力快訊》等。

發展歷程

《中國電力報》1982年創刊時為四開四版小報,每周出一期;1983年改為每周出二期;1984年改為每周出三期。

1986年根據當時的水利電力部黨組的決定,報紙改為對開四版大報,並改名為《中國水利電力報》。1989年恢復《中國電力報》報名,並由每周出二期改為每周出三期;1993年改為每周出四期。《中國電業》前身為《人民電業》,創刊於1950年,1958年與《中國水利》、《水利電力工人報》合併為《水利與電力》,1966年停刊。1983年《人民電業》復刊,1987年更名為《中國電業》。

中國電力報社在全國共建有40個記者站,有記者62名。

2007年1月1日,是《中國電力報》創刊25周年紀念日。25年來,《中國電力報》見證了中國電力工業改革與發展的輝煌成就,見證了中國電力企業成長與壯大的創業歷程。25年來,《中國電力報》與全國電力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為電力行業提供強大的輿論宣傳的同時,也得到了全國各級電力企業的大力支持。

2007年9月4日,中國電力報社及其所屬全資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中電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報社的二次創業。

主要工作

領會實踐中央精神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緊跟中央精神,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使季季有系列,月月有重頭落到實處,報刊指導性、權威性進一步增強。

1995年,中國電力報社緊跟中央精神,緊緊圍繞部黨組的中心工作開展宣傳報導,及時把部黨組的聲音傳達到基層,又通過基層的典型來推動黨組精神的貫徹和落實。如反映城網建設的系列報導《城市電網的呼喚》、反映電力企業管理的系列報導《練內功增效益》,以及《黃河上游電力採風》、《9511工程系列報導》、《高高的沂蒙山》等都反映了電力行業的重要工作;《重訪老少邊》系列報導體現了報社跟蹤報導的原則,幹部工作系列評述也有較強的指導性;《中國電業》刊出的水電企業改革報導、環保問題報導等也在行業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電力快訊》在快、新、短方面也有明顯變化。與此同時,報刊抓住熱點問題進行了重點報導,如《提高設備質量迫在眉睫》、《企業雇員,你的新身份》等。對典型人物的報導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報導好乾部高安澤的《實踐諾言》、反映優秀農電局長王保民事跡的《太行山不會忘記》、描寫優秀知識分子鄒澤宗的《在生命的取捨之間》等。特別是對見義勇為好青年趙華的《融入大山的身軀》的報導更為突出,引起了部領導的重視,電力部授於趙華榮譽稱號並作出向其學習的決定,在全行業和貴州省引起強烈反響。此外,報社還抓出了一批有分量,有新意、有指導性的要聞,如中央領導到電力行業視察的訊息,一批基層的好訊息等受到讀者和專家的好評。在對東北抗洪救災等突發性事件的報導上,無論從報導策劃、採訪行動,還是編排思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進步。

貼近實際,貼近基層,發掘真材料

(2)在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讀者方面有明顯提高,可讀性取得顯著突破。

中國電力報社 中國電力報社

報社提出的“三貼近”是報刊進一步增強可讀性,更好地面向讀者的又一次大行動,受到首都新聞界的肯定。報社專門制定了實施方案,經過努力,反映民眾呼聲的內容比過去增多了,輿論的監督和導向作用增強了,像《給愛妻的回信》、《運行女工的心聲》、《新電分房五公開,職工遷居樂融融》、《電建職工,業餘生活怎樣過》等。報刊覆蓋面更為廣泛,信息傳播渠道拓寬,如對國家財政、稅收、金融、投資體制改革的報導,對煤炭、機械等與電力工業相關部門的報導都有明顯增加,《小鉛絲敲醒哈老大》等報導還引起一定反響,推動了相應工作的開展。同時,基層稿件逐步增多,稿件短了,信息量明顯增大,尤其是有些基層稿件在一版、一版頭條占據了相當分量,受到讀者好評,這反映了編輯思想的轉變。有特色的專欄、專刊得到加強和充實,《權威人士談》較前更為豐富;《四季》生活版和農電版的《講述農電同行自己的故事》貼近讀者,辦出了特色;四版上發表的《電力工業何時笑對藍天碧水》、《電力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大學生》也因題材對路、抓得及時、貼近讀者而獲好評。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二版的《四方聚焦》,因緊扣電力行業的熱點、難點而引人注目,並帶動了二版的明顯變化。

1995年,在全國產業報好新聞評選中,《中國電力報》有6篇作品獲獎,它們是《溶入大山的身軀》、《老農護線熱心腸保護京津大動脈》、《關係說》、《市場經濟與農電發展》、《讓年輕幹部脫穎而出》、《達拉特電廠二百職工戶口何日能落》。

經營管理

為了減少虧損,減少部事業費補貼,適應紙張、印刷價格上漲的形勢,中國電力報社對今年的報價作了一定幅度的調整。由於報刊在指導性、可讀性等方面質量逐年提高,也由於發行工作指導思想明確,政策合理,報社各駐地記者站工作紮實深入,加之在新聞稿件處理上實行了向好稿、老少邊窮地區和發行先進單位傾斜的措施,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報紙發行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比1994年有一定的增長,發行量超過20萬份。《中國電業》發行量達到2.6萬份。

報社的采編及辦公自動化工作,本著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邁出一大步,編輯崗位實現了人手一機,使采編質量和新聞稿件時效性大大提高,去年幾次重大會議報導中已充分顯示出其優越性。與此同時,報社開始和記者站、網省局報社聯網,正朝著全國電力系統新聞信息共享的方向穩步前進。另外,針對電力系統新聞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的現狀,報社辦了2期培訓班,效果很好。

按照年初制定的夯實基礎,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報社新成立了總編辦公室和幾個經營公司和中心,內部體制初步理順,基本上形成了采編、經營、管理三個系列;報社內部競爭上崗和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初步建立,規章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標誌著管理意識的不斷加強。

社會活動

1995年,按照部領導的指示,報社加強了與中央新聞單位的合作,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轉播《中國電力報》上的新聞22條;報社與新華社合作,共推出4篇電力扶貧共富工程的《內參》報導,擴大了對上對下宣傳的範圍。

1995年10月中旬,按照電力部的有關指示精神,報社組織電力系統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赴福建視察。經過為期一周的視察,代表委員們提出了對發展福建電力工業的意見和建議。其間,陸延昌副部長與視察團成員進行了座談。

編輯出版《今日中國電力工業》大型畫冊。該畫冊系統地回顧了建國以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史料及鑑賞價值,有力的配合了“第二屆全國工業企業技術進步與成就展覽”。

為慶祝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突破2億kW,國慶節前夕,報社在全國電力系統舉辦了《再上新台階》大型圖片展覽活動。該活動收集了全國已建和在建的所有百萬千瓦級大型電廠的50多張宣傳圖片。史大楨部長參觀了在首都舉辦的展覽,並對展覽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加強了與各網省局報社的合作。除交流經驗,共同提高以外,已經發展到重大題材共同採訪,共同刊登。如1995年全國電力工作會議,《中國電力報》較好地完成了報導任務,還按照部領導的指示,承擔了給各網省局傳稿的任務,擴大了宣傳面。在對“9511工程”的宣傳中,報紙編輯部與華北記者站、華北電力報共同採訪,共同發稿,擴大了宣傳聲勢,使電力工業宣傳逐漸形成合力。

報刊協會工作

1)協會更名為中國電力報刊協會。中國電力報刊協會前身是中國水利電力報刊協會。根據電力工業部和水利部兩部意見,經會員大會民主討論通過,並報請新聞出版署、民政部批准,於1995年4月8日正式更名為中國電力報刊協會。協會掛靠電力工業部中國電力報社;水利部另成立水利報刊協會,從而理順了協會業務工作的領導關係。

(2)1995年7月,中國電力報刊協會在鄭州市召開了第七次理事代表會議,電力工業部趙希正副部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張紹賢出席了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三屆常務理事會。本屆常務理事會由21名報刊的社長或總編組成。沈鳳儀同志任理事長,王正茂、李聚民、霍效光任副理事長,齊永泉任秘書長。沈鳳儀同志代表當選的第三屆理事會作了“團結協作,發揮整體優勢,開創協會工作新局面”為題的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了協會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指導思想和11項主要活動安排。此次會議受到廣大會員單位和部領導的好評,認為這次會議不僅是協會的一次會議,而且是全國電力系統的一次重要的新聞工作會議,對電力系統的新聞宣傳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3)協會協助電力工業部領導舉辦了大型愛國主義宣傳活動:電力工業“新中國第一”的史料徵集和徵文的評選和頒獎活動,並與中電聯史志辦合作,出版了史料叢書《光輝的歷程》。

(4)強化精品意識,評選了1994年度的好新聞和好文章;報紙有150篇作品獲獎;期刊有350篇文章獲獎。

(5)舉辦了電力系統企業、行業報副刊理論研討會,和新聞指導性和貼近性理論研究徵文活動,交流了一大批學術論文。

(6)轉發了新聞出版署頒布的報紙和社科類期刊質量標準和評估辦法,擬訂並頒發了電力行業報刊“十佳雙優”評選條件,推動了報刊質量管理,報刊的出版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在1995年年底由新聞出版署、全國記協和全國企業報協會聯合舉辦的全網企業報“十佳百優”評選中,電力系統南京供電報被評為“全國十佳企業報”、東北電力報等7家企業報被評為“全國百家優秀企業報”。電力系統企業報獲獎數量,名列各部委系統企業報前4名,為電力行業爭取了榮譽。

報社地址

白廣路辦公區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白廣路二條1號郵編:100761

總部基地辦公區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7區18號樓 中電傳媒大廈 郵編:100070

現任領導

總編輯 白儉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